王興
我出生在吉林省榆樹市的一個偏遠鄉(xiāng)村。一條土路從我家土房后面蜿蜒伸向遠方。這條路,承載著我童年的艱辛和快樂,留下了我成長的足跡,也見證了改革開放以來中國農(nóng)村的滄桑巨變。
記憶中的那條土路,晴天塵土飛揚,雨天泥濘不堪。上村小學(xué)時,學(xué)校離家約2公里。上初中時,學(xué)校離家約7公里。那些年,每天背著書包和飯盒,穿上母親做的千層底布鞋,和小伙伴結(jié)伴行走在路上,有說有笑,打打鬧鬧,灑下一路歡歌笑語。晴天還好,一到雨天,要披上母親用塑料布縫制的雨披,穿上黃膠鞋,后來條件好了穿上雨靴,頂雨去上學(xué)。一旦下大雨,多次遇到低洼路段積水較深,或木橋被沖毀,中途不得不返回家中自學(xué)當(dāng)天課程。有一天早上晴空萬里,我穿上母親新做的千層底布鞋上學(xué),心里美滋滋的??上挛缦缕鹆舜笥?,一直到放學(xué)還沒停,走出校門,看看腳上的新鞋,又看看泥濘的土路,我脫下布鞋用手拎著,挽起褲腿,赤腳前行。路邊有野草就盡量踏草行走。途中不小心踩到一個玻璃碴上,腳上頓時鮮血直流,無奈只好到路邊水溝里洗洗腳上的泥,穿上了布鞋,可沒走幾步,鞋子就陷在泥里,到家時新鞋面滿是污泥,鞋里混合著污水和血水。盡管母親買了瓶紅藥水給我涂抹傷口,但由于傷口已經(jīng)被感染,還是紅腫化膿了,一周多才消腫,至今那條疤還清晰可見。
自行車是那時與手表、縫紉機并列的三大件之一,是農(nóng)村家庭的奢侈品。1975年父親到公社電影放映隊當(dāng)放映員,由于家離公社較遠,再加上要經(jīng)常到村屯放露天電影,父親從別人手中買了一輛舊自行車。不管冬夏,父親回到家便將自行車推進屋里,我們兄妹不論誰有空閑,都會把自行車擦得干干凈凈,車圈也擦得锃亮。偶爾也把自行車當(dāng)作玩具,手搖或腳踏一會腳蹬子,或趁父親不在家,偷偷推出去,找個緩坡左腳蹬著踏板,右腳從三角架中間伸過去“掏襠”騎車。有一次,因為土路坑坑洼洼,加下坡車速較快,我一不小心連人帶車仰面朝天摔到路邊溝里,臉和胳膊都被劃破了,膝蓋蹭掉了一塊皮,露出的紅肉冒出了血點,車把擰歪了,鏈條也掉了。我忍痛扶正車把,上好鏈條,一瘸一拐推著自行車回家了。母親非常心疼,找了一片止痛片,研碎成粉給我上到傷口處。父親看看我的腿,又看看自行車,沒有責(zé)罵我,反而鼓勵我說:“要學(xué)車,就不能怕摔,摔幾次就會了?!庇辛烁赣H的鼓勵,我很快就學(xué)會了騎自行車。
有一天,父親在本屯放電影,破例讓我騎自行車上學(xué),我高興地把自行車擦得干干凈凈,騎著自行車上學(xué)了。見到本屯小伙伴,還故意按了幾下車鈴,得意地從他們身邊飛馳而過??蓻]想到下午開始下雨了,一直到放學(xué)才停,路面非常泥濘。自行車放在學(xué)校怕丟,不放學(xué)校又不能騎,沒辦法,只好推著走了。走了一會兒,車輪蓋子里特別是與前后車叉交接處便塞滿了泥,需用木棍一點點扣掉才能繼續(xù)推走。低洼處車轍溝很深,一輛馬車陷進泥里,好幾個路人使出全力幫忙推了出來。我走走停停,累得渾身大汗淋漓,才剛走完一半的路程。后來干脆扛著自行車走,伙伴們說我是“上學(xué)人騎車,放學(xué)車騎人”?;氐郊視r,車子和我滿身是泥,非常狼狽,我累得一下子癱坐在門檻上。
那年夏天,三姑全家從寧夏回來探親。天剛蒙蒙亮,四大伯就趕著一輛大馬車要出發(fā),我被母親從睡夢中叫醒,揉著眼睛坐上了鋪著一些谷草的大馬車。開始是坐在車上,后來坐累了干脆躺在車上,馬車在土路上一路顛簸,我竟然在顛簸中睡著一覺。走了5個多小時,臨近中午才到縣城,將近傍晚終于把三姑一家接到家里。
1981年夏,我初中畢業(yè)到縣城參加中師考試,父親就是騎著這輛自行車,用后面的貨架馱著我,騎行40多公里送我到考場,又從縣城考場把我馱了回來。我如愿以償考取了師范學(xué)校。由于交通不便,每天只有一趟客車,平時我很少回家,大多只在寒暑假回家。那時的客車只通到鄉(xiāng)里,到家的10多里路都是步行。有一年暑假,我坐客車到鄉(xiāng)里后,正遇上同屯一家新買的農(nóng)用四輪車,于是坐在車輪蓋子上,一路顛簸回到家。還有一次正趕上父親的電影放映隊趕驢車到縣電影公司取電影膠片,我搭上這輛驢車,在車上翻看著父親新買的《大眾電影》,哼唱著其中刊載的電影歌曲,美美地回家度假。
彈指一揮間,40多年過去,家鄉(xiāng)的路、家鄉(xiāng)的面貌發(fā)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原來的泥土路逐漸變成了沙石路,現(xiàn)在村村屯屯都修了通到家門口的水泥路。曾經(jīng)的奢侈品自行車,也逐漸被電動摩托車、小轎車代替。家家的土草房,也都變成了磚瓦房。我也從這條路上,走出小屯,走上了教師工作崗位。1995年,我從教師工作崗位,通過公務(wù)員考試來到政府機關(guān)工作,后來又從縣城走到省城,走上了領(lǐng)導(dǎo)崗位。親歷40多年滄桑巨變,我發(fā)自內(nèi)心地感到慶幸,慶幸我們趕上了改革開放的偉大時代!我深信,我們的國家一定會越來越富強,我們的生活一定會越來越美好!
責(zé)任編輯/艾 ? ?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