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海鴻
“玩要玩得開心,活要活得自在”——
1999年創(chuàng)建至今,21年,歌不停,舞不歇,開心一路;21年,下基層、進企業(yè)、走廠礦,風采卓然;21年,鐵打的團隊,友愛的集體,快樂的源泉。21年,圍繞著“開心”大做文章,一路唱著“老百姓的歌”、跳著“老百姓的舞”。巍巍寶塔山下,綿綿延河水旁,常斌和他的延安老年大學開心藝術團以弘揚延安精神為主旋律,充分挖掘黃土文化,歌頌新時代,禮贊新延安,抒發(fā)黃土兒女的豪邁之情,展現(xiàn)中老年人與時俱進的精神風貌,成功打造了一張聲名遠播的“開心”品牌,讓無數(shù)參與其中的中老年人收獲了快樂,愉悅了身心,贏得了高質(zhì)量的晚年生活。
七八月間剛做完右膝蓋手術還不到40天,年逾古稀的常斌還是沒有聽從醫(yī)生的囑咐,拖著一條還沒恢復徹底的病腿回到延安老年大學的排練室,帶領隊員開始為國慶節(jié)抓緊排練節(jié)目。只是這回的排練和以前成百上千次的排練有些不同,常斌雖然依舊身兼演員、編導、團長、后勤等多職,但被“剝奪”了上場參演的機會,受到了隊員們的特別保護,大多時候只能動嘴不能動手,大伙小心地盯著他,生怕“輕傷不下火線的團長”有個閃失,影響了正常的排練。
1969年從軍,在北京二炮某部從事文藝工作,退休后又在北京軍藝、北京舞蹈學院進修編導專業(yè)的常斌,大半生與歌舞為伴,蹦蹦跳跳早已成為生活日常,哪有隊員們想象的那么脆弱?
相比“多動”的往年,2020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開心藝術團“文靜”了許多,常斌和團員們此前大多時間只能在家里待著,彼此間靠手機微信聯(lián)系溝通。3月份,看到全國人民都在為抗擊疫情馳援武漢、積極貢獻力量的時候,常斌和團員們坐不住了,他們積極響應中國文聯(lián)黨組關于要用文藝加強疫情防控的正面宣傳、鼓舞群眾斗志、凝聚強大正能量的要求,團員們踴躍參加了由韓城市文化和旅游局主辦,延安老年大學開心藝術團、延安老年大學天一分校協(xié)辦的“向逆行者致敬,以‘藝’戰(zhàn)‘疫’”線上選拔大賽。在全省包括聲樂、舞蹈、旗袍秀、書畫、詩朗誦等在內(nèi)的500多個作品中,開心藝術團成員常斌、惠曉萍、曹敏、周延莉、張彩琴、呂延琴、曹玉梅等二十多人參演了舞蹈、獨唱、旗袍模特秀、詩朗誦等節(jié)目,并將獲得的獎金捐贈給武漢協(xié)和醫(yī)院,以實際行動為打贏疫情防控戰(zhàn)貢獻了力量。
生活中的常斌是個愛熱鬧的人,他喜歡人多,喜歡蹦蹦跳跳。1999年10月剛退休那陣子,忽然沒事做了,他一時有些不習慣,心里空落落的。
面對隨后大把可供消遣的自在日子,常斌很快調(diào)整了心態(tài),開始規(guī)劃起自己的退休生活。每天清晨,他到廣場上跳舞,鍛煉身體,日子一久,逐漸結(jié)識了很多“練友”,加上自身有一定舞蹈基礎,慢慢就成了大家的義務教練,他帶著老人們跳操、跳舞,老人們很開心,親切地稱他為老師。眼看著學生越來越多,常斌有點不滿足現(xiàn)狀了,在他內(nèi)心里,一直夢想著有一個更大、更寬廣的舞臺,可以讓他把在健身和娛樂上的靈感、創(chuàng)意更好地拓展發(fā)揮。于是,一直醞釀多年要創(chuàng)辦藝術團的夢想油然而生,不可抑制。
他把自己的想法跟“練友”們一說,大家異口同聲表示贊同,馬上踴躍報名,不到十天工夫,就聚集了二十多人。人有了,就涉及到問題關鍵所在:運行資金。一個誰也不能保證將來會發(fā)展成什么樣子的團隊,想要一開始就找到資金扶持,基本上不大可能。當下大家一商量,團員們二話不說,每人拿出500元集資入股,購買了所需的服裝、道具等簡單物品,一個中老年演藝團體從此在延安的黃土地上誕生了。
當時的延安,類似的藝術團隊還很少,很多老人聽聞常斌創(chuàng)辦了組織大家唱歌跳舞的隊伍,紛紛報名入團。這些人中間有教師、記者、干部,還有下崗職工,年齡最小的40多歲,最大的68歲,一下子就組成了有50多人的藝術團隊。開始取隊名,考慮過取“黃土情”“圣地情”之類,后來再一商量,大家覺得來這里的人都是為了尋找快樂,還不如簡單直接點,干脆就叫“開心藝術團”,既通俗好記,又旗幟鮮明地向大家宣告:來這里,開心過好每一天!
