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靖園
當選法國建筑科學院第53位外籍院士,成為董功建筑師生涯中的又一個里程碑。47歲的他也由此成為中國第5位獲得該榮譽的建筑師。另外4位是吳良鏞、齊康、鄭時齡和伍江。
去年年底,這份榮譽讓董功這個名字一下子“破圈”。在網(wǎng)頁上,關于董功的搜索熱度持續(xù)升高,“年輕有為”“實力派”“大師”成為了大家對他的評價。而許多人在點擊搜索董功時才發(fā)現(xiàn),原來不少盛名在外的建筑,比如“綠房子““孤獨圖書館”“船長之家”,都是這位清華才子的作品。對于董功來說,收獲這個備受矚目的榮譽令他有些意外,但是,關注他的人們都知道,這絕不是偶然。
1972年出生的董功,從小就在清華校園里長大。董功的父親畢業(yè)于清華大學,是水利系老師。董功面臨高考時,父母為他選擇了建筑專業(yè)?!八麄冇X得我性格里有些不踏實的因素,所以沒有讓我選擇數(shù)理化等專業(yè)?!倍πχf道。從剛入大學校園那一刻,董功就與這個“父母選擇的專業(yè)”結上了妙不可言的緣分。或許,就是父母眼里他那種帶著不踏實的性格,成就了他在建筑領域不斷變化,不斷創(chuàng)新,不斷拓展的風格。
1994年和1999年先后取得清華大學建筑學學士學位和碩士學位后,董功赴美國深造,2001年獲得美國伊利諾大學建筑學碩士學位。2001至2007年,董功先后在美國Solomon Cordwell Buenz & Associates、理查德·邁耶建筑事務所、斯蒂文·霍爾建筑事務所從事建筑設計方面的工作。在此期間,董功積累了從概念、方案、施工圖設計以及后期管理等一套系統(tǒng)的經驗。
在美國深造、實踐完,選擇了回國的董功,在2008年創(chuàng)建了自己的建筑事務所——直向建筑,并成為活躍在中國建筑領域的青年建筑師。就在這一年,他主持設計了一座被稱為“綠房子”的售樓處。那座建筑猶如臨時裝置般漂浮在地面之上,全身包裹著綠草皮,讓人印象深刻。整個建筑以鋼結構為主,這樣不但大大加快了工程進度,也確保了在最終拆除后,這些結構構件還可以被重復使用。漂浮感的形式不會對地基造成破壞,方便拆除,便于園區(qū)景觀綠地的恢復。而飾面的草皮不僅增加了綠化面積,拆除后還可以用在園區(qū)的部分圍墻上,減少對資源的浪費。這座“綠房子”成為了生態(tài)環(huán)保建筑的典范,也因此成為了董功建筑設計的第一張“名片”。
董功一直提倡在建筑設計、建造和使用過程中最大限度地保護環(huán)境、節(jié)約能源,并以此作為設計原則。近年來,中國的城鎮(zhèn)化在加速推進,如何在擁有速度的同時還能保證建筑的質量,這給了建筑師很大的壓力?!敖ㄖ罱K還是要回歸美麗、靈性、神奇、寧靜等基本屬性,這也是我努力的方向?!倍φf道。
美麗、靈性、神奇、寧靜……在大多數(shù)人們眼里,董功的作品中,有一個項目最能體現(xiàn)他所要展示的這些基本屬性——海邊的“孤獨圖書館”。
代表作 阿那亞海邊的“孤獨圖書館”,已成為眾多文藝青年的向往之地。
2015年,“一條”平臺一篇名為《全中國最孤獨的圖書館》的公眾號文章在網(wǎng)上火了,文中的那座海邊圖書館成了眾多文藝青年的向往之地,也讓它的設計者——董功的名字為更多人熟知。
這座遠在秦皇島海邊、用混凝土打造的三聯(lián)書店海邊公益圖書館,每天能迎接超過3000人次的參觀,網(wǎng)紅、明星都爭相來這里打卡,文藝活動、時尚走秀、音樂演出都爭相在這里舉辦。
海邊圖書館幾何感強烈,如同雕塑一般矗立在沙灘上。朝向大海的立面一層采用可開啟的玻璃門,身處室內可以暢通無阻地享受遼闊的大海風光;二層的玻璃磚和屋頂天窗為圖書館提供了充足而又柔和的自然光照,創(chuàng)造了一個開放、舒適而又安靜的閱讀環(huán)境。
董功坦言,他一開始對于“孤獨圖書館”這個盛名在外的別稱頗有微詞,但是后來慢慢覺得,這個名字的確與這座建筑本身非常貼切。而且,確實是秦皇島阿那亞的海邊的孤寂感給了董功靈感。
2013年,通過朋友介紹,阿那亞創(chuàng)始人馬寅找到了董功。馬寅當時的想法是做一個圖書館,至于這個圖書館到底是什么,到底有多大,到底放在哪里,他都沒有特別明確的想法。“我第一次到阿那亞海邊,特別突出的感受就是詩意的孤寂感。在阿那亞這片海灘上,詩意是最自然的,沒有任何虛張聲勢扭捏作態(tài),去到那里就有很強的這樣的氣場?!倍貞浀?。所以,他認為圖書館的外形一定要單純,就像是一塊石頭?!八袷且粋€大地藝術和這片海域和沙灘之間的關系,而不是一棟漂亮的房子。在這個單純的外形里面,一定要孕育著某種神秘感,人們看到它的外形會揣測里面的事情,給人一種暗示?!?/p>
后來,董功通過與馬寅的一次次溝通,慢慢開始清楚他要建造的是什么:“其實不用太大,做一個小東西,然后特殊一點。”
