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晶芳
摘要:隨著社會對人才要求的不斷提升,高校在英語教學中,更加重視學生借助英語工具,去解決學習和未來工作中問題的能力。而在大學英語學習中,精讀課程是教學的重點,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以大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為導向,展開相關的教學活動。
關鍵字:思辨能力導向;大學英語;精讀課程;教學
引言:高校在長期的英語教育中,發(fā)現(xiàn)學生在步入社會后,由于自身思辨能力較弱,導致學生在生活和工作中英語的運用出現(xiàn)問題,直接影響著學生的職場發(fā)揮。而這種問題的頻繁暴露,使得高校的教師頗為重視。越來越多的教師將自己英語的教學目標向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轉變。
一、英語精讀課中思辨能力提升的意義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工具,其不僅起到信息交換的作用,也是人們認識事物、思考事物的重要手段。長久以來,我國的英語培養(yǎng)層次較為淺薄,從最初的聽說讀寫的培養(yǎng),到后期的社交應用,其對英語語言的開發(fā)利用有限。而作為高等教育的大學還停留在應用層面的培養(yǎng),沒有從英語的思維活動方面進行思考,沒有引導學生借助英語去對事物進行分析、推理和判斷,使得學生的思辨能力始終無法提高,這就使得學生無法滿足社會對人才英語思辨能力的要求。同時,學生思能力的提升,使得學生更加富有創(chuàng)造力和探索精神,為打造我國創(chuàng)新型社會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
二、精讀課程中思辨能力提升策略
(一)轉變教育理念
在傳統(tǒng)的精讀課程學習中,大學教師延續(xù)了高中英語教學思想,在講授的過程中,還是注重學生詞匯的積累和理解能力的提升,而在精讀的過程中,分析、推理、判斷的機會很少,學生沒有機會鍛煉自己的思辨能力。教師在授課中,從學生的角度出發(fā),讓學生在精讀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問題,接著互相討論的過程,對問題進行分析,在不同答案中推理出最接近事實的結果,學生在這種學習中,思辨得到了很好地鍛煉。
教師在以思辨能力為導向開展教學時,自身先要對思辨有所認識,探索思辨能力提升的方法,尋找思辨和精讀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和運用技巧。同時,也要摒棄門戶之見,加強同行的交流互動,積極參加思辨能力提升的精讀教學觀摩課,從同行的教學方式和方法中,打開自己的教學思路,借此完善自己的教學體系搭建。
(二)精讀教學過程優(yōu)化
大學英語的精讀課程學習是一個完整的思辨學習過程,教師要借助自己對思辨能力的理解和英語的專業(yè)性,借助教學設計,將思辨能力融入的教學的整個過程中,使得學生在參與精讀課程中,積極思考。
具體到英語的實際講授中,教師借助課前預習的形式,讓學生提前對精讀的內容進行自學,回答課后練習題的答案。對課文中遇到的詞匯和語句進行查詢和分析,得出自己的結構。而對自己無法理解的內容進行標注,在課堂上進行提問。教師在本課教學開場時,在明確本文主題的前提下,將主題和學生生活聯(lián)系起來,引導學生思考、討論。之后在對文章解讀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的結構進行分析,借助自己預習的認識,去總結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分析文章的思想內涵。教師自己也可以設計和文章內容有關的問題,引導學生在分析、推理中解決問題。在本課講解完成后,教師為了學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內容,可以根據(jù)主題和思想,設立正反觀點,讓學生進行辯論。學生在教師開展精讀課程的教學中,不斷受到教師的點撥和引導,思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鍛煉。
(三)重視精讀課程的探索學習
在思辨能力導向下,精讀的教學方式對學生思辨能力的提升有著巨大的影響,教師在理解思辨內涵后,就應該發(fā)現(xiàn),思辨能力的基礎和核心是要引發(fā)學生的探索欲,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主動去對英語內容進行探索、分析、尋求答案。
在大學的精讀課堂上,教師常常發(fā)現(xiàn),學生在面對教師提出的問題后,受限于自身認知的局限性,無法馬上尋找到問題的突破口,學生內心恐慌,擔心教師邀請自己回答問題。這時,教師就可以根據(jù)課程的內容,將問題層次化,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在探索中需要切入問題的合適角度和方法。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在注意自己扮演的角色,突出自己的引導性,不能將問題的答案直接告訴學生,而是借助各種線索,讓學生在探索、推理中逐步探尋事物的真相。
在探索英語的精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明確思辨能力是需要學生對問題思考更加全面。這就需要教師在問題設計的時候,要注意問題的開放性,問題本身能夠促使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學生在分享自己思路和觀點中,教師應該主動帶領其他學生仔細聆聽,認真思考,對學生積極思考的態(tài)度予以肯定和鼓勵,借助正向評價,促使學生主動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
(四)引導學生進行互助合作學習
在思辨能力的導向下,互助學習的方式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解決問題的環(huán)境。學生在以小組形式的互助學習中,自己對問題進行思考,分享出來,和小組成員進行辨析,小組成員在交流互動中,剔除錯誤的觀點,校正不當?shù)乃悸?,學生的思辨過程更加科學、系統(tǒng)、完善。
在分組學習中,英語精讀課程,通常教師會把小組人數(shù)控制在四個人以下,讓學生以小組的形式對課文進行預習,對遇到的問題進行共同探討,找出答案。在預習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借助字典、網(wǎng)絡、資料等,自主進行查詢、討論、解答。在課堂上以小組的形式,對難題進行探討,借助不同學生的各自優(yōu)勢,對問題進行解決。學生在互助合作的學習中,加深了對自己的認識,積極吸收小組成員的優(yōu)點,學生的思辨方向更加多元化,自己在探索推理中得到了同伴的認可和鼓勵,自信心得到了提升,學生對大學英語精讀課程的學習,態(tài)度更加積極。
結語
總而言之,高校教師在開展英語精讀教學時,應該從思想和認識上發(fā)生轉變,突出思辨在教學中的地位,從教學的各個方面入手,為學生營造英語思辨的學習環(huán)境,使學生在探索和互助學習中提升自己的思辨能力,從而為之后的學習和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任鈞. 大學英語精讀教學中學生思辨能力培養(yǎng)模式研究[J]. 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 2018(04):60-62.
[2]朱之紅. 以思辨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大學英語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證研究[J]. 河北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04):72-78.
[3]吳旭. 論課堂教學對思辨能力的培養(yǎng)途徑 ——以高校英語專業(yè)教學為例[J]. 長春工程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9(2).
黑龍江外國語學院?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