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萍 汪春劼
摘要:日本侵華時期,以陳漢文為首的一批熱心人士出錢出力,創(chuàng)辦了無錫孤兒院。為使孤兒身心健康成長,他們在管理上既積極引導,又嚴格要求。為使孤兒院能維持下去,他們實行院務公開、經(jīng)費透明、品牌打造,以利于資金的募集。
關鍵詞:無錫孤兒院;教養(yǎng);孤兒
“我們都是一群失恃的孤兒,承蒙各位熱心慈善家,為了救濟我們,創(chuàng)立孤兒院收容教養(yǎng)。院址在東城外,院舍寬暢,康莊的綠塔路,橫貫門前;東面對著運河,登樓俯瞰,河水澄清,游魚可數(shù),河邊羊腸曲徑,滿布四圍,春光秋月,景物宜人,空氣既新鮮,環(huán)境又良好,真是一所優(yōu)雅的書院。后院景色,更是令人留連,有桃梅李杏,每年春間,花蕾煥發(fā),馥郁芬芳,嬌態(tài)迷人,院內(nèi)禮堂在辦公室旁,與教室飯廳相連絡,樓上是寢室,凈潔的羅帳,懸掛其間,柔軟的被褥,橫折床端,我們休息其間,愉快莫及。我們進院以后,仿佛是一個美麗家庭,消失了我們苦悶的情緒,忘卻了孤單的痛苦。時間過得很快,不覺一年的光陰,悄悄地溜走了,我們孤兒得到諸位師長的訓導,使我們學業(yè)猛進,品性改善?!盵1]
這是無錫孤兒院四年級學生汪德升的作文。對這個給他溫暖、讓他有一個遮風擋雨去處的孤兒院,汪德升內(nèi)心充滿著感激。
無錫孤兒院于1942年秋開始籌備。當時淪陷區(qū)民眾生活艱難,更何況那些失去雙親的孤兒。年過五旬的陳漢文想創(chuàng)建一所孤兒院,可他僅是益林豐煙號經(jīng)理,沒有這個財力也沒有這個影響力,于是他找到在當?shù)赜兄鹊亩『袂?、錢孫卿、沈錫君、吳邦周四人幫忙。丁厚卿,時任上海中國福新煙草公司總經(jīng)理,在上海被稱為“煙草大王”;錢孫卿,長期擔任無錫商會主席,雄踞地方30年,被譽為“商人的保姆”[2];沈錫君,時任無錫麗新紡織公司監(jiān)察、無錫旅滬同鄉(xiāng)會監(jiān)事;吳邦周,華新面粉廠經(jīng)理,曾任無錫平民習藝所常務董事兼所長。主要通過隱居上海、不與日本人合作的錢孫卿的“串聯(lián)”,無錫孤兒院得到地方各界的支持,于1943年5月24日成立運營。
據(jù)1945年底統(tǒng)計,無錫孤兒院收容孤兒52名,皆為男孩,年齡自8歲至15歲,均為無家可歸、無父無母之弱息。全體孤兒以文化程度分為五級,開兩教室上課,教學進度悉照普通小學編制,衣食住及書籍用品完全免費供給。因資本不充,該院孤兒小學畢業(yè)后入初中者甚少,多數(shù)學習工商,出路自給自立。有教師三人、職員三人、仆役三人。后來成為著名紅學研究大家的馮其庸曾在孤兒院任教過一學期(1945年9月24日至1946年2月14日),當時馮只有21歲,剛從無錫國學專修學校肄業(yè)。
孤兒院每日三餐,早晨、晚間用粥和泡飯,中午用飯,逢周二、周五用面食,周日另備豬肉葷菜助膳,以資調(diào)節(jié)。衣著方面,兒童服裝用料以溫軟、經(jīng)久耐用為主,一年四季的衣服一律童裝,大小合體,鞋襪耐用適當。床是雙層鐵床,床上被子、床褥、枕頭齊全,夏天還備有涼席和蚊帳。孤兒院固定每周大掃除一次。被褥為柔暖新棉絮所制,夏用竹席、單被,夏秋兩季懸掛圓頂珠羅紗蚊帳。宿舍由兒童早起時自行整理。為了給予兒童更好的照顧,孤兒院還聘請舍監(jiān)和負責膳食衛(wèi)生人員專門照料孩子們的日常生活,白天為他們準備一日三餐,晚上為他們蓋被和喚尿。
孤兒院除積極引導孤兒健康成長外,還制定《兒童罰則》:不聽師長指導罰面壁四十分鐘;損壞公物罰背書一課;私出院門罰禁止課外活動一星期;對于師長或來賓無禮貌者罰默坐一小時;說謊話行欺騙罰跪十五分鐘;隨地吐痰罰倒痰盂一星期;欺騙弱小同學罰全體行三鞠躬禮;破壞公共秩序罰面壁三十分鐘;在寢室內(nèi)大聲喧嘩者罰清除寢室一星期;晚間睡臥時不肯安睡、早上起身時遲不起身罰掃全院一次;大便或小便遺溺于床褥者罰跪二十分鐘;偷取他人物件者罰星期日禁閉一天;月終檢測不及格者課外活動改自修課兩星期;推諉病痛借故不上課者罰寫小字五百;存心私自逃亡經(jīng)發(fā)覺后禁閉寢室三天;玩弄電火罰背書一課;口出惡言或罵人罰面壁三十分鐘;犯過屢戒不悛者由院斥退。通過獎懲,讓孤兒們養(yǎng)成好的品行,改掉一些不好的行為習慣。
除了學習以外,孤兒院也像學校一樣,組織孤兒進行春游秋游。春游秋游時為節(jié)省經(jīng)費,他們打著背包遠足,有一次便從無錫城東門運河旁走到城西的惠山、青山、大東池、梅園。
