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文娟
(隴西縣渭北現(xiàn)代農業(yè)示范區(qū)管理辦公室,甘肅隴西748100)
由于農戶在施肥過程中一直沿用二銨、尿素等化學肥料,造成了土壤理化性狀的改變以及土壤肥力的失衡,嚴重影響了作物的品質和產量。為進一步調節(jié)土壤的肥力,增加中藥材產量,改良土壤理化性狀,特選用258微肥在本試驗點應用,以取得田間一手資料,為今后大田應用該技術提供相關依據(jù)。
在中藥材專用肥和農家肥作為底肥的基礎上,噴施微肥與只用中藥材專用肥、農家肥作對比,得出258微肥噴施對黃芪產量的影響。
試驗設在隴西縣福星鎮(zhèn)大灣村大灣社原316國道旁。海拔高度在2100m,年平均氣溫6~7℃。該試驗地前茬作物為玉米。為了保墑,試驗前進行了深翻,深度達35cm 以上。底肥施用中藥材專用肥、農家肥,撒施于整好的試驗地塊,然后進行黃芪移栽。
黃芪幼苗(健壯、頭稍完整、根條均勻的優(yōu)質參苗)、鐵鍬、卷尺、繩子、木樁、258微肥、農家肥、中藥材專用肥、秤、藥叉等。
本試驗采用同田對比設計,試驗中藥材為黃芪,栽培方式為露地移栽,總面積0.27hm2,其中:258微肥噴施面積0.13hm2。試驗于2018年4月5日種植,播前農家肥、中藥材專用肥一起撒施于地表,施用農家肥45000kg/hm2、“大豐收”中藥材專用肥750kg/hm2,然后開溝移栽。從7月1日起,每隔15天噴施1次該微肥,濃度為500mL 兌水60kg,總共噴施4次,對照地塊不做任何處理,其他管理措施按照常規(guī)進行。
在平時種植黃芪施肥基礎上進行4次258微肥噴施,與當?shù)厥┓柿晳T(CK)進行對照,得出相應結果與結論。
田間管理同大田,勤觀察,適時除草,并做好防治病蟲害等農事作業(yè)。
從表1可以看出,黃芪噴施田產量為8066.7kg/hm2,較對照增長233.4kg/hm2,增長率為2.98%;黃芪噴施大藥產量為4900kg/hm2,較對照增長400kg/hm2,增長率為8.16%;黃芪噴施中藥產量為2000kg/hm2,較對照增長300kg/hm2,增長率為1.5%;黃芪噴施小藥產量為1166.7kg/hm2,較對照減少130kg/hm2,增長率為-11.1%。
表1 產量數(shù)據(jù)分析
試驗結果表明:平均鮮重微肥噴施黃芪比對照黃芪高出233.4kg/hm2,258微肥噴灑黃芪的效果好于對照黃芪,建議在今后的中藥材種植中將258微肥應用作為隴西縣中藥材增產技術之一大力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