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方達
摘 要:化學實驗活動設計是主題單元設計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實驗探究是科學探究的重要方式,化學實驗是科學邏輯思維過程和探究實踐過程的有機結合,化學實驗教學活動就是在教師指導下,學生圍繞確立的實驗主題應用已學過的知識與技能,通過實驗來探索化學規(guī)律構建化學概念,從而獲得知識的方法。
關鍵詞:化學實驗 設計 問題
實驗教學的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形成科學的實驗探究的思維方式,教師在教學設計規(guī)劃中,可以根據(jù)教學的目的,設計實驗課題,讓學生體驗實驗過程帶來的新的認知和感悟。在化學實驗活動的設計中,要注意下面幾點:
一、確立實驗活動的任務和題目
實驗活動的任務和題目要符合主題單元設計的整體規(guī)劃要求,具體課堂實驗教學中進行化學實驗可以設計成多種形式的,可以讓學生進行分組實驗與演示實驗結合,實際實驗操作和視頻實驗展示結合。具體設計的實驗實施方案和實驗操作方法,實驗項目論證的實驗過程歸納總結和實驗效益評價等。
二、實驗活動設計要具有合理探究的實效性
在我們所設計的實驗活動中,所隱含的化學規(guī)律和原理往往需要學生去挖掘、歸納、遷移;實驗方式選擇和實驗條件控制和結果之間也存在不協(xié)調(diào)性的因素,需要學生去分析、去求證。解決問題的方法與途徑也往往不太明確,需要學生進行假設并驗證假設去選擇尋找答案。如果教師只是重視知識的傳授,而忽視了學生能力培養(yǎng)的具體的表現(xiàn),就會淡化知識獲得的過程,如果先將實驗的結果得出的規(guī)律直接告訴給學生,不利于學生知識掌握的牢固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合理設計實驗活動,使試驗活動具有探究的實效性。不必去追求在試驗活動中是否完整地經(jīng)歷了其中的幾個環(huán)節(jié),在每一個環(huán)節(jié)中是否達到自主探究的程度,最重要的是讓學生參加活動的質(zhì)量和取得的成效。
三、探究性實驗設計要突出體現(xiàn)核心問題
在探究性實驗的設計上,要選擇對于學科來說具有核心性和基礎性的概念和規(guī)律的內(nèi)容來進行設計,因為只有讓學生通過試驗真正理解了這些知識,才能真正掌握化學知識的主干和本質(zhì)。因此,探究性實驗教學的設計并不是一種程序化設計,而應當具有探究性實驗設計,并且要突出體現(xiàn)核心問題,讓學生通過試驗加深對概念的理解,也會在以后的學習中逐步練習以及運用,進一步優(yōu)化學生的知識結構。
“酸堿會發(fā)生什么反應”是初中化學教學中的一個難點。表面上是酸和堿的反應,表現(xiàn)了酸和堿的化學性質(zhì)。其實,通過他們對微粒子的了解,能夠從深層次把握酸堿反應的本質(zhì),即酸中的氫離子與堿中的氫離子反應生成水分子。由于人的肉眼看不到這些微小的變化,那么如何在教學中解決這個問題?這時,教師可以適時導入試驗,讓學生能夠準確而深刻地感知這個變化的過程。
試驗設計如下:用過量的酸來中和混有酚酞試劑的氫氧化鈉溶液,讓學生仔細觀察試驗中溶液顏色發(fā)生的變化。由實驗現(xiàn)象中紅色褪去為主題,讓學生討論酸與堿發(fā)生了什么反應? 此時,教學上的難點就是微觀上各種粒子發(fā)生反應的過程學生由于觀察不到,所以不容易理解。因此,可以將這個變化的過程用圖示的方法加以描述,問題就能迎刃而解了。如下面的兩組圖:
鹽酸溶液中存在的微觀粒子主要有氫離子,氯離子和水分子,氫氧化鈉溶液中含有鈉離子,氫氧根離子和水分子,當兩者混合時,氫離子與氫氧根離子反應生成了水分子而沒有了,從而符合化學變化的要求,有新物質(zhì)生成。
四、重視實驗探究活動中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參與性
在實驗探究活動設計中,教師應該充分重視實驗探究活動中學生的參與意識的激發(fā)和引領,傳統(tǒng)的化學實驗是按照統(tǒng)一程序的齊步走,無法激起學生參與實驗的熱情。當學生在分組實驗時,通過增加實驗的未知性,如果試驗是符合學生思維以及認知水平的,可以讓學生自己來設計試驗的具體方案,并進行實際實驗操作,讓學生真正地參與到實驗中來,真正地實現(xiàn)理論與實踐相結合。通過設計試驗方案,讓學生帶著猜想、帶著自己的觀點和看法去認知,另外,通過讓學生自主設計實驗方案,還可以讓學生形成獨立自主思考、探索問題的習慣,更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認識。
結語
總之,在初中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善用實驗活動的教學方式,這種教學方式一方面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另一方面實驗探究活動設計的重點可以放在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實驗探究思維方式和思維能力上,可以進一步提升教與學的效果。
參考文獻
[1]李翠華.例談融入電子白板,輕松突破初三化學微粒觀教學[J]化學教與學,2016.
[2]孟廣娟.高中化學實驗教學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1.
[3]郭勁.高中數(shù)學探究性教學的幾點思考[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0.
[4]徐文芝.優(yōu)化初中科學問題教學[J]中小學實驗與裝備,2016.
[5]金明愛,陳海英.高中化學教學創(chuàng)新之路的再思考[M].合肥:安徽科學技術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