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其坤
【模擬金題】
閱讀下面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世間的書有兩種,一種是“有字書”,一種是“無字書”?!坝凶謺保M管卷帙浩繁,遠(yuǎn)不止“汗牛充棟”,但畢竟還能以卷數(shù)計算;而“無字書”則充塞宇宙、囊括古今、遍布社會、總攬人生,是無法計量的。
請以“______是一本無字書”為題目寫一篇作文。
要求:任選一個名詞填寫在前面的橫線上,使作文題目完整,然后作文。立意自定,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思路導(dǎo)引】
“_____是一本無字書”是一個比喻,填寫的名詞就是本體,而“書”則是喻體。題目還暗含要去“讀”這本“無字書”。人生經(jīng)歷中,各種接觸、交流的過程都是“讀”的過程。讀是面對,讀是探索,讀是了解,讀是感悟,讀是品味,讀是溝通……這樣打開思路,寫作的空間就極其廣闊。無論寫什么,都要寫出自己閱讀某“無字書”的收獲。如果文章只見本體不見“書”,則是不行的。行文必須扣住本體與喻體的相似點,自然而然表現(xiàn)或揭示出深刻的蘊含。
這道題適宜寫記敘文,當(dāng)然,也能寫議論文。如果要寫議論文,就要注意,題目是一個比喻,需要根據(jù)這個比喻確立一個明確的中心論點,然后展開論證。例如,以“大自然是一本無字書”為題,可以確立中心論點:從大自然這部無字書中汲取智慧。先論證“為什么”,即從大自然這部無字書中汲取智慧有何意義?首先,天行有常,大自然的運行是有規(guī)律的,大自然中的萬事萬物相生相克,既有矛盾沖突,又有平衡和諧,對立統(tǒng)一,只有認(rèn)識其規(guī)律,順應(yīng)自然,按照規(guī)律辦事,才能有好的結(jié)果,否則,就會受到嚴(yán)厲的懲罰。其次,大自然中許多事物經(jīng)過漫長的進(jìn)化,具有了適應(yīng)環(huán)境的特性,可謂萬物有靈,用心閱讀,可以發(fā)現(xiàn)其奧秘,并“拿來”為我所用,有許許多多的仿生成果就是明證……再論證“怎么樣”,即怎樣才能從大自然這部無字書中汲取智慧?首先,要放下人類可笑的狂妄之心,而持有虛心向大自然學(xué)習(xí)的謙虛態(tài)度,才有收獲。不少人自以為是萬物之靈,可以凌駕于萬物之上,對大自然毫無敬畏之心,動輒就要“征服”“戰(zhàn)勝”,于是膽大妄為,為所欲為,貽害無窮。人類只有拋棄這種狂妄,才能尊重自然,虛心向大自然學(xué)習(xí),與自然和諧相處。其次,要對大千世界具有好奇心,充滿探究欲,并養(yǎng)成仔細(xì)觀察、深入思考的良好習(xí)慣……這樣展開說理,也能順理成章。
【佳作示例一】
饃饃是一本無字書
◎北京市十一學(xué)校 曹航宇
老饕是不會迷惑于奪目的霓虹招牌的。父親繞過西安鼓樓的紛雜,轉(zhuǎn)向回民巷子的青石路上。他翕動了一下鼻子,對我說:“就在前面,不遠(yuǎn)了?!?/p>
老店油浸浸的味道竄進(jìn)鼻腔。“伙計,兩個饃?!蹦桥芴玫男』锍赣H點了點頭?!澳俏乙齻€饃?!蹦桥芴眯』飬s嗔怪地看著我,“三個太多,先給你上兩個?!蔽曳磫柶錇楹?,那小伙不語,忙不迭地溜進(jìn)了后廚,端來兩個裝有干饃饃的素底青花海瓷碗,笑道:“饃來了,二位先掰著?!?/p>
父親嫻熟地揉捻起手中白底黃印的虎皮饃,食指與拇指的默契配合使那海碗里堆起了一小撮大小均勻的饃粒。而我摳著硬邦邦的烙饃,指肚上卻泛起了生疼的紅印。父親看見我碗里的大大小小的饃渣,打趣地奚落我的“外行”:“伙計不是怕你吃不完,而是怕你的饃掰不完?!蔽覇栠@巴掌大的饃要掰多大才算“內(nèi)行”,父親笑道:“約莫蜜蜂頭大小吧?!蔽乙粫r語塞,暗想這吃饃貪心不得,否則真得掰到打烊了。
“二十年前在這扛槍的時候,這饃可比燒火棍還硬?!备赣H一邊掂量起第二個饃,一邊說,“冬天西北風(fēng)太冷,吃飯時手又不能被僵住,便要用饃饃來鍛煉一番,一練抗凍,二練耐疼,三練耐心……”我聽得有些出神,自己碗里也開始有模有樣地堆起一小座饃山,便囑咐跑堂伙計端走澆湯去。從漢朝起打仗吃的干糧,到李唐朝廷佐湯的吃食,再到父親關(guān)中當(dāng)兵時陪襯羊肉的佳物,這饃的地位,說小也小,說大也大。
“饃,兩碗咯!”小伙的吆喝使我喉頭開始翕動起來,只見那熱騰騰躥著白氣的海碗中,油亮亮的奶白色湯汁中浸滿了一整碗的“蜜蜂頭”。饃粒恣意地吸收湯汁,迸發(fā)出“刺啦刺啦”的響聲,原本的干饃霎時變得富有活力起來,竟?jié)q成黃豆粒一般大小,變得豐腴飽滿。饃饃看起來不會說話,但舌頭卻告訴我——它會;饃饃盡管顏色單調(diào),可在食客的眼睛里卻能綻放出一朵花。顧不上之前掰饃手指的脹痛,我抄起筷子,囫圇地吸溜著一碗辛勤勞作的成果,稀里糊涂,酣暢淋漓。
一碗見底,父親似乎連臉上的皺紋都被饃湯脹平了,一邊打著飽嗝,一邊抹著嘴角感喟道:“饃掰得好,它就對你好,胃舒服,心里也舒服,這東西長得不咋地,卻能讓人頂飽啊。”
我一邊哈著氣,一邊點點頭,饃饃在手指上鐫刻下的印痕沒了艱辛感,反到平添了一絲快慰,我索性扯開嗓子喊道:“伙計!再加一個饃,我自己掰!”