無錫孤兒院運行過程中,最大難題便是經(jīng)費。因財力所限,孤兒院沒有基金,場所也是租借運河邊一棟上下五間的兩層樓作為院舍,樓上五間作寢室,樓下作教室、食堂。
1942年底到1944年4月底,孤兒院支出款項有頂首1200元,房地租1860元,器具45271.1元,裝修31999.5元,薪工33208元,膳食294293.92元,服裝203684.6元,教育用品18377.3元,醫(yī)藥27648.5元,印刷19989元,廣告4801元,交際費19057.7元,川資2423.4元,電費719.5元,雜支33757.66元,共計738291.18元。支出中最大部分是膳食與服裝。為增加透明度,支出不僅分類公布,且備有清冊以查。
孤兒院所有開銷都沒有官方支持,全靠經(jīng)辦者去募集。募集對象多是工商業(yè)者,捐款有個人,有企業(yè),還有行業(yè)公會。1944年統(tǒng)計,給孤兒院捐款的無錫行業(yè)公會有匯兌業(yè)、粉廠業(yè)、綢布業(yè)、紗布業(yè)、米業(yè)、山貨業(yè)、南貨業(yè)、百貨業(yè)、碾米業(yè)、五洋業(yè)、紙箔業(yè)、醬酒業(yè)、煤炭業(yè)、儲棧業(yè)、石粉業(yè)、國藥業(yè)、油麻業(yè)、綢廠業(yè)、絲廠業(yè)、柏燭業(yè)、茶食業(yè)、木行業(yè)、翻砂業(yè)、麻袋業(yè)、顏料業(yè)、舊鐵業(yè)、保險業(yè)、食油業(yè)、五金業(yè)、電料業(yè)、西藥業(yè)等。這也說明民國時期江浙一帶行業(yè)公會比較普遍,并且也能發(fā)揮作用。
除了捐款外,還有一些好心人捐物。如周漢良捐軍樂器十九件,王仲謀大號圓時鐘兩只,周希明雙人課桌十三張,長光曲馬戲團面粉十袋等。此外美容軒理發(fā)店每三星期免費為全體院生剃頭一次,王春池每周免費招待全體院生洗浴一次,《大錫報》《錫報》《人報》《江蘇民報》這幾張地方報紙都贈報給孤兒院。
為了擴大無錫孤兒院的影響,使社會各界樂于捐助,孤兒院本著公開原則,除收支賬目對外公開外,每逢無錫孤兒院周年紀念日,董事長錢孫卿和院長陳漢文還要舉行紀念儀式,邀請各界人士來院觀覽。每年出版“無錫孤兒院周年紀念刊”,贈送給贊助過孤兒院經(jīng)費或物資的各界人士,以感謝其對無錫孤兒院的認可與支持。
這些紀念刊除公布捐款捐物者名單數(shù)目、經(jīng)費支出情況、學生作文、孤兒院大事記、文件規(guī)章外,還邀請政要們題詞。如三周年紀念刊里有時任京滬衛(wèi)戍區(qū)總司令湯恩伯的題詞“幼有所長”,有常鎮(zhèn)地區(qū)警備司令孫元良題詞“仁人感懷,于茲三載,發(fā)揚博愛,為國培才”。江蘇省政府主席王懋功、無錫縣長徐潘若及地方名流也紛紛給刊物題詞。
1946年無錫縣政府社會科視察員汪天厓、葛埭生在視察無錫孤兒院的報告書中寫道:“該院辦理認真,設備亦較完善,成績極佳,實為孤兒之福地。惟經(jīng)費終感不足,故仍有積極協(xié)助之必要?!盵3]可南京國民政府當局忙于內(nèi)戰(zhàn),不管民生,無錫孤兒院得不到政府任何支持。在國統(tǒng)區(qū)經(jīng)濟崩潰的爛局中,孤兒院募捐出現(xiàn)嚴重困難,不得不于1948年關門。
無錫孤兒院只存在短短五年,救助孤兒百余人,避免了這些孤兒流落街頭,做了功德無量的好事。在創(chuàng)辦孤兒院的過程中,負責人陳漢文盡心盡力,在內(nèi)部抓管理,為孤兒創(chuàng)造一個好的學習與生活環(huán)境,讓孤兒們身心都能健康成長;在外部找經(jīng)費,到處化緣,讓孤兒院能維持下去。遺憾的是,因戰(zhàn)爭帶來經(jīng)濟危機,孤兒院還是未能撐住。
歲月不居,無錫孤兒院與負責人陳漢文都湮沒于歷史深處。得益于無錫市檔案館保存的兩本文獻——《無錫孤兒院一周紀念刊》《無錫孤兒院三周紀念刊》,筆者才能著文介紹這個短暫存在過的民間慈善組織。期冀人們不要忘記這些在兵荒馬亂年代的愛心人士,記住他們曾克服困難,借助民間力量,以眾人拾薪的精神,幫助部分社會弱勢群體。
參考文獻
[1]汪德升:《我們的孤兒院》,《無錫孤兒院一周紀念刊》,1944年,無錫市檔案館藏。
[2]江蘇省工業(yè)協(xié)會編?。骸稛o錫工商大集》,無錫市史志辦公室編:《民國時期無錫年鑒資料選編》,廣陵書社,2009年,第541頁。
[3]《無錫縣政府社會科視察員汪天厓葛埭生報告書》,《無錫孤兒院三周紀念刊》,1946年,無錫市檔案館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