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匠
前文我們說到天寶十年(公元751年)三月,大唐名將、時任右威衛(wèi)大將軍的高仙芝因在顏真卿處看到了岑參寫給顏的一首詩,大為贊賞,就想著要將岑參收入其幕中,遂向朝廷提出了要岑參到他軍中任職的申請。朝廷也很給他面子,于是就改授了岑參為右威衛(wèi)錄事參軍,將他派到了安西。
高仙芝對于岑參的到來,可以說是十分欣喜,馬上就任命了岑為他的掌書記。
掌書記是軍中負(fù)責(zé)溝通藩鎮(zhèn)與中央的文職僚佐,要求會寫奏章和檄文,這對于岑參來說,自然是不在話下。且掌書記一職以后多會遷轉(zhuǎn)為節(jié)度副使、節(jié)度判官,甚至是節(jié)度使,但其命運通常會和長官的升降息息相關(guān)。也就是說,如果干得好,又跟對了人的話,晉升的空間還是蠻大的。所以,岑參對他的這個新官職,也是非常滿意。
不久,高仙芝又被朝廷任命為了武威太守、河西節(jié)度使。岑參也跟著高一起到了武威??墒?,高到武威后不足一月,就在與大食人(阿拉伯人的一部)的一場戰(zhàn)爭中,吃了敗仗,被召回了朝廷。岑作為高的掌書記,自然也就跟著高一起回到了長安。
此后兩年,岑參就一直在長安賦閑。在此期間,他與杜甫、高適、儲光羲、顏真卿、薛據(jù)等人都多有交集,不是一起飲酒,就是一起游玩,日子過得倒也十分瀟灑。直到天寶十三年,岑參又應(yīng)安西副都護的封常清(原高仙芝手下的一員大將,高被召回朝后,北庭之事,基本上都是由他來掌管的,)之辟,入其幕府,任安西北庭節(jié)度判官,再次出塞。
他的著名的《逢入京使》:
故園東望路漫漫,雙袖龍鐘淚不干。
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
就是作于他此番出塞的路上。
岑參到達(dá)安西時,正趕上封常清剛打下了一直跟大唐作對的大勃律國。岑參一到,就給封獻(xiàn)上了兩首賀詩:
一、《輪臺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輪臺城頭夜吹角,輪臺城北旄頭落。
羽書昨夜過渠黎,單于已在金山西。
戍樓西望煙塵黑,漢兵屯在輪臺北。
上將擁旄西出征,平明吹笛大軍行。
四邊伐鼓雪海涌,三軍大呼陰山動。
虜塞兵氣連云屯,戰(zhàn)場白骨纏草根。
劍河風(fēng)急雪片闊,沙口石凍馬蹄脫。
亞相勤王甘苦辛,誓將報主靜邊塵。
古來青史誰不見,今見功名勝古人。
二、《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君不見,走馬川行雪海邊,平沙莽莽黃入天。
輪臺九月風(fēng)夜吼,一川碎石大如斗,隨風(fēng)滿地石亂走。
匈奴草黃馬正肥,金山西見煙塵飛,漢家大將西出師。
將軍金甲夜不脫,半夜軍行戈相撥,風(fēng)頭如刀面如割。
馬毛帶雪汗氣蒸,五花連錢旋作冰,幕中草檄硯水凝。
虜騎聞之應(yīng)膽懾,料知短兵不敢接,車師西門佇獻(xiàn)捷。
封看了非常高興,當(dāng)即就賞了岑一條剛從大勃律國國王那里繳來的把上鑲滿了名貴寶石的馬鞭。不料,封此舉卻引起了他手下一些將軍的不滿,他們覺得自己都是這么多年跟著封將軍南征北戰(zhàn),多少次就差點被馬革裹尸了的人,尚都沒有讓封將軍對他們?nèi)绱丝粗?,而這個書生一來,便憑著區(qū)區(qū)兩頁紙,就得到了封將軍的如此厚賞,心中實是有些不忿。于是,他們?yōu)榱藞髲?fù)岑參,就在一起琢磨出了一個能讓岑參當(dāng)眾出丑的辦法。
一天,封常清正和岑參及諸將一起在帳中飲酒,忽聽帳外傳來一陣叫罵之聲,就問外面是怎么一回事,侍衛(wèi)進(jìn)來報告說是一個大勃律國投降過來的貴族不知因為何事與一個小校吵了起來。封聽了,即命侍衛(wèi)將那人帶進(jìn)帳中,想要問一問他究竟因為何事要與那小校爭吵。那大勃律國的貴族身形剽悍,明顯是喝了酒,進(jìn)來后,不但不跪,反而噴著滿口的酒氣,用手指著封及諸將道:“你們唐軍就是仗著人多,否則,我們大勃律國根本不可能被你們打??!”封還沒有說話,就見一位將軍將手中的酒杯往地上一摔,怒道:“我看你是有點不服氣是吧?那不如這樣吧!你在我們這些人里隨便挑一個人跟你單挑??纯吹降资悄銈儾恍校€是我們以多欺少!”