品味饃饃,如同品讀一本很有味道的書。
【評點】
作者跟父親去西安吃饃饃,辛辛苦苦將饃細(xì)細(xì)掰碎,澆上湯汁,饃粒在奶白色湯汁中豐腴飽滿起來,再酣暢淋漓地享用,濃郁的生活氣息撲面而來。在此過程中,聽父親講自己入伍時借掰饃饃“一練抗凍,二練耐疼,三練耐心”,了解到饃饃的歷史,于是,對饃饃的情感也深沉起來。作者從一道具有民族特色的食物上,不僅品出了生活的滋味,也品到了人生的況味,還品出了歷史的意蘊,文章耐人咀嚼。
【佳作示例二】
蘆葦是一本無字書
◎北京市十一學(xué)校 吳宇霏
最是平生會心事,蘆花千頃月明中。
過分年少的人,是無法品咂出蘆葦?shù)暮玫?。?dāng)一千只大雁從橫無際涯的蘆葦叢上撲棱著掠出一池碧影,年少者忽地明白了什么,于是這一片蘆葦便搖曳出了最樸素的追求,這才知曉了蘆葦?shù)暮谩?/p>
爺爺是頗愛蘆葦?shù)睦现嗅t(yī),常年,家里就有幾束干透了的蘆葦做裝綴。我也不懂,這蘆葦不就一片白茫茫的棉絮樣嗎,有什么好?爺爺也總是笑而不語,拍拍我的頭,不做解釋。
家住在一條小溪旁,每到秋天就開滿了蘆花。這時爺爺時常駕一葉扁舟,在無人來訪的時刻,閑閑地晃出一池秋色瀲滟。而有人來訪了,他便從小船上下來,給人診脈、開藥。我就看著他日復(fù)一日地重復(fù)這樣相似的生活。爺爺也曾問我,半開玩笑似的,愿不愿意將來接替他的職業(yè),也做一名中醫(yī)。而想到這樣毫不新奇的日子和平凡無趣的生活,我搖了搖頭。爺爺?shù)淖旖菂s又揚了起來,堆著皺紋,轉(zhuǎn)身撫上他的蘆葦,說:“爺爺我就像棵蘆葦啊?!?/p>
他的確像棵蘆葦,是隨波漂浮、日夜奔波的那種。有一次大雨滂沱的夜晚,家里的小門重重地被人撞開了,對方氣喘吁吁地進(jìn)來,拉著爺爺?shù)氖?,求他一定要去看看他日薄西山的老母親。爺爺二話不說,草草披上蓑衣就破門而出,抄起船槳,披開層層蘆葦,在那人的指點下劃去。而我,倚著搖搖欲墜的門,就看著他的身影,隱沒在千頃月明的蘆葦里。
仿佛是五更,爺爺方才歸來。除了藥箱子,兩手空空?!八麄冋f家里實在沒有錢了,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啊。”他對此這么解釋。那連門都沒得修了,這引得年少的我一陣更大的不快。原來,任何一個人對他都可以這樣呼來喝去,而他竟還無動于衷!
但在這個秋天,在我回鄉(xiāng)參加爺爺?shù)脑岫Y時,我仿佛驀地明白了。葬禮那天,幾乎全鄉(xiāng)的人都自發(fā)地為他來送行,為他扯碎蘆葦,洋洋灑灑地鋪滿在他的棺材里。他們議論著他的往事,抒發(fā)對他的緬懷,情真意切,不亞于他的直系親屬。
對著一池的蘆葦,我又想起了他破門而出的背影漸漸隱沒在蘆葦叢中的樣子。他的確是像蘆葦?shù)摹?/p>
因為蘆葦這種東西啊,以泥為根,聚族而居,平凡得無以復(fù)加。但它卻生生不息、年復(fù)一年地蔓生,一根長出來了,便接連盈滿了一整個池塘,讓我看不見淤泥。爺爺讀透了它,故他雖平凡卑微,卻醫(yī)者仁心,濟(jì)世救人。他一生清平疏淡,卻使一鄉(xiāng)人都為之感慨。
蘆葦雖不似秋菊榮耀,也不似春松華茂,卻燦爛千頃。它是爺爺一輩子的無字書,那么,我也希望它將會成為我的無字書。
【評點】
與一般以某種自然物為寫作對象的作文相比,本文的意蘊要豐厚一些,因為文章寫了一個像蘆葦一樣的人。爺爺一生以蘆葦為無字書,而“我”將以蘆葦為無字書,其實包含了以蘆葦為無字書和以像蘆葦一樣的爺爺為無字書兩層含義。這正是作者構(gòu)思的用心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