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夢如
摘要:思政育人是新時代高校教育教學的重點,培養(yǎng)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yǎng)人也是每一位教師需要不斷思考的教學使命。標志設計課程與思政課程聯系緊密,在標志設計課程中采用不同的教學方法融入思政教育,可以提升思政教育實施的有效性。在標志設計課程中,采取以案例講授法為主,與集中和分散式相結合、課內課外師生互動創(chuàng)新話題、顯性和隱性案例相結合的教學手段輔助課程思政融入教學中,使得學生在掌握專業(yè)能力的同時,實現課程思政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 標志設計 案例應用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20)05-0175-02
標志設計課程教學中,以必要的理論鋪墊為基礎,開展一系列教學活動,采用理論聯系實際、學以致用的教學方式,將課程思政融入課程建設體系,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前提下,潛移默化地培育健全人格與文化自信等素養(yǎng),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本文就課程思政如何融入標志設計課程進行實踐研究。
一、標志設計課:課程思政之價值訴求
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是新時代思想政治教育培育的新人的時代特征。學生在課程學習中汲取新知、形成觀念。課程思政融入到標志設計課程教學中,使學生在掌握專業(yè)理論的同時構建育人的上層建筑。
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在大數據時代,知識更新不斷加速,每門課程的價值遠不止于知識體系本身,課程所蘊含的精神資源、文化資源、思維邏輯、科學方法等對于學生成長更有意義。高校學生處于朝氣蓬勃、渴望汲取知識的青年階段,是樹立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的關鍵階段,因此,在教授專業(yè)知識的同時,應以樹人育人作為教學出發(fā)點和落腳點,將做人做事的基本道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要求、實現民族復興的理想和責任等融入課程教學之中,充分發(fā)揮課程的思想價值引領作用,實現立德樹人的政治使命。
標志設計課程中涉及文字、符號、語言元素等,是文化的視覺體現,是文明美的展現。在標志設計課程學習中,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吃苦耐勞品質、精益求精工匠精神都能得以塑造,同時可以培養(yǎng)其良好的品格,傳承中華五千年文明,成為新時代社會主義青年,本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而行。
二、課程思政在標志設計課程中的基本方略
在眾多教學方法中,有很多方式適合課程思政在標志設計課程中應用,其中集中和分散式相結合、課內課外師生互動創(chuàng)新話題、顯性和隱性案例相結合手段在實踐教學使用中效果最為突出。
1.集中和分散式相結合
集中體現在一個小章節(jié),突出訓練學生的愛國情懷。以“標志表現形式與設計原則”中的第一節(jié)“文字型標志設計”為例,從漢字的字音、字形、字義舉例闡述其博大精深的文化意蘊,展示民族文化的積淀與發(fā)展。
漢字的含義,多蘊含著古人的聰慧見解,如漢字“聽”的演變,“聽”的繁體字拆解寓意,用耳朵聽王者之言,用眼睛觀察,用心去感受,用良心去衡量;“聽”簡體字亦一目了然,聽的同時要說,表達出自己的意見和想法?!奥牎弊值难葑凅w現出民族在時代的長河中不斷進步與發(fā)展。亦可列舉身邊的例子作為切入點,如江蘇建院宿舍命名為宣園、亞園的涵義:甲骨文中,天子之側為“宣”,而“亞”作為象形字,像古代聚族而居的建筑群俯視圖,是四合院的標志,兩園之名便是向先人文化致敬,又寄托了對莘莘學子的美好祝愿。
還可將漢字的解析分散在不同的項目環(huán)節(jié)中。如圖像型標志設計項目中圖形元素的提取便可以象形文字為導入繼而深入講解,再到標志設計的形式美法則環(huán)節(jié)則可找出代表性漢字變形,如中國銀行及中國工商銀行的標志設計(如圖1、圖2),進行標志對比與調和、對稱與均衡的案例展示與講授。
2.課內課外師生互動創(chuàng)新話題
標志設計課程教授中,可以穿插當下熱點話題與學生進行互動討論,以課堂內外討論的方式在交流過程中引導培養(yǎng)學生愛國精神、文化保護意識等。
