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安
疫情期間,一直與母親和孩子在武漢留守。宅家多日,習慣每天上午在陽臺上曬太陽。抬望眼,藍天白云,聳入云端的樹木早已換了顏色,清新的空氣透過玻璃窗的縫隙撲面而來。
春天還是來了,不疾不徐,不卑不亢,帶著輕快的腳步。孩子不由自主地吟誦一首剛學會的新詩:“春風送暖百花開,迎春綻金它先來。火燒杏林紅霞落,李花怒放一樹白?!币磺腥缂s而至,并沒有因為這個特別漫長的冬天,就阻擋了春的腳步。
在過去的一個多月中,一切仿佛都靜止了。城市空空蕩蕩,沒有了熙熙攘攘,沒有了社交聚會。從清晨到日暮,與家人靜靜地守在一起,似乎也沒有那么可怕。這段日子里,我讀了兩部小說,幾本散文集,這是難得的可以輸入養(yǎng)分的時光。
其實,真正可以與自己相處的人,是不需要那么多繁華熱鬧的。畫畫、寫詩、攝影,抑或學習理財知識,掌握一門新的語言……我的一位朋友是樂高迷,平時因為工作繁忙沒有整塊的時間完成一件作品。這個意料之外的假期,讓他終于可以凝神聚氣,幾千片積木堆積在眼前,挑揀、整合、調整。他說,從未覺得如此自在。
還有的人,即使在困頓之中,也可以把生活過得活色生香。我的母親就是其中的一位。疫情期間,她一直沒有出過家門,但每天仍然不到六點就起床,把家里收拾得窗明幾凈,利用有限的食材做出種類繁多的食物,油條、豆皮都能經過一雙巧手呈上飯桌。孩子想吃蛋糕,在沒有面粉和烤箱的“嚴峻”環(huán)境中,居然利用電飯煲做出了香甜可口的蛋糕。
偶爾,我會情不自禁發(fā)牢騷,但從沒有聽到過母親的一句抱怨,她永遠眼含笑意,帶著外孫一起讀繪本、描紅、背唐詩。雖然已年近古稀,但這段相處的時光卻讓我覺得,母親有著少女般的純凈。
令人驚訝的還有孩子。原本以為這么多天悶在家里,他會哭著吵著要出門玩。我本已訂好了機票打算寒假帶他去旅游,在交通管制后不得不取消了出行計劃,沒想到他一點也沒抱怨。孩子的“一夜長大”,可能是因為知道無法改變,只有順應自然地沉浸在一方小天地之中。我逗他,“也許能出門的時候已經是夏天了”,沒想到他特別平靜地回答:“那我剛好可以打水仗了!”呵,多么珍貴的安然自得啊,這反而是成年人所缺乏的。
一直以來,我們沉溺于華服、美食、觥籌交錯,少有深入內在的機會。靜下心來想一想,在我們的生活中,什么是最重要的,什么是被夸大了的;什么是未曾在意的,什么是被疏漏的;什么是應該被放下的,又是什么需要被承認與完成。
如果在如此真實的疾病面前,都未曾給予自己這樣的機會,去反思,去凈化,那么等風浪退去,也很難在教訓之中獲得智慧與認知。那些能夠重新整合生活態(tài)度的人,將給予自己更加健康和明朗的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