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學風是大學精神的集中體現(xiàn),是一種巨大而無形的精神力量,時時刻刻都在對學生產生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優(yōu)良學風是提高教育教學和人才培養(yǎng)質量的根本保證,直接關系到我國高等教育的科學發(fā)展和教育事業(yè)的興衰成敗。高職院校承擔著為適應社會需要培養(yǎng)高等技術應用性專門人才的重要任務,但近年來的不斷擴招等問題導致生源數(shù)量不斷增加、結構復雜、學生管理難度增大,對高職院校切實加強和改進學風建設提出了非常大的挑戰(zhàn)。
關鍵詞:高職;學風建設;路徑
一、高職大學生學風特點
(一)缺乏明確的學習目標。無論是經過三年緊張高中生活的統(tǒng)招高中生,還是中途輟學又重新開啟求學生涯的單招考生,生活方式突然轉變使其終日享受在大學相對自由的環(huán)境中,對個人的成長發(fā)展和未來規(guī)劃毫無意識。目標的缺失使大學生們迷失在這一重要的人生階段,從而恣意妄為、隨意揮霍寶貴的大學時光。
(二)學習興趣不足。由于大學生從思想上對學習缺乏正確的認識、學習能力差等原因,高職大學生厭學的情況普遍存在。具體表現(xiàn)為:(1)曠課。找各種理由曠課甚至沒有理由直接曠課是很多高職大學生的常態(tài)。(2)課堂上不專心聽講。上課不帶書、不帶筆、不做筆記,課堂玩手機、睡覺的大學生并不鮮見。(3)缺乏自主學習能力。自主學習的意識和能力對大學生來說是必須具備的,然而圖書館、自習室卻鮮有他們的身影。
(三)學習態(tài)度不端正。有的大學生錯誤地將讀大學看作是得到學歷而非提升自我的階段,混三年拿到畢業(yè)證的狹隘想法普遍存在,因而本著及格萬歲的心態(tài),常常迫于在考試之前突擊學習,考試之后全部忘記,缺少持之以恒的求實精神。有的大學生受就業(yè)壓力或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產生了讀高職還不如不讀、讀書無用等錯誤心態(tài),最終導致在抱怨與空想中蹉跎了大學生時光。
二、高職院校學風影響因素分析
(一)學生自身的原因。大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在學風影響因素中占主要作用。首先高職大學生自我價值感較低。高職學生被看成是沒能考上本科院校的低分學生,這種認識偏差導致高職學生在學習方面產生自卑甚至自暴自棄的心理。其次高職的逐年擴招使得高職生源參差不齊,結構復雜,大學生容易受身邊人物和環(huán)境影響,因而能夠全身心投入學習中的學生所占比例越來越少。高職大學生學風不良的問題,歸根到底是思想意識不高的問題,如果學生們能夠從思想深處認識到學習對人一生的重要性,就會產生促進良好學風形成的內推力。
(二)社會環(huán)境的不良影響。當今社會上的一些不良風氣,例如享樂主義、功利主義和拜金主義的通過網(wǎng)絡等形式滲透到校園中,使得大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受到的嚴重的沖擊,直接影響了校園學風。大學生們受著外界生活的強烈誘惑,把奢侈、享樂甚至一夜暴富當做人生目標,似乎財富的獲得可以輕易而舉,不需要艱苦的奮斗。他們分不清理想與現(xiàn)實、學習與人生之間的關系,搞不懂怎樣的生活才有意義,怎樣的人生追求才有價值等。
(三)學校的教育管理不到位。首先高職院校的教育管理脫離實際,在學風建設方面更多地使用剛性規(guī)范,忽視大學生的實際需求,沒有真正體現(xiàn)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高職院校學風不良,有的任課教師也應承擔一部分責任,他們照本宣科,不注重課堂的吸引力和實效性,很少與學生互動,對于課堂上不認真聽課的學生或縱容或視而不見,沒有及時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幫助矯正。
三、高職院校學風建設路徑探索
(一)完善管理方式。健全的管理方式是學風建設的重要保障,好的管理才能衍生出好的學風。由于加強學風建設涉及到方方面面,需要各個部門通力合作、齊抓共管,所以學校應做好完善的頂層設計,明確各部門職責與要求。例如教務部門要結合本校、各專業(yè)甚至各班級的具體情況,為學生制定科學的課程與考評方式;學工部門要從大局著眼、從細節(jié)入手,為學生制定剛柔并濟、懲罰與獎勵相結合的管理與檢查制度;宣傳部門要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環(huán)境,以良好的校風促進形成良好的學風等。
(二)提高教學質量。學風與教風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沒有良好的教風就沒有好的學風,學風建設也就成為一句空話,因此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工作離不開良好的教風的帶動。首先教師必須以身作則、身先示范,成為學生樂學的榜樣;其次教師應樹立教師主導學生主體的教學理念,根據(jù)學生實際需求和不同特點開展有針對性的教育教學工作,改變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注重學生的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提高實際操作能力等;教師還要加強學生的思想認識教育和學生的課堂管理等,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三)重視思想教育。加強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首先要從根本上抓起,即從大學生的思想工作上抓起。高校教師和輔導員要切實做好思想引領工作,通過思想政治課、教育活動等形式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政治方向和遠大理想,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端正學習態(tài)度,提高學習效果,增強成才意識,形成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從而為學風建設打下堅實的思想基礎,為學風建設的具體實施提供強有力的內驅力。
(四)加強職業(yè)規(guī)劃引導。學習目的不明確,不能正確認識自身和專業(yè),是導致大學生被動學習、應付學習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要想做好高職院校的學風建設工作必須加強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引導。對于大學生來說,樹立人生目標是首要的,通過職業(yè)生涯規(guī)劃教育,讓大學生經歷全面有效的自我認識,深入了解性格類型、職業(yè)興趣、本專業(yè)特點、自身潛力與不足等,最終設立一個適合自己的發(fā)展目標和行動計劃,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生活等個人發(fā)展活動中做到有的放矢,不斷進行自我鼓勵和調整,最大限度地激發(fā)學生自身主觀能動性和潛能。
參考文獻:
[1]陽世龍.新時期進一步加強高職學院學風建設探析[J].高職教改前沿,2019(4).
[2]陳吉鄂.關于職業(yè)院校學風建設的對策思考[J].職業(yè)教育,2018(4).
[3]佟怡.高職院校學風建設途經思考[J],北京教育·德育,2016(12).
作者簡介:
趙新宇,輔導員,助教,遼寧生態(tài)工程職業(yè)學院,研究方向:學生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