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聲樂拆開來說,聲的意思就是聲發(fā)出的樂響,聲有千百種每種,音色音域都不同;高低起伏。樂也不同,有樂器可以打出節(jié)奏。聲樂就是靠人的聲音來進行表演的一種形式。發(fā)出聲音要靠聲帶,鼻息的配合,這才才能發(fā)出連續(xù)的、有節(jié)奏的、悅耳動聽的聲音來,根據聲音的差異性可細分出,女低音、女中音、女高音和男低音、男中音、男高音。中高低音不同又可分為八個度。聲樂理論教學有助于學生理解歌曲情況、掌握聲樂技巧,是聲樂實操課程的有益補充。鑒于每個人對聲樂的理解不同,本文以聲樂理論教學為研究對象,對聲樂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及作用進行了分析,提出了有效的聲樂理論教學方法。本文的研究對有效實施聲樂理論教學具有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聲樂課程;理論教學;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3.3?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2-767X(2020)03-0098-02
【本文著錄格式】李秋玉.聲樂理論教學方法研究[J].北方音樂,2020,02(03):98-99,102.
隨著我國聲樂教學工作的深入開展,聲樂理論教學的重要作用已被越來越多的專家、教師、家長及學生所注意。并且也已經滲透到生活當中,越來越多的孩子也已經開始學習聲樂這門課程,有很多喜愛聲樂的大人也加入了熱潮,那么如何有效開展聲樂理論教學工作,如何使聲樂理論知識真正起到幫助學生進行聲樂學習的作用,已成為廣大師生、家長普遍關注及亟待解決的問題[1,2]。本文即針對聲樂理論教學的有效方法展開研究。
一、聲樂的發(fā)展歷程
在國外聲樂由13世紀中期開始有了突破,而我國的音樂則起源遠在夏商時期,于春秋戰(zhàn)國時期出現了韓娥、秦青等有名歌手和教師。
1957年“全國聲樂教學會議”指出“我們的任務是奮力創(chuàng)造出社會主義民族的聲樂新生化的一個時代,唱法要民族化,對民族唱法我們不但要傳承、學習、更要發(fā)展和提高下去。”
2001年教科文組織會議上通過的《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極具重要意義,不僅標志著全球達成了倡導文化多元性的認知,也標志著21世紀的今天本土民族聲樂文化的價值重建與回歸。
改革開放至今國內聲樂在內的文藝迎來了一個蓬勃時代的發(fā)展,中國聲樂經過不斷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得到了人民群眾的認可和專業(yè)人士的支持,甚至走出國門,登上世界的舞臺。
二、聲樂理論教學內容及作用
聲樂理論教學內容涉及領域、學科較多,可以歸納為心理、生理、物理、歷史四個方面。
(一)心理學知識
心理學知識主要指的是在演繹聲樂歌曲時的心態(tài)把控和情緒調整。聲樂是一門具有很強實踐性的藝術,而既要忠實于原作的基礎上,在一定的尺度內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歌曲背景知識的介紹、作者創(chuàng)作情境的再現,又有助于學生理解歌曲創(chuàng)作者的想法和目的,能夠在表演時感同身受的融入到歌曲的旋律中,事實上,歌唱者心理的適用范圍相對較寬泛,涉及到有很多包括要求演唱者的演唱控制、心里表演、形象塑造等等……從心理層面來說,樹立了信心,并且有著飽滿又積極的情緒,人體的機能也會高效運轉,將聲樂作品完美地呈現給觀眾,進一步激發(fā)觀眾的強烈的情感共鳴,相反,如果用沮喪、懈怠的心態(tài)去表演,所得到的結果也就是不好的。表演心理學則涉及演員的心理素質、與觀眾的心理交流、表演的心理訓練等內容,可以幫助學生以更好的心理狀態(tài)演繹歌曲,展示表演技能。
(二)生理學知識
生理學知識主要指的是關于人體發(fā)聲原理的基本知識,包括肺、聲帶、共鳴腔等,人體的呼吸器官主要有鼻、口腔、咽、氣管和肺等。借助解剖圖來向學生講解呼吸器官的構造與位置,能夠幫助學生更加生動地了解自身發(fā)音的構造能夠靈活運用。橫膈膜是演唱時的重要器官,學習理解了橫膈膜之后可以理解呼吸的基礎與原理要求。人體發(fā)聲器官的構造及工作原理,不同音節(jié)的發(fā)聲方法及技巧等。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三腔共鳴,區(qū)別于歌唱共鳴,根據聲音特色和聲區(qū)劃分,分別有頭腔共鳴,口腔共鳴和胸腔。三腔一線產生共振,所以發(fā)出的聲音清脆明快,更有靈活性。學生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是如何發(fā)聲的,才能在演唱過程中控制好自己的各個發(fā)聲器官,控制氣息和聲調,更好的運用歌唱技巧。
