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斐
1960年,26歲的年輕蘇聯(lián)醫(yī)生列昂尼德·羅戈佐夫,被蘇聯(lián)南極科考隊選中,成為隨隊醫(yī)生。同年11月,羅戈佐夫登上“鄂畢號”破冰船,奔赴萬里之外的南極。他想不到的是,這將是一趟讓他刻骨銘心的旅程。
在南極,羅戈佐夫每天的任務很簡單,就是給科考隊員檢查身體。不過由于人手不足,最閑的羅戈佐夫就成了“萬金油”,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他還做了“業(yè)余”氣象員、駕駛員。1961年2月,經(jīng)過隊員們9周的努力,新拉扎列夫科考站終于建成。可加班加點的工作,卻讓羅戈佐夫有點吃不消。
4月29日,羅戈佐夫突然感到下腹疼痛難忍,不久便開始發(fā)低燒、惡心嘔吐。身為一名醫(yī)生,通過自己的初步排查,他意識到自己患上了急性闌尾炎??赏饷娴谋╋L雪太過猛烈,根本不可能搭飛機回國治療,而科考站里除了他之外,其余的人都沒有醫(yī)學知識,更別提動手術了。
4月30日,暴風雪還沒停,最近的醫(yī)生距離科考站還有1600千米。但羅戈佐夫的病情已經(jīng)開始惡化,體溫飆升,如果再不治療,很可能就殞命于此。急性闌尾炎雖然是一種常見病,但處理不當會引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甚至死亡。對此,他心知肚明。
各種保守治療無效之后,羅戈佐夫做出一個大膽的決定:給自己動手術。一張床、一盞燈、兩張桌子,組成了臨時手術室。一名工程師站在旁邊,拿著鏡子對著他的腹部;一名氣象學家負責遞送手術器材。第3個人站在旁邊,隨時準備替換因惡心嘔吐無法繼續(xù)的那兩位助手。
其實,羅戈佐夫自己心里也沒底,給自己進行局部麻醉后,他拿著刀在腹部切開了一個十多厘米的切口。麻醉劑讓他頭暈目眩,甚至看不清鏡子里的腹部。憑借多年的臨床經(jīng)驗,他只好用手摸索闌尾的位置。時間過去了40分鐘,緊張、失血與麻醉讓他越來越虛弱,只好每隔5分鐘休息一會兒。
兩位助手一邊保持通風,防止羅戈佐夫昏迷,一邊給他擦汗,終于熬到了手術成功。當羅戈佐夫看到切下的闌尾時,驚出一身冷汗。闌尾的末端已經(jīng)發(fā)黑,頂多再撐一天就會穿孔,若是那樣,他肯定兇多吉少。
105分鐘之后,羅戈佐夫將傷口縫合,完成了手術。身旁的兩位助手一輩子也沒見過這種場面,站在床前,臉色比床單還白,看起來比羅戈佐夫還虛弱。經(jīng)過手術,羅戈佐夫的病情得到了控制,兩周之后徹底恢復,并開始了正常工作。
羅戈佐夫英雄般的事跡傳到蘇聯(lián)之后,受到民眾的熱烈追捧,但他卻認為不值得大肆宣揚,甚至拒絕接受表彰。不過,因為這件事過于震撼,蘇聯(lián)政府還是給他頒發(fā)了勞動紅旗勛章。2000年,66歲的羅戈佐夫因肺癌去世,他的手術器材至今被圣彼得堡博物館收藏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