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函瑜
【摘 要】目的:婚姻作為人類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婚姻狀況直接影響著一個國家人口總體發(fā)展的態(tài)勢以及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從當前社會的實際需要出發(fā),對民眾婚姻變化的新動向有所了解,通過大力開展婚姻心理研究來為婚姻家庭提供婚姻心理教育和咨詢服務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梢誀I造和諧的家庭氛圍、解決家庭矛盾、提高人民的幸福指數(shù)、建設美好的生活?;诖耍恼戮臀覈橐鲂睦硌芯考捌浒l(fā)展趨勢展開論述。
【關鍵詞】婚姻問題;心理研究;發(fā)展趨勢
【中圖分類號】R47【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005-0019(2020)06--01
1 婚姻理論
1.1 社會交換理論 在婚姻和親密關系研究中,社會交換理論是被引用得最多的理論觀點,該理論源自于 Thibaut 和 Kelley(1959)的相互依賴理論。Huston 和 Burgess(1979)在他們的研究中提到,相互依賴理論把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當作他們之間付出與回報的交換,認為人際關系的變化是社會交換的結果。Levinger 是第一個把社會交換理論應用到婚姻中的研究者,他認為婚姻的成功或失敗取決于個人對關系吸引力的衡量、這段關系可能會有的回報、舍棄這段關系的障礙、在關系之外的有吸引力的可替代選擇(Levinger,1965,1976)。從這個角度來看,當婚姻關系的吸引力很少時,雙方關系的障礙很微弱,而這種關系的替代品是誘人的,婚姻就會結束。
1.2 行為理論 婚姻行為理論和社會交換理論相似,都根源于相互依賴理論。前者關注的是外在行為,后者主要關注的是內(nèi)在感受。持社會交換理論的婚姻研究者把婚姻滿意度看作婚姻主體對吸引力和其他選擇的衡量結果,而這些吸引力和其他選擇被認為是感知的方面,而不是行動?;橐鲂袨槔碚摰幕疽嘏c社會交換理論的一樣,也是獎勵和成本,但卻是對特定行為的獎勵與成本交換?;谶@一理論的研究主要關注在解決問題討論中否認交換行為,交換行為是有前提的,獎勵或積極的行為提高對婚姻的整體評估而懲罰或消極行為會造成傷害。
1.3 危機理論 危機理論起源于 Hill(1949)有關家庭的研究,研究關注的是家庭在面對對壓力事件時的反應。這個理論很好地解釋了不同家庭在應對壓力事件會有不同反應的原因,有些家庭會做出面對挑戰(zhàn)和逆境的反應,而另一些家庭的情況卻使情況惡化或放棄挑戰(zhàn)。
2 國內(nèi)有關婚姻心理的研究
2.1 婚姻觀念 人們在婚姻中的行為和表現(xiàn)取決于所持的婚姻觀念,因此對于婚姻觀念的研究較多。楊善華采用問卷調(diào)查的方式,通過對擇偶標準、結婚動機、貞操觀、對家庭和婚姻的評價等方面的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城市青年的婚姻觀念變化的主要特點是個人價值的增長和自我意識的增強,對傳統(tǒng)的家庭聯(lián)姻結親的否定。盧淑華研究了人們的婚姻價值觀及其變遷,人們?nèi)匀粓猿謧鹘y(tǒng)的婚姻倫理道德觀念,堅持婚姻中婚姻與性行為的統(tǒng)一,充分肯定婚姻對人生的價值,重視婚后感情與性生活的專一。但是人們生育意愿有所下降,婚姻觀念呈現(xiàn)多元化的特點。
2.2 婚姻質(zhì)量 有關婚姻質(zhì)量的研究集中在婚姻質(zhì)量的科學定義、度量、影響因素分析以及特定群體的婚姻質(zhì)量等方面。當前測量婚姻質(zhì)量的工具還是比較多的,對于婚姻質(zhì)量的研究了解到社會階層相對較高且婚前感情基礎比較好的夫妻具有較高的婚姻質(zhì)量;婚姻質(zhì)量與結婚年齡呈現(xiàn)出“U”字形曲線的關系;年齡這一變量同感情生活滿意度呈現(xiàn)出負相關的關系;婚姻滿意度的提升與夫妻間共同參與的活動緊密相連,夫妻之間互動較多的婚姻滿意度較高;婚姻質(zhì)量越高對嬰兒的發(fā)育更加有幫助。
2.3 家庭暴力 家庭暴力是婚姻中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傳統(tǒng)婚姻觀念認為這是正常不過的事情,但是在當代,卻認為它是婚姻的破壞因素之一。近些年有學者對其展開研究,通過學者對家庭暴力的仔細研究,了解了我國家庭暴力的現(xiàn)狀,對受害婦女提供心理咨詢和相關的援助與支持,對于改善婦女在婚姻中的地位、保護婦女合法權益大有裨益。
3 婚姻心理研究新動態(tài)
3.1 從積極心理學的立場出發(fā),大力開展有關婚姻心理研究
有關婚姻心理的研究應該轉變過去只關注婚姻消極因素研究的視角,應該從積極心理學的立場出發(fā),探討中國人婚姻心理的一些積極方面: 婚姻承諾、婚姻關系保持策略、婚姻沖突的積極應對方式、原生家庭對婚姻的支持作用等?,F(xiàn)實生活中,我國大部分人的婚姻關系是穩(wěn)定的,應該針對婚姻滿意度較高的人群展開研究,采用科學的心理研究方法和技術,探析人們在保持婚姻關系中采取的有效行為,總結成功的婚姻經(jīng)驗,為婚姻教育和婚姻心理輔導提供科學的和有價值的資料。
3.2 關注青年人的婚姻心理研究,積極開展婚姻教育輔導 作為計劃生育政策實施后出生的年青人,他們的個性更加自我,價值更多元化,他們的婚姻家庭生活折射出新的時代信息?!安粫窒怼⒉粫讌f(xié)、不會信任”是父輩對青年人的刻板印象,認為青年人婚姻維持得越來越短,一言不合就離婚。因此,應該從“生活實體”的角度出發(fā),研究青年人在婚姻生活中做什么和怎么做,總結出其有代表性的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和手段,探尋他們面臨的困難和問題原由,為家庭建設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
3.3 探討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人們的婚姻心理特點 由于中西方社會文化背景的不同,人們的婚姻觀念和婚姻實踐差異很大。中國人的婚姻生活被打上中華文化的鮮明烙印。第一,原生家庭對子女婚姻的高度介入。第二,子女教育的非理性發(fā)展態(tài)勢。其他諸如購房壓力對婚姻的影響也很大,“安居樂業(yè)”的觀念在人們的心理根深蒂固,婚姻和住房被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巨額的房價成為婚姻不能承受之重!
這些在中國社會文化背景下的因素,也會對人們的婚姻心理造成影響,需要進行重點的研究和探討。
結語
隨著社會經(jīng)濟的不斷發(fā)展,家庭婚姻越來越被
重視和保護。對于婚姻心理的研究可以更好地促進社會的和諧和穩(wěn)定發(fā)展。有關婚姻心理研究應該著眼于社會現(xiàn)實,不斷研究當前人們婚姻心理變化的特點,為社會心理服務體系提供科學的成果和理論指導,培育正確的婚姻觀念和社會風尚,支持婚姻,維護家庭和諧。
參考文獻
楊善華.城市青年的婚姻觀念[J].青年研究,1988( 3) : 29 -36.
盧淑華.婚姻觀的統(tǒng)計分析與變遷研究[J].社會學研究,1997( 2) : 39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