(三)物理學知識
物理學知識主要指的是樂器的具體構造、發(fā)聲原理,以及調整樂器聲音、音調的方法等。以弦樂器為例,發(fā)聲原理是依靠弦的振動來調整,振幅越大,聲音就會越響;弦繃的越緊,音調越高。學生只有詳細了解樂器的構造和發(fā)聲原理,才能在運用時得心應手、應用自如,能在使用過程中做好樂器的維護保養(yǎng)工作,能及時發(fā)現樂器的不正常狀態(tài),避免樂器出現更大故障。
(四)歷史學知識
歷史學知識主要指的是聲樂史的相關知識,涉及世界史、中國各個歷史時期涌現出的優(yōu)秀歌唱家、藝術家、作曲家,聲樂理論學者及導師,優(yōu)秀的聲樂作品,樂器的變遷發(fā)展歷程等等?;厥讱v史,五千年歲月源遠流長,我國的聲樂歷史變遷經歷了三個重要階段,第一階段在遠古至隋唐是以聲樂為樂舞、詩歌為主的一種表現形式,屬于聲樂的初始時代;第二階段是宋元明清,聲樂形式以戲曲、說唱為表演形式,處于開發(fā)時代;第三階段就是民國至今,聲樂主要以演唱為表演形式,借鑒了西方的技術理論,并融入了中國自身的民族新聲樂,步入了飛躍時代。學生對聲樂史的學習,可以幫助他們全方面、更深入地了解聲樂知識,從宏觀上整體把控中外聲樂的歷史變遷,以充分理解聲樂作品的歷史由來、作者風格、情感脈絡等。
三、聲樂理論教學的有效方法
根據聲樂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及教學目的,結合聲樂教學教師及學生的特點,提出以下有效的聲樂理論教學方法。
(一)建立聲樂理論課程體系
目前,我國聲樂課程中雖然增加了聲樂理論教學的部分內容,但內容較少、深度不夠,未形成課程體系,從而未達到促進實操課程教學的作用。學校應根據教學的實際情況,明確理論課程教學目的,建立完整的聲樂理論課程體系,為學生系統(tǒng)學習聲樂理論知識創(chuàng)造條件。
聲樂理論課程體系應是一個包含理論教學全過程的完整的課程設計,至少應包括理論課程的教學目的、教學科目及課程設計、教學師資力量配備、教學質量及效果檢查、教學實施反饋及改進等幾個方面。
為保證聲樂理論課程體系的順利建立和正常運行,在課程體系創(chuàng)立之初,學校、教師、學生及家長應充分認識聲樂理論課程在聲樂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性,明確目標,統(tǒng)一思想,為理論課程的實施共同努力。
聲樂理論課程體系運行過程中應在關鍵節(jié)點設置階段性的效果檢查環(huán)節(jié),及時收集、反饋教師、學生、家長對聲樂理論課程的意見及建議,對未達到教學目標的科目進行原因分析,并采取有效的改進措施,以保證聲樂理論課程教學整體教學目標的實現。
(二)引進專業(yè)理論課程教師
聲樂理論教學體系的有效運行必須有專業(yè)的理論課程教師團隊作為支撐。目前,我國的聲樂理論課程均由聲樂教師完成,與各專業(yè)教師相比,聲樂教師的專業(yè)知識有限、專業(yè)能力水平不高,無法更加深入地講解專業(yè)知識課程。學??梢酝ㄟ^引進專業(yè)理論課程教師,擴充聲樂理論課程教師團隊,為專業(yè)理論課程的順利開展提供保障。
學??梢愿鶕晿防碚撜n程的需要,聘請其他專業(yè)的教師作為外聘專業(yè)教師,協(xié)助聲樂教師完成聲樂理論課程的教學任務。以表演心理學課程為例,可以聘請心理學專業(yè)的教師或者心理學行業(yè)的專家進行專業(yè)講解,以便學生能夠更加透徹地了解心理學原理。
學校還可以開設相關專業(yè)課程作為選修課程,供有興趣或需要更加深入學習的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修。以聲樂史課程為例,學??梢栽鲈O專門的中國聲樂史或西方聲樂史課程,聘請專業(yè)的專家或學者作為客座教師進行專業(yè)教學,以彌補常規(guī)聲樂課程教學體系的不足。
(三)優(yōu)化聲樂理論教學方式
我國傳統(tǒng)的聲樂理論教學都是由聲樂教師課堂講授完成,教學過程枯燥、乏味,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不高,教學成效不明顯。學校及教師應根據聲樂理論課程實際情況及學生的個性特點、興趣愛好,不斷優(yōu)化聲樂理論教學方式,以適應學生的教學需求,提高聲樂理論課程的教學水平。
