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利娟
【摘要】想象力不僅是一種能力,更是生存于世必具的品質,亟待“盤活”,而在調查中也發(fā)現(xiàn),小學生的想象力最為不羈,合理地呵護、培養(yǎng)、發(fā)展,定會讓想象力呈現(xiàn)勃勃生機?;谛W教育的現(xiàn)狀,筆者認為,語文課程是時間跨度、涉及領域最廣的課程,它接千載,涉萬域,它是小學生想象力生發(fā)的最佳沃土。課堂上,合理利用語文課程的特點,科學組織教學,將極大助力小學生想象力的生長。
【關鍵詞】語文課程;想象力;盤活;漢字思維
【中圖分類號】G623?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672-0490(2020)10-0042-02
“語文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的一門工具性、人文性學科?!保ā墩Z文課程標準2011版》)這句話很好地闡述了語文課程的內容和特點,即“語言文字”是內容,工具、人文是特點。繼續(xù)拆解語文課程的內容,它又可以分為“文字”和“語言”。所謂“文”即“圖”,我們祖先在造字之初,腦海里最先呈現(xiàn)的是“圖”。而“字”,上面是一個房子,下面是一個“孩子”,所以“字”最初意是“生孩子”。如此不難理解,“文字”即圖畫生的孩子,雖然目前的漢字數(shù)量達到9200多個,但組成這些漢字的部件,也就是字根,只有200多個。而“語言”則是通過“文字”的重組來表達所有感官作用的事物,教材中所有文學形象,跨千載;所有知識,博古今,多領域,而這一切,是通過“文字”呈現(xiàn)的。綜上所述,語文課程其實就是利用語言文字來教會孩子識古通今,來認識世界,改變世界,創(chuàng)造世界。歸根結底,語文課程是在利用中華民族特定的、特有的漢字思維,幫助孩子走進生活。而漢字思維形成、發(fā)展的過程也是孩子“想象力”生長的過程?!八肌奔础跋搿?,這一過程需要大腦和心臟共同作用,大腦生成理性,心臟生成情感,二者協(xié)同作用,才生成“想象”??梢?,想象里既有理性因素,也蘊含情感因素?!八冀忧лd論想象”便是基于這樣的思考,加之語文課程特點,以及在語文課程實施過程中的各種有趣現(xiàn)象的分析應運而生的。
通過調查,我們發(fā)現(xiàn)年級越高,分數(shù)越低,他們的想象力水平越低。是他們失去想象的能力了嗎?不!答案恰恰相反,小學階段越往高年級,他們想得越多,因為他們的生活經(jīng)驗豐富,由既定材料輻射的面便更廣、更深,然而也正是因為他們想得多才變得不會想了。
一、是誰在左右想象
(一)一味地追求快捷高效
教育路漫漫,唯有“高效”才是不變的追求,雖然這條“高效”之路道阻且長,但總有無數(shù)仁人志士前赴后繼。而這樣的高效,如何檢驗呢?體現(xiàn)在語文教學上,便是一紙試卷,一篇作文,但要注意這一系列的檢驗是有時間限制的。語文是一門“慢熱”學科,由于“高效壓頂”,課堂教學不得不變得功利——向試而教。學生被標準答案折磨得遍體鱗傷。當然,我們不能否認,考試是目前為止選拔人才的最佳手段,但這種手段對于語文教學而言,的確又是致命的摧殘。以習作教學為例。
《文心雕龍》有云:“文之思也,其神遠矣。故寂然凝慮,思接千載;悄焉動容,視通萬里;吟詠之間,吐納珠玉之聲;眉睫之前,卷舒風云之色?!币簿褪钦f,“寫作時,作者的想象往往飛向遙遠的地方。作家默默地凝神思考時,他就會想象到千年之前的生活;悄悄地改變面部表情時,他的眼睛似乎看見了萬里之外的情景;他吟詠文章時,好象聽到了珠圓玉潤的悅耳聲音;眼睛閃動時,就出現(xiàn)了風云變幻的景色”。寫作是語文素養(yǎng)的綜合表現(xiàn),也是語文能力的集中體現(xiàn),而“想象”則是寫作中最為重要的因素、途徑。
現(xiàn)實的小學課堂,且不談學生平時有多忙碌,有沒有時間停下來“想象”,就看寫作要求。一二年級一般是看圖寫話,邊上非要來一串:圖上畫了誰?他們在干什么?心情如何?中年級作文起步,一般有例文牽著,各種各樣的問題提示接踵而至。高年級半命題作文居多,材料作文也多半存在。孩子有想象的空間,但這想象有多條框框在束縛著。筆者認為,小學階段為什么不能讓孩子天馬行空一會兒呢?哪怕一學年只有一篇。如此,技巧與想象齊飛不是更好嗎?這是其一,再看其二,每次作文課40分鐘,要構思要表達要寫,孩子還有想象的時間嗎?