那大勃律國貴族其實并沒有喝多少酒。他向左右看了看,最后把目光停在了看似有些文弱的岑參身上,用手一指:“那就他吧?!狈獬G逡娭T將都是一副幸災(zāi)樂禍的表情,立刻就明白了這些家伙是在捉弄岑參,正想出言制止,豈料岑參已經(jīng)站起身來,還煞有介事地把封賞賜給他的馬鞭從腰間解下來,放在座位上。那大勃律國貴族一眼就認(rèn)出這條馬鞭是他們國王的心愛之物,就又提出了一個附加條件,如果他贏了,那這條馬鞭就必須歸他。岑參也滿口答應(yīng)了。這時,就連封都覺得岑參有點托大,但事已至此,他也不好出面制止了。于是,雙方就在中軍帳中比起了武來。那大勃律國的貴族是個摔跤高手,力大無比,一上來就是一通猛攻,試圖將岑參抓住扔出帳外,而岑參一直都在躲閃著,似不敢與之正面交手,諸將見了都不由得鄙視起岑參來,更有公然站在大勃律國貴族一邊的,大聲地給他加起了油來。就在這時,岑參腳下好像被什么東西絆了一下,打了個踉蹌,那大勃律國的貴族一見,大吼一聲,就向他撲了過去,說時遲那時快,只見岑參在他即將抓住自己時,突然將身一矮,同時迅速出腿,一個掃堂腿使出,便將那大勃律國的貴族掃倒在了地上!
準(zhǔn)備看岑參笑話的那些將領(lǐng)都被眼前發(fā)生的這一幕給驚呆了……原來這個文弱的書生竟然還是一個身懷絕技的武林高手??!封手下那些將領(lǐng)都不由對他刮目相看了,岑參也由此在封的幕中站穩(wěn)了腳跟。
至德二年(公元757年)秋,封常清又一次率軍西征,并很快地就攻下了播仙(在今敦煌附近,當(dāng)時為西域古國之一的且末的一個重鎮(zhèn))。當(dāng)大軍凱旋時,岑參又作了《獻(xiàn)封大夫破播仙凱歌六首》獻(xiàn)給封常清:
其一
漢將承恩西破戎,捷書先奏未央宮。天子預(yù)開麟閣待,只今誰數(shù)貳師功。
其六
暮雨旌旗濕未干,胡煙白草日光寒。
昨夜將軍連曉戰(zhàn),蕃軍只見馬空鞍。
這時,“安史之亂”已接近尾聲,長安收復(fù)在即。岑參來西域也快六年了,很想回家看看。封常清知他這些年一直都很掛念在長安的家人,這時也不好意思再不放他回去了,就批準(zhǔn)了他回朝任職的申請。于是,岑參便離開了北庭,一路快馬加鞭趕到了唐肅宗時在鳳翔的行在。岑參來到了鳳翔以后,就被任命了右補闕。不日即隨唐軍一起收復(fù)了長安。
(未完待續(x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