大部分進行專業(yè)聲樂學習的學生理論知識的學習能力較為薄弱,特別是涉及物理、生物等理工科課程,他們的基礎知識較少、無法在短時間內接受理論難度較大的課程。對于這部分理論知識教學可以輔以視頻或動畫等多媒體教學,讓學生通過直觀的圖片或動畫展示,了解理論原理,掌握運動機理。生動的視頻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為提高聲樂理論教學效果,學校和教師還可以以互聯(lián)網為平臺,打造聲樂理論微課堂,將枯燥、乏味的課堂教學轉變?yōu)樾问蕉鄻?、內容豐富的線上課堂,讓學生在微課堂上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按需學習。聲樂理論微課堂充分體現了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學校及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造了資源豐富的聲樂理論課程學習平臺,學生可以在自己合適的時間、合適的地點,選擇自己較為薄弱的知識點進行反復學習,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有效提升了教師的教學效果。
(四)組織特色理論教學活動
學校和教師根據教學要求和學生需要,組織以聲樂理論知識為主題的特色理論教學活動,以學生喜歡、愛好的活動形式開展理論知識教學工作,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主動參與到聲樂理論知識教學過程中。
聲樂史教學過程中,可以根據需要學習的內容,組織聲樂創(chuàng)作體驗活動,到歌曲創(chuàng)作的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沒有現場體驗條件時,可以通過觀看歌曲創(chuàng)作時代的影片,感受一下歌曲創(chuàng)作者的過往經歷,理解歌曲創(chuàng)作者在創(chuàng)作歌曲時候的心境和情感,分析歌曲創(chuàng)作的原因,為自己更好演繹歌曲、渲染情緒、營造氛圍、感動聽眾奠定堅實的基礎。
為保證聲樂理論教學知識的前沿性,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最新相關知識收集、整理教學活動,讓學生自由組成研究團隊,通過各種渠道收集行業(yè)內、國際上最新的主題相關的聲樂理論知識,并整理成能夠使用的教學資料,在課堂上進行分享和交流。不僅為學生提供接觸和學習最新聲樂理論知識的機會,還鍛煉學生的團隊協(xié)作能力、資源整理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全面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四、結論
聲樂理論教學的主要內容涵蓋了心理學知識、生理學知識、物理學知識及歷史學知識等多個方面,不同的學科知識具有不同的促進作用,為學生有效運用聲樂技巧、抒發(fā)歌曲情感奠定理論基礎。建立聲樂理論課程體系、引進專業(yè)理論課程教師、優(yōu)化聲樂理論教學方式、組織特色理論教學活動是行之有效的聲樂理論教學方法。無論學習什么都是一個漫長的過程,聲樂也是一樣的,學習路上給也會遇到很多艱辛。但是不管在什么時期遇到的老師是什么樣專業(yè)程度以及教學理念不一的問題等等,要體現在要有扎實的學習態(tài)度,不單單是在技法,還有理論上。聲樂教學的方法對每個學習的人都是至關重要的,發(fā)聲的方法都是日復一日的訓練出來的。教學的方法有很多種,但一定要找到適合自己的,中國的民族聲樂與歐洲傳統(tǒng)的聲樂唱法方面是有一些共同的規(guī)律,也有著文化差異性的風格特征。這是學習聲樂過程中必須要去了解的。總之,要達到揚長避短,取之精華棄其糟粕。使聲樂民族唱法與科學的唱法相融合,互相結合,互相借鑒,賦予全世界人民一種新的表演方式,并且?guī)用褡迓晿肺幕?,在借鑒中發(fā)展。帶大家領略我國聲樂藝術的魅力所在。
參考文獻
[1]劉會娟.論多元智能法對高校聲樂理論教學改革的影響[J].戲劇之家,2017(9):241.
[2]陳楠.淺談聲樂理論課對聲樂教學的重要性[J].戲劇之家,2016(9):194.
作者簡介:李秋玉(1977—),女,河南鄭州市,音樂學碩士,副教授,2007年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藝術學院任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