常斌多年的夢想成真了,他就此挑起藝術團業(yè)務團長的擔子,承擔了編導、演出、化妝、服裝設計等一系列的重任。藝術團的成立,是他人生一次新的跨越,讓他一下子覺得自己年輕了許多,而隨之而來的各種未知狀況,卻也讓他必須打起十二分精神,積極應對撲面而來的各種壓力。剛開始活動,為了購買到合適的音響器材、服裝道具,他和隊員們走街進店,細挑精選,盡可能做到“少花錢,買好貨”。為了節(jié)省資金,他們往往購買一些半成品的道具,比如一把扇子、一頂秧歌傘,回來后再動手添枝加葉,制成演出所需的成品。有時候,常斌還要擔當服裝設計師,親自操刀裁剪,粘貼流蘇花邊,做成合適的演出服飾。開始團里沒有固定活動場地,常斌就找到原來供職的電信公司,臨時借用人家的閑置辦公場所進行排練。中途又輾轉(zhuǎn)到鳳凰辦事處、延安機械廠等地組織排練。后來才在延安老年大學有了固定的活動、排練場地。
“要開心,你就來!”
21年里,本著“從群眾中來,讓群眾快樂”的原則,開心藝術團敞開大門,對所有中老年人來者不拒,來自各行各業(yè)的一千多名中老年人在這里盡情歌舞,樂享人生。
隊員黃玉梅,是2019年加入藝術團的,此前因為心腦血管疾病常年四處求醫(yī)問藥,精神狀態(tài)一度低迷。入團后,和大家一起排練節(jié)目,閑話家常,外出演出、游玩,狀態(tài)竟然一天天好了起來。做過乳腺癌手術,好轉(zhuǎn)后曾經(jīng)一度想做生意的郭冬梅,后來加入了藝術團,和姐妹們一起開心歌唱、盡興蹦跳,身體各項機能日漸恢復正常,讓她自己和家人都喜不自禁。而這樣的歡喜對隊員高海燕和家人來說,更是比得上任何靈丹妙藥。2010年,高海燕患了血小板減少性紫癜,由于大量服用激素,造成嚴重骨質(zhì)疏松、腰骨裂,幾近癱瘓,一度只能靠輪椅生活。作為同事、朋友,常斌對她的病情十分關注,在她的病情稍稍好轉(zhuǎn)時,鼓勵她參加藝術團的活動。心中一直渴望登上舞臺、展示自己的高海燕彎腰駝背走進了排練室,團里為她精心排練了舞蹈《煙雨江南》《新走西口》等曲目。演出那一天,三四個隊友小心幫著她換好衣服、精心化了妝,大幕拉開,當光彩照人的高海燕以精美的扮相在舞臺中央翩然起舞時,臺下的觀眾被打動了,觀眾席里高海燕的家人親朋十幾口人紅了眼圈,手機、相機連續(xù)抓拍,留下了讓一家人回味無窮的最美的瞬間。卸妝后,高海燕激動地對大家說:“感謝藝術團,我的心愿達成了,滿足了?!?/p>
“歌舞不是良藥,開心卻可以治??!”越來越多的人慕名來到團里,雖然他們年紀大了,老胳膊老腿沒有了年輕人的柔軟靈活,卻有著一股年輕人少有的韌勁和認真,從基本的踢腿拔筋練起,日復一日。腰酸了,腿疼了,流汗了,盡力了,也就逐漸入了門,可以合著音律,開口唱、隨心跳了,開始一次次登臨各種大大小小的舞臺,把中老年人最富朝氣、最有活力的精彩一面展示給世人。
這些年來,開心藝術團人員不斷增加,規(guī)模日漸擴大,排演的小品、歌舞、陜北說書、模特表演等節(jié)目,全是老百姓身邊的故事?!渡降さら_花紅艷艷》《黃土風情三部曲》《山川秀美好風光》《蘭花花》《哪達達不如咱山溝溝好》,這些帶有濃郁地方特色的曲目,在延安本地乃至全國各地,甚至國外都深受歡迎。開心藝術團不僅從不缺席延安本地的重大慶典、企業(yè)、社區(qū)的活動以及各種公益演出,還曾奔赴無錫、西安、南京、杭州、昆明、五臺山等地演出,甚至走出國門到韓國進行演出。慶祝建黨98周年、新中國成立70周年、毛澤東誕辰126周年,“中華不老城”體育文藝風采展示大賽、陜西電視臺春晚、延安元宵節(jié)、洛川蘋果節(jié)等,也都留下了團員們且歌且舞的靚麗身影。
21年,320多個大大小小的獎項,各種證書、獎牌、獎杯,延安老年大學的榮譽室里,所有的褒獎見證著一個藝術團隊從小到大、從普通到卓越的奮斗歷程,凝聚了常斌和隊員們?nèi)站锰扉L的辛勞和汗水。只是和眼前的榮譽相比,常斌一直覺得“金獎銀獎不如老百姓的夸獎”,他最享受的還是每一次成功演出后滿滿的成就感,享受和團員們朝夕相處時其樂融融的氛圍。所以,即便腿傷未愈,他還是回到了排練室,回到了團員們中間,帶著大家載歌載舞,開心向前。
編后
從今年第三期開始,“我們的藝術團”欄目先后采訪報道了陜西省十個地市的老年藝術團隊,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反映了各地市老年人追逐藝術之夢、唱響多彩夕陽紅的精神風貌。采訪中,各地市老干局和各藝術團隊對記者的采訪給予大力支持和配合,藝術團的團員們更是拿出他們的絕活,展現(xiàn)出藝術團最好的狀態(tài)。精彩的演出震撼著記者,優(yōu)美的文圖記錄下這些美妙瞬間呈現(xiàn)給讀者,讓讀者在字里行間一同感受到了不同藝術團隊的魅力。到12期,今年各地市藝術團的報道圓滿結(jié)束。這個欄目會一直保留。夕陽唱晚,永不停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