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干的活兒,讓我們的國家在國際上說話有分量,站著腰桿能硬。雖然我只是一顆小螺絲釘,但心里仍然非常自豪。
陳行行是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機械制造工藝研究所的一名高級技師,從事高精尖產品的機械加工工作。2018年,陳行行當選“大國工匠年度人物”,成為行業(yè)領軍人才。成長于山東鄉(xiāng)村的陳行行,畢業(yè)于技工院校。在校期間,他先后學習了電工、焊工、鉗工、制圖等八個工種,并考取了這8個工種的12本職業(yè)資格證書。從2009年參加工作至今,陳行行掌握了多種銑削加工參數化編程方法、精密類零件銑削及尺寸控制方法等多項技術和工藝。
2015年,陳行行接到一個任務,制作國家某重大專項分子泵項目核心零部件動葉輪。動葉輪的材料剛性差,要求高,涉及多達144個薄壁葉片,最高轉速達每分鐘9萬轉。這對加工的一致性要求極高,制作難度可想而知。深思熟慮之后,陳行行對動葉輪進行了新的設計,通過合理選用刀具,挖掘并應用多個設備的高級功能,最終做出了整體加工的動葉輪,效率提高了4倍多,加工質量也得到大幅度提高。
陳行行坦言,想成為一名優(yōu)秀的技術工人,僅僅依靠學校學的知識是不夠的,還需要靜下心來去鉆研:“要不斷學習新的知識和技術,不斷積累經驗,總結提高自己。這種硬核實力帶來的自豪感、榮譽感是其他東西無法比擬的。”
如今,成為高級技師的陳行行還帶領著兩個高技能人才團隊進行技術創(chuàng)新,為國家的發(fā)展貢獻力量。陳行行說,敢想敢干、苦干實干、能干巧干的優(yōu)秀品質,以及干一行、愛一行、精一行的敬業(yè)精神永遠不會過時,他告訴現在的年輕人,要想好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度過一生,態(tài)度將會決定人生的質量。
大國工匠? 鉆研創(chuàng)新
追求精度的準確,在精益求精中悟初心!要用比頭發(fā)絲還細0.02毫米的刀頭,在直徑不到2厘米的圓盤上打出36個小孔,這比用繡花針給老鼠種睫毛還難,沒有人做到的事情,年僅30歲的陳行行卻做到了。他用3年時間完成了普通人需要16年時間達成的目標,成為單位在新設備運用、新功能發(fā)掘、新加工方式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領軍人才。在平凡的崗位上堅守,用精湛的技術報國,在一絲一毫中提升“中國精度”,陳行行對“初心”的堅守,讓青澀年華多彩綻放,讓他參與的事業(yè)驚艷了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