例如進行城市標志設計欣賞環(huán)節(jié),要求進行巴黎更新市標的設計,教師可以以2019年4月15日巴黎圣母院失火建筑物遭到破壞事件為例:歷史文化遺跡受到破壞無疑是世界人民的憾事,引導學生理性看待,不要盲目比較,人類創(chuàng)造的各種文明都是勞動和智慧的結晶,每一種文明都延續(xù)著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脈。
3.顯性和隱性案例結合
在分析國家標識章節(jié),可以將國徽的設計作為顯性案例,輔以其設計背后的愛國故事作為隱性案例穿插教授,講解其形成含義與意義所在,讓學生由此感受中華民族堅韌不屈、奮發(fā)圖強的精神文明的傳遞。
三、思政課程融入標志設計課程設計
標志的發(fā)展萌芽階段可以追溯至上古時代的符號或圖騰,從標志的起源發(fā)展至今,貫穿了無數的精神信仰、敬業(yè)精神、工匠精神、愛國情懷等。將這些精神植入相應案例之中,使思政課程融入標志設計課程之中。同時,在講授過程中也要注意不可喧賓奪主,導致學生不得要領,課程重點偏移,仍要將專業(yè)知識的講授作為基礎與重點,在講述過程中與學生交流感受,營造有溫度的課堂。
1.敬業(yè)精神的貫穿
標志設計課程作為視覺傳播設計與制作專業(yè)的專業(yè)必修課程,比較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工匠精神與吃苦耐勞的能力素養(yǎng)。在授課過程中,可以適當插入格力公司的發(fā)展歷程。在商業(y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huán)境下,格力公司在董明珠的工匠精神帶領下步步為營,深入人心的“格力——掌握核心科技”廣告語如今依舊是公司的信條,亦是格力取得成功的關鍵所在。引導學生將來從事設計工作時要對工作有所敬畏,要有庖丁解牛的探索精神,熱愛自己的工作,以扎實職業(yè)能力為前提,樹立正確的工作態(tài)度,培養(yǎng)敬業(yè)意識。
2.有聲與無聲相結合
案例的講與不講,可視情況而定,課堂上以圖片的形式展現所要表達內容可一目了然,達到無聲勝有聲、一圖勝千言的教學效果。
中國漢字是“活的”,宛若一副畫作,字體結構淋漓盡致地體現出中國文化的獨特韻味。在中文字體設計環(huán)節(jié),便可植入案例,讓學生觀摩并交流含義所在。(如圖3)
除漢字外,中國吉祥圖案因其吉祥寓意被各大企業(yè)廣泛應用于標志設計,受到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消費者的喜愛。如中國聯通標志由中國古代吉祥圖形“盤長”紋樣演變而來,中國旅游的標志以圖形方式形象展現了“馬踏飛燕”造型,寄托了深遠的寓意(如圖4、圖5 )。
在講述其他國家標志設計作品時應以開放的態(tài)度,分析其利弊,取其精華。
四、結語
課程思政融入標志設計課程,旨在使學生掌握標志設計相關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培養(yǎng)家國情懷和工匠精神等,樹立遠大理想、熱愛偉大祖國、擔當時代責任、勇于砥礪奮斗、練就過硬本領、錘煉品德修養(yǎng),在今后自主學習、走向社會時,也能以心中“德”的標尺時刻丈量自我。
參考文獻:
[1]石峰,付應彬,葉云龍.標志設計[M].北京:中國民族攝影藝術出版社,2015(5).
[2]韓憲洲.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準確把握“三大規(guī)律”的內涵與邏輯[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8(4).
[3]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chuàng)我國高等教育事業(yè)發(fā)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4]馬喆,劉會民,潘毅.紀念五四運動100周年大會在京隆重舉行習近平發(fā)表重要講話[DB/OL].(2019-04-30).http://www.gov.cn/xinwen/2019-04/30/content_5387961.htm.
[5]習近平.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fā)展的重要動力[J].求是,2019(9).
[6]揚帆.華為超越愛立信 成2017年全球第一大電信設備廠商[EB/OL].(2018-3-16).https://m.huanqiu.com/r/MV8wXzExNjcyOTM3XzYxNF8xNTIxMjQ4NTgw.
責任編輯:張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