(二)霸道地執(zhí)著于高技巧
總認為語文學習可以一蹴而就,于是,社會上出現(xiàn)各種各樣技巧性的補習。小學知識有限,考試題型、內容很尋常。孩子稍稍進行些許答題訓練,成績便能迅速提高。孩子很聰明,既然能考高分,家長老師開心,他還費那心干嗎?漸漸的,在語文學習上,孩子便失去了想象的欲望和動力。
二、語文課程盤活想象
“盤活”是經(jīng)濟領域的詞匯,它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資產(chǎn)、資金等恢復運作,產(chǎn)生效益。筆者把它置于此,則說明“想象力”一直存在,它很珍貴,一旦被喚醒,便能創(chuàng)造意想不到的“財富”。
(一)語言環(huán)境讓想象生長
《課程標準》指出:“語文課程是培養(yǎng)學生語文文字運用的課程?!闭Z言文字的運用必須置身于一定的語言環(huán)境。想象正應該在這樣的語文環(huán)境中羽翼豐滿,且給予它一個好聽的名字吧——文學想象。
1.情境——想象萌生的沃土
語文教學講究情境,當我們接觸到一個文本,腦海里會浮現(xiàn)人物存在的環(huán)境。文學意象就在勾勒的環(huán)境中栩栩如生。以常見的閱讀教學為例,從一年級到六年級有一個共同的朗讀目標,那就是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偶有文中還會要求學生感悟人物形象。例如現(xiàn)行蘇教版教材五年級下冊《大江保衛(wèi)戰(zhàn)》。環(huán)境描寫與人物行為水乳交融,人物形象凸顯。但課堂上的朗讀,學生很難入境,對人物的感悟顯得詞不達意。在教學這節(jié)課時,我便先讓孩子透過文字,靜靜地,一遍又一遍想象當時的畫面。適機讓他們表達,并在表達的同時引導其對人物形象進行體悟,指導文本的朗讀。效果很棒。課堂中,我也伺機播放救災視頻,孩子的學習體驗更為深刻。
2.意象——想象燃燒的導索
每一個故事,每一篇敘述寫物的文章有其文學意象,這個意象是靠文字構建的。這是作者或者說編者構建出來的。作為讀者——學生,我們該如何構建屬于學生的文學意象呢?第一,設身處地。讓文學作品中的某個文學形象成為孩子自己,或者讓孩子成為作者。給予他們設身處地的機會,并結合自身的生活經(jīng)驗創(chuàng)造性想象,構建屬于自己的文學形象。如此,教材技能方面的學習也能得到訓練與提高。第二,袖手旁觀。語文學習既要入其內,又要能出其外。很多敘事類的文體只有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才能看清問題的實質,讓孩子在想象中理性思考。語文課堂安靜些,再安靜些,或許孩子就能找回那份靜思與沉淀。
(二)生活體驗讓想象茁壯
學習的根本目的還是回歸生活,適應生活,改造生活。孩子有孩子的生活體驗,有他自己的生活想象,諸如夢境、幻想等。孩子愛做夢,他們會對自己的生活充滿無盡的遐想,那是成人無法理解的。小螞蟻在校園里怎么生活?是啊,校園里沒有面包零食,它們吃什么呢等等,這些無厘頭的想法是多么難以置信,又是多么天真爛漫。于是,我利用班級日志,專門開辟一個版塊——我的夢??梢詫憣懽约旱膲艟常部梢詫憣懽约捍竽懙南敕?。孩子很喜歡。
因為想象,“地球開始流浪”;因為想象,“外太空的另一個我在向我招手”……但想象力不僅存在于文學,增益于文學,它同樣也在推動科技、經(jīng)濟的發(fā)展。小學語文課程是孩子想象力的萌芽、生發(fā)的學科,大篇幅的童話,跨度甚廣的科幻、人文類作品……更是打開孩子腦洞的佳作。作為小學語文老師,培養(yǎng)孩子可貴的能力、品質義不容辭,而“想象力”則是最需要也亟待珍視的能力。如果可以,請作為小學語文教師的我們活得像個孩子,像孩子一樣思考,像孩子一樣想象,那么你也會收到孩子一樣的滿足與快樂!人類社會也將迎來別有洞天的未來!
參考文獻
[1]劉勰.文心雕龍[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58.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語文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