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立鋒,楊向德,王濤,柏德林,季凌飛,方麗,阮建云*
1.中國農(nóng)業(yè)科學院茶葉研究所 農(nóng)業(yè)農(nóng)村部茶樹生物學與資源利用重點實驗室,310008;2.安吉柏茗茶場,313309
鼠茅草是一種冷季型生草品種,生長期為秋末至第二年夏初,而茶樹新梢生長一般始于春季3月,持續(xù)到秋季9—10月結束。鼠茅草生長期與茶樹生長期有部分重疊,可能會與茶樹競爭養(yǎng)分,但這種影響較小。首先,鼠茅草的細根生物量87.5%分布在0~20 cm土層[1],而茶樹是多年生作物,根系分布較深,甚至可以達到100 cm 以上[2],鼠茅草的根系與茶樹根系分布正好錯開;其次,茶樹秋冬季會施基肥,2月份會施春茶催芽肥,春茶結束施夏茶追肥,足以彌補茶樹和鼠茅草之間養(yǎng)分競爭造成的虧缺;再者鼠茅草倒狀覆蓋土壤可提高早春土壤的溫度和濕度,有利于茶樹芽葉早發(fā)。
茶園中種植鼠茅草,具有諸多優(yōu)點:(1)鼠茅草直立性弱,倒伏后,如毛毯般覆蓋土壤,夏季可以明顯降低茶園土壤溫度,提高土壤水分。(2)鼠茅草植株密生,每公頃可以生產(chǎn)7 500 kg以上的鮮草,而且地下根系量多,植株腐爛后直接進入土壤,為茶樹提供養(yǎng)分。同時可以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狀。(3)鼠茅草種植后,還可以抑制雜草的生長,減少除草劑的使用。(4)有研究表明,在果園中種植鼠茅草后,可以減少綠盲蝽的為害[3],如果在茶園中能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的話,也將可以減少化學農(nóng)藥的使用。(5)鼠茅草莖干與葉片纖細,長勢整齊,如綠色毛毯覆蓋茶園,具有一定的觀賞性。
因此鼠茅草是一種優(yōu)質的茶園綠肥,課題組把它引入到浙江茶園化肥減施增效技術模式中,提出了“鼠茅草+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在浙江茶園田間試驗示范結果表明,與“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相比,該模式平均增產(chǎn)2.3%,新梢養(yǎng)分利用率提高5.5 個百分點,有助于提高新梢中游離氨基酸總量、降低茶多酚含量,綠茶品質明顯提升。
可見,“鼠茅草+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在浙江茶園有明顯的增產(chǎn)提質、增收作用,現(xiàn)將該技術模式的實施內(nèi)容進行介紹,為廣大基層農(nóng)技推廣人員、茶農(nóng)施肥提供參考。
“鼠茅草+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表1)所含各項技術針對不同茶類的養(yǎng)分需求進行了優(yōu)化,采用“養(yǎng)分總量控制+分期調控”的策略,基肥結合機械深施、追肥采用人工撒施方式進行。無論是特異茶樹品種(白化品系、黃化品系等)茶園、只采春茶的名優(yōu)茶茶園還是生產(chǎn)大宗綠茶的茶園,施肥技術模式中基肥與追肥的施肥時間、用量、施肥方式、樹冠修剪等配套措施均與“有機肥+茶樹專用肥”施肥模式相同[4-5]。
鼠茅草一般為秋季播種,在基肥(10月上中旬)施用后在茶行間撒播,每公頃撒播鼠茅草籽15~30 kg。撒播鼠茅草籽前應將雜草清除,用耕作機械翻耕5~10 cm,使行間地面平整,鼠茅草種子和細土按1∶(5~10)的比例拌勻,均勻撒播于茶行間,播種后覆蓋薄土1~2 cm。
表1 “鼠茅草+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參數(shù)
采用“鼠茅草+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肥技術模式的茶園茶行間要有一定的空間,茶行覆蓋度要小于80%。撒播鼠茅草籽時要注意,鼠茅草種子比較小,播種前需要和細土拌勻,播種后需要覆蓋薄土;鼠茅草播種后若遇干旱,需要及時澆水,以免影響發(fā)芽率。其他注意事項可參考本專題中“有機肥+茶樹專用肥”高效施用技術模式[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