董功說,現(xiàn)在讀書的人越來越少,包括他自己。而讀書往往是一種內省的狀態(tài),通過與作者的聯(lián)系,對自己做出某種反省。在董功看來,這其實也是一個冥想的狀態(tài)。孤獨圖書館跟阿那亞的海邊聯(lián)系起來,承載了對人的體驗上的提示、補充或反差的作用,能夠讓人安靜下來。“這就是它的意義所在?!?/p>
孤獨圖書館的設計還體現(xiàn)出了董功對材料真實性的追求。這座建筑主要使用的是混凝土和木頭兩種材料,它們構建了人和物之間更原始的狀態(tài),而不是讓房子外面包了一層皮?!拔矣X得混凝土就有自然的特征,它是一種很真實的狀態(tài),像石頭一樣。你可以說它是人工的,但它是人工生成的真實,木頭和自然就更有關系了。在這個建筑中,這兩種材料是既具象又抽象的一種表達。”按照董功的理解,雖然混凝土最終呈現(xiàn)出來的外觀有些粗糙,但是那種粗糙恰好展現(xiàn)出的是一種生命力,給人一種很樸拙的原始的感覺?!爱斎藗冞M入這個空間時,這種原始的狀態(tài)會對人有一種提示:什么才是真實?!?/p>
孤獨圖書館對于董功來說無疑是個非常特別的存在。當被問到最能體現(xiàn)自己理念和思想的作品,董功猶豫了一會兒,說道:“還是圖書館?!倍χ毖裕陋殘D書館是其建筑創(chuàng)作中不可替代的節(jié)點。
在孤獨圖書館之前,董功在建筑上的態(tài)度和方式、設計語言與現(xiàn)在是不一樣的,從專業(yè)的角度來說,圖書館是董功轉折的地方。更重要的是,孤獨圖書館讓董功在這個行業(yè)得到的各種關注前所未有,因此而得到的各種機會也是其他項目沒法相比的。
一座建筑如何成為自由空間,讓人的生活變得更美好,并且發(fā)散越來越大的公共價值,成為城市典型的公共文化空間——整個進化過程都在海邊圖書館里完美呈現(xiàn)。“這個建筑特別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體現(xiàn)了建筑的兩個重要方面,一方面是建筑怎么把自然和人聯(lián)系在一起,另一方面是,建筑實際上是創(chuàng)造人和人聯(lián)系、連接的一個很重要的力量?!倍φf。
而在距離孤獨圖書館三百米處,董功還設計了通體白色的海邊禮堂,這同樣是他的建筑代表作之一。它同樣承載了大量的公共活動,與孤獨圖書館一起,構成海邊的文化空間,產生了巨大的公共價值,成為了阿那亞的地標,讓來到這里的人們更好地感受自然,浸潤在文化藝術里。
“中國經歷了改革開放、城市化和小康社會建設進程,我每天都能體會到社會對于建筑行業(yè)認知的轉變。”在第十四屆中國全面小康論壇上,董功在發(fā)表主旨演講時這樣說道。在董功看來,一個好的建筑,無論大小,出現(xiàn)在一個正確的時間、正確的地點,可以成為激活某種社會潛能的一種力量,甚至可以撬動一個地方的發(fā)展,成為文化建設的重要力量。
雖然董功的作品經常都給人以文藝、浪漫的色彩,但是董功很明確地表示,建筑絕對不是一件輕松浪漫的事情。事實上,對于一個建筑師而言,建筑是一個苦差事。做建筑師要付出很多,與藝術家不同,建筑師需要和社會發(fā)生密切而直接的關系,需要有文化和藝術的內核,同時以自己的能力去與紛雜的環(huán)境溝通。
“建筑本身也同樣需要鏈接不同層面,面對各種各樣的問題,接觸各種各樣的人。做建筑師是很消耗能量的,一方面要把自己帶入所謂創(chuàng)作的狀態(tài)、空間的詩意、美的形式……一轉臉卻要面對血肉模糊的肉搏,這是建筑行業(yè)的現(xiàn)實,而我們的探索與積累一直在持續(xù)?!倍φf道。建筑師的付出,很多是外人看不到的,只有熟悉董功的人才知道,這位已經年近50歲的清華才子,經常為了節(jié)省時間,搭乘凌晨的飛機滿世界飛,他一天只吃一頓飯,他助理的行程本上記載的是當下幾個月滿滿當當,沒有一天休息的行程……
在人們的認知里,努力的付出對應的是豐厚的果實。意大利Domus“100+最佳建筑事務所”、瑞士建筑獎入圍獎(2018)、意大利“Archmarathon”建筑獎最高獎、美國建筑實錄國際十大設計先鋒、2019年度中國全面小康十大杰出貢獻人物……無論在國內還是國際上,董功都收獲了眾多榮譽。而當被問到在建筑領域里,想完成的最大理想是什么,董功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建筑是一個永攀高峰的行業(yè),永遠沒有盡頭?!澳憧梢猿掷m(xù)的讓自己向前,去做更多的事?!倍忉尩?。而在他的眼里,最好的建筑,就是不需要解釋的建筑。它的所有痕跡,不需要通過歷史去解讀,而是凝固在那里,它可以完全穿越這一代人或是那一代人,用自己的力量擊穿時間的阻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