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人生第一次對死亡有意識,是9歲的時候。那時,東北老家有位長輩半身不遂。我放假回去玩,在她家院子的一側(cè),看到了一口棺材。家人說,那是為她準(zhǔn)備的。我才意識到,這是人死之后會用到的東西,就覺得不吉利,也有些恐懼。
后來工作后,雖然不時地會去參加同事或親友的追悼會,但思想上是回避的,覺得是未來的事情,不愿意細(xì)想。
1999年第一次登雪山,在青海玉珠峰的營地里遭遇強烈的高原反應(yīng)之后,我第一次認(rèn)真地考慮要立遺囑。那段時間,常常聽到其他隊傳來有人去世的消息,每次聽到情緒就會低落好一陣。在山上,晚上常常睡不著覺,能睡著時也不敢睡,怕睡著之后再也醒不過來了。
那時候登山,每天都在經(jīng)受這種折磨。我慢慢認(rèn)識到,只要自己選擇繼續(xù)登山,客觀上就存在死亡的威脅,高原反應(yīng)、雪崩、巖崩、滑墜等,隨時都可能發(fā)生。這種狀態(tài)下,不得不考慮萬一遭遇意外怎么辦,家人、同事、朋友,是否應(yīng)該向他們有個交代。
之后的登山經(jīng)歷中,我也確實遇到過很多次危險。
1999年,在新疆博格達(dá)峰,我一人獨自進(jìn)山,因為安全繩被砸斷,差點無法安全返回。
2002年,我和三個隊友一起去登北美洲的最高峰,海拔6194米的麥金利山南峰,也遭遇了驚魂一刻。
在登頂之前,我們要越過一道只有30厘米寬的刃脊山梁。在研究登頂路線沿途的照片時,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思想準(zhǔn)備,我一前一后有兩位可信賴的登山家結(jié)粗繩保護(hù),心里很踏實。
我手拄冰鎬,跟著隊伍行進(jìn),到最狹窄的地方時,有點恐高的我決定用攀冰的動作平行前進(jìn)。雙腿跨騎上刃脊,待深吸幾口氣之后,再揮冰鎬插進(jìn)硬雪里,身子側(cè)到一邊,雙腳交替踢進(jìn)雪壁。這樣走得辛苦些,但比較有安全感。過了這一段,刃脊?jié)u顯平滑,最危險的路線終于走過去了,我們登上了頂峰。
5分鐘后,我們開始撤。要再次通過這最危險的一段,一樣是結(jié)組、交替保護(hù),仍然做著攀冰動作,平行移動。但一下不慎,我的左腳突然打滑,右腳的冰爪也吃不住力,整個身體斜晃、后仰,失去了平衡!還來不及恐懼,也來不及思想。右手握著的冰鎬本能地一揮,砸進(jìn)硬雪壁。只聽“嘣”的一聲,連接手腕和冰鎬上的短繩因承受不住整個身體下滑的沖力,崩斷了。我左手緊緊攥著冰鎬,生命就系在上面。此時,結(jié)組的同伴也本能地做了滑墜保護(hù)。我懸空的雙腳交替蹬出,“嗒、嗒!”兩支冰爪卡在了雪壁上,止住了滑墜。
之后,我再蹬了兩下就上來了。我們繼續(xù)往前走,好像什么都沒有發(fā)生過一樣。之后撤回大本營,準(zhǔn)備離開前我們?nèi)ヒ粋€墓園祭奠登山遇難者。在墓園里,我看到那些墓碑,脊梁骨開始冒汗。我發(fā)現(xiàn)那里沒有單獨一個人遇難的,全是集體遇難。兩個人、三個人、四個......可以想象,這都是滑墜時結(jié)繩保護(hù)沒有成功,把隊友帶下去了。高山探險,生死就在一念之差。
2003年5月,珠峰頂上因氧氣用完而遭遇的瀕死體驗,那20多分鐘的掙扎,是我離死亡最近的一次。
2006年12月,在印尼的查亞峰,登頂下撤時,我又遇到了在無保護(hù)繩的情況下需要獨自下撤的險境,全身貼著一段幾乎垂直的巖壁,在凸凹不平的尖銳表面上尋找支撐點,用了一個多小時下降了70米,才脫離了危險。
上面說到的這些,都是突發(fā)狀況,挑戰(zhàn)著人內(nèi)心承受力的極限。實際上,平時的登山過程中,也會有驚心動魄的時刻。
2007年登瑞士最高峰杜富爾峰,快登頂?shù)臅r候,要走過一段刃脊,路非常窄,必須將一根繩索扣在兩個人身上,結(jié)組前進(jìn)。扣好繩子之后,向?qū)ξ艺f:“你不要擔(dān)心滑墜,你真要滑墜我有感覺的,你墜到左邊我就跳到右邊?!鄙郊股弦贿呉粋€人,人就掉不下去。他又接著說:“如果我滑墜下去,你別跳錯了方向。”
他這樣交代之后,我腦袋里嗡地一下,因為我并沒有這樣的心理準(zhǔn)備。如果決定繼續(xù)往前走,就意味著你必須相信你的同伴,從某種意義上,這種信任一交出去,就意味著生死與共。同時,你又必須相信你自己,因為你一秒鐘的反應(yīng)會關(guān)系著兩條性命。
這種情況下,是走還是不走?猶豫了一下之后,我決定繼續(xù)登頂,但真的是硬著頭皮往前走的。
可以說:是登山生涯慢慢教會了我如何坦然地面對死亡。在日常生活中,人會覺得死亡是很遙遠(yuǎn)的事情,但在山中,你常常會覺得死亡離自己很近。正是這種長時間、近距離的折磨和一次又一次的突發(fā)性挑戰(zhàn),磨煉了人的意志。
2010年5月,第二次登珠峰,我又在峰頂遭遇了危險。那次的登頂過程比第一次順利得多,但是登頂之后互相拍照時,我一閉眼睛,才發(fā)現(xiàn)左眼什么都看不到,一只眼失明了。好在右眼正常。但下撤到8100米的突擊營地時,右眼也什么都看不到,雙目失明。不禁大喊了一聲:“我失明啦!”恐懼,極度的恐懼襲上心頭,此生就了斷在珠峰上,告別親人、家庭、事業(yè),一切一切一切?死亡就是我眼前看不到、感覺不到的無底深淵!不甘心就這樣待在這里啊......突然,我感覺身后的隊友拍我的肩膀:“老王,你怎么了?”就是這一拍一問,恐懼的感覺頓時消失。我平靜地回答:“登頂時一個眼睛失明了,現(xiàn)在什么都看不到了。”現(xiàn)在回想這種從恐懼到平靜的心情轉(zhuǎn)變,是源于突然失明之后的無助感,無助的孤獨比死亡更不能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