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alley
這一期我們總結(jié)了四個跟生活息息相關(guān)的英文句子,結(jié)合同學們自身的實際經(jīng)歷,讓大家更容易理解這些表達背后的區(qū)別。那接下來我們同樣先試著翻譯一下下面這四句話,看看你會不會又掉進“英文坑”里。
1.他是老師。
2.我和Alex住在紐約。
3.你能去應個門嗎?
4.這個價格太貴了。
1.他是老師。
中國式:He is teacher.
美國式:He is a teacher.
這句話在我們初學英語時容易犯錯,“他是老師”其實是指“他是一位老師”,是眾多老師當中的一員,描述的是他的職業(yè),所以“He is a teacher”才是正確表達,前面的冠詞“a”表示“一位”。在描述許多可數(shù)名詞的時候,我們通常要根據(jù)數(shù)量來進行描述。比如,桌子上只有一根香蕉,你就要說“Thats a banana”(那是一根香蕉);如果桌子上有好幾根香蕉,你就要用復數(shù)形式,可以說“Those are bananas”(那些是香蕉)。如果是描述不可數(shù)名詞,比如水、牛奶或酒等,你可以直接說“Thats milk”,表示“那是牛奶”的意思。
2.我和Alex住在紐約。
中國式:I and Alex live in New York.
美國式:Alex and I live in New York.
雖然中文里我們經(jīng)常說“我和某人一起做某事”,是把“我”放在第一位的,但是在英語中,一般情況下為了表示禮貌和尊重,常常把他人的稱呼放在前面,所以我們要說成“Alex and I”,而不能說“I and Alex”。不過,有一種情況要特別注意,就是發(fā)生一些不好的事情,特別是幾個人(包括自己在內(nèi))做錯了事的時候,要把“我”放在最前面,這是為了表示自己主動承認錯誤和承擔責任。舉個例子:“I and Sam broke the glass”表示“我和山姆打碎了玻璃杯”。
3.你能去應個門嗎?
中國式:Can you respond the door?
美國式:Can you answer the door?
雖然“respond”和“answer”都表示“回答、回應”的意思,但是當我們說到“應門”的時候,固定搭配使用的是“answer the door”。同理,有時候電話鈴響了,需要去“接電話”,我們也是說“answer the phone”?!皉espond”常表示“回應”,比如,“I ask him his name, but he doesnt respond”,表示“我問他叫什么名字,可他沒回應”。
4.這個價格太貴了。
中國式:The price is too expensive.
美國式:The price is too high.
當我們說“價格很貴”,中文表達沒問題。但是仔細想一下,真的是“價格”貴嗎?其實是指某個東西比較貴,而價格只是一個數(shù)字,有大小或高低之分。所以,在形容價格的時候,我們一般說“high price”(高價)或“l(fā)ow price”(低價)??匆幌掠⒄Z例句你就明白了:“The coat is very expen? sive”或者“The price of this coat is very high”,表示的是“這件外套很貴”或者“這件外套的價格很高”。
好啦,這就是我們分享的“英文坑”??匆豢?,你又掉進了幾個呢?和其他同學一起分享交流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