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華上學期間,高伯龍前所未有地開拓了科學視野,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學習之中。清華物理系名師大家博大精深的課堂教學和優(yōu)良學風的熏陶,加之自己刻苦勤奮地鉆研和天資聰穎,高伯龍在學業(yè)上日益精進,尤其在物理學知識領域不斷深化拓展學習內容,汲取科學知識的營養(yǎng)。他如饑似渴地抓住一切機會、利用一切條件,全身心投入到新的學習和生活中。
當時,清華大學倡導實行“通才教育”,主張全面加強學生的基礎教育,物理系作為清華大學實施“通才教育”最基礎、最重要的大系,尤其注重打牢學生的基礎學科知識,高伯龍正是這一教育理念的受益者。
清華大學物理系以教學嚴謹、內容艱深、考試嚴格著稱,高伯龍嚴格自律,學風扎實,成績優(yōu)秀。當時的同學、粒子物理和理論物理學家何祚庥院士回憶說:“高伯龍的確是當初極其優(yōu)秀的學生。我們當年有兩個人成績最好,一個是高伯龍,一個是周光召。當年我們叫高伯龍‘高公,他的業(yè)務特別好,要解決點困難的問題對他來說是很容易的。有一次考試,老師出了一個比較難的題目,做起來很費事。高伯龍用群論的方法,很簡單就做出來了,很漂亮。”
清華園的學習生活,是高伯龍人生成長的一個重要階段,在這里他堅定了報國志向,打下了扎實深厚的數(shù)學、物理知識基礎,為他后來成為我國激光陀螺研究的領軍人物,創(chuàng)造了最重要而基礎的先決條件,奠定了他在物理學領域開展研究的理論和技術基礎。
在名師大家的諄諄教誨下,涌現(xiàn)出與高伯龍同期的周光召、何祚庥、楊士莪等著名院士,巧合的是,他們四位當年在清華園中住同一個宿舍,成為一時美談。趙姝婧
心無旁騖,一切為了科研,一切只為科研。這樣一位業(yè)內公認的開拓性大師,因為從事的工作密級較高,高伯龍和團隊幾乎都是埋頭默默攻關,很少出現(xiàn)在媒體大眾的視野,更談不上名利。張書練教授曾說:“如果你只是趕時髦,追求短期效果,為了晉升職稱,那肯定不會干這個。因為這個陀螺說不定十年八年都出不來?!?/p>
從1984年指導第一個博士研究生起,近30年時間,高伯龍只培養(yǎng)了不到20名博士。他所培養(yǎng)的學生數(shù)量之少,與他和學生取得的成就之大,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嚴格,太嚴格了?!备卟埖膶W生們說,“他常跟我們說,當年在清華大學受到的就是高質量的教育,課程緊、內容多,老師們都很嚴格,只有真正下功夫,才能做出切實對國家有貢獻的成果。”
“在你迷茫的時候,他總能給你指出路,告訴你該往哪走。高院士是我們的魂?!眹揽萍即髮W實驗師李曉紅說。
“那永遠是我的好老師啊,沒有他哪來的我今天呢?!眹揽萍即髮W教授龍興武說。
一次臨近中午,高伯龍的學生去向他請教問題,想著先吃飯再來詳細討論,沒想到,高伯龍一拿到問題便立馬投入思考,完全沒有要吃飯的意思。思量許久,高伯龍突然站起來:“走!我?guī)闳ヒ妭€人,他是這方面的高手?!庇谑?,師生二人騎著自行車、頂著夏季正午的烈日,去拜訪國防科大顯微鏡檢測領域的王教授。王教授正在家吃飯,見到二人只好放下碗筷,三人一談又是兩個小時?!安粌H我們的午飯泡了湯,王教授估計也沒有吃好?!边@樣的故事在高伯龍身上數(shù)不勝數(sh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