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冠虹
【中圖分類號】G61 ?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20)04-0002-01
幼兒自主戲劇游戲為孩子創(chuàng)設了一個自主化的情境。在戲劇游戲中,由于幼兒可以自主選擇表演的故事、擔任的角色、裝扮的方式以及表演的方式,所以幼兒的玩伴多了、可參與的角色多了、內(nèi)容豐富了,在一定程度上擴大了幼兒學習的范疇。
畫面1
晨間談話開始,這一次,小朋友討論早上看到的一本圖書《花木蘭代父從軍》。
小花:什么年代了,還有必須男孩子去打仗的事情?為什么女孩子不能去?
小輝:古代的時候都是男孩子去打仗的,電視上都這么表演的。
小北:那花木蘭的爸爸為什么不去打仗?
小輝:因為木蘭爸爸年紀大了,走不動了,我爺爺就不同了,天天去流花湖公園晨運,鍛煉身體,身體棒棒的。
思考
孩子們在圖書閱讀中找到自己感興趣的話題,但古代離自己非常遙遠,很多概念不能理解,如重男輕女(書里表達的古代思想),只是不明白為什么很多事情在古代必須男孩子可以做,女孩子不能做,小朋友能馬上聯(lián)系到自己身邊能聯(lián)系了解古代的途徑——電視,把電視上經(jīng)常表達內(nèi)容作為自己的知識經(jīng)驗,還能聯(lián)系到實際。
畫面2
經(jīng)過多次互動,小朋友們一致決定表演故事《花木蘭》,A小朋友臨陣放棄演花木蘭,大家都問A,“玩得好好的,演的很好玩啊,為什么就不演呢?
A說:花木蘭不好玩,她要做主角,主角太多人看著她,我……我不舒服。(敢情這孩子膽怯了,怕大家關注的目光,接而放棄扮演了。)
大家:花木蘭的角色是最好的,可以做大將軍,又可以做大家都喜歡的好朋友。
這時候,B小朋友突然說:“我做花木蘭娘親,不如我們交換吧?!?/p>
A小朋友被突如其來的選擇驚喜了,趕緊交換,貌似難以解決的小風波偃旗息鼓了。
思考
孩子的世界是復雜的,復雜的經(jīng)常需要借助儀器來判斷孩子表達的意圖是什么,如上述一幕,通過拍攝視頻可以看到A小朋友在同伴接手表演后是一臉的舒服平靜;孩子是單純的,是直接的,只要自己覺得不自然、不舒服就表達出來,尋求自己溝通到的解決方式與結局,這是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的其中一條,怎樣從眾多的解決辦法中尋找到最佳的解決辦法就是小朋友最初步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畫面3
《花木蘭》游戲持續(xù)中,遇到了木蘭爸爸需要出場的場面,孩子們都沒有古代老人家出場的經(jīng)驗,那么老師就試行了競爭表演的形式,讓大家參與木蘭爹的表演形式,以自己的理解形式進行表演。盡管角色是老人家,形象有一定難度,孩子們都能從驚呆的場合中回神,紛紛使出洪荒之力把自己心目中的木蘭爹表現(xiàn)出來。經(jīng)過孩子們對表演的回放,自然的選出最貼切的扮演者,從而解決了這個問題。
思考
在科學發(fā)展觀的指導下大力實施可持續(xù)發(fā)展教育,首先要求教育進一步做到,在教育過程中以幼兒發(fā)展為本,把實現(xiàn)幼兒的終身健康與和諧發(fā)展置于首要地位。在這一幕里,孩子們對角色的呈現(xiàn)表露出寬松的自然的狀態(tài),很自然的選擇了最合適的“木蘭爹”扮演者,場面融洽而自然,給孩子們烙下了“機會”靠自己努力爭取的意識,為日后成長道路作好鋪墊。
畫面4
戲劇游戲《花木蘭》的表演劇目場次逐漸顯山露水了,小朋友在表演當中揮灑自如,但漸漸的開始疲憊了,對表演有點麻木了,一天,小朋友在表現(xiàn)花木蘭衣錦還鄉(xiāng)這一幕時,大家對花木蘭騎千里馬的環(huán)節(jié)討論起來,怎么展現(xiàn)千里馬呢,難道還是拿根木棍去表達騎馬場景嗎?這時候,課室外面響起了小街巷的滑輪車的聲音,大家不由自主的說起來了,“不一定表現(xiàn)騎馬場景”“我們可不可以以滑輪車來表現(xiàn)千里馬呢?在古代,滑輪車可是絕不可能出現(xiàn),我們來一個中西合并,在古代場景加上現(xiàn)代道具,我們都覺得好玩,那么觀眾就一定能開心的笑,我們就成功啦。
思考
小朋友在不斷的戲劇排練中,逐漸形成了獨立有個性的想法,對出現(xiàn)的困難和挫折,開始懂得尋找各種解決方法,對比和分析中,選擇適當?shù)姆绞饺ソ鉀Q,從而慢慢鍛煉了小朋友的解決問題的能力。
延伸思考
把幼兒自主戲劇游戲引進孩子的日常教學,是幼兒園近年的一個大膽的新創(chuàng)舉。作為實施者,一開始有一定的期待,孩子們可以做到嗎?他們會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歡嗎?事實上,從家長的眼中,我們看到了孩子們都得到了成長,家長甚至沒看過現(xiàn)場,只是從孩子的嘴里,從家長的眼晴里看到了孩子們的可持續(xù)成長。孩子們經(jīng)常向家長匯報班里的動態(tài)。
“媽媽,俊田是沒有臺詞的,他只是做好這個動作站在那里就可以?!保ㄟ@是小了差不多一歲的小男孩,平時比較靦腆)
“媽媽,熙懷哭的越來越像真的了,雖然有點像女孩的聲音。”
正式表演前一天,小朋友C得知主角軒軒生病不能上臺,非常的失望,“軒軒是阿佛,他是我們的主角,他不來的話,我們怎么辦???”后來C臨時頂替了軒軒的角色,當天表演得非常好,臺詞一句都沒念錯,好幾個小朋友的角色都是臨時調(diào)整的,但大家都如常且出色地發(fā)揮了。
如同一場春雨過后,幼苗紛紛破土而出,小小的孩子們紛紛登臺了,那種喜悅,在孩子們的心里,在家長的心里,也在背后默默付出的每一個廣雅人的心里,《花木蘭》形成記只是眾多幼兒自主戲劇游戲中的片段,更體現(xiàn)了情自激、行自動、理自明在幼兒自主戲劇游戲的蘊含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