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海云
澳大利亞維多利亞大學的佩蒂·希奇等學者分析了23萬余人的前瞻性數(shù)據(jù)發(fā)現(xiàn),參與跑步與全因、心血管和癌癥死亡風險分別降低27%、30%和23%有關。更為關鍵的是,即使跑得很少、很慢,也與死亡風險的顯著降低有關,只要跑就比不跑好!
都說生命在于運動,一天的工作學習下來,連著坐上八九個小時不運動,心血管死亡風險翻著倍地往上漲。當然,時不時起來抖一抖,就可以一定程度上抵消掉久坐的不利影響,降低久坐人群14%的全因死亡風險。
不過要想進一步降低死亡風險,可能就需要動得更劇烈點了。研究顯示,每天把1小時的久坐換成1小時的劇烈運動,能降低久坐人群31%的全因死亡風險和64%的心血管死亡風險。世界衛(wèi)生組織也建議每周至少要有150分鐘的中高強度體育運動,達不到這一標準的人,死亡風險將升高28%。
至于運動的方式,最常見的還要數(shù)跑步。畢竟游泳需要泳池,籃球、足球都需要不小的場地,貴族運動高爾夫、馬術一般人玩不起,至于輪滑、滑板、跑酷什么的,一不小心傷筋動骨一百天,更不是隨隨便便就能玩的。而跑步幾乎毫無門檻,有時間就能跑,大不了身體不好跑慢點。在英國、美國和澳大利亞都有很高的參與率。不過在中國,可能還是跳廣場舞的更多。
跑步參與的人多,研究的也相對比較充分。芬蘭UKK健康研究所的裴卡·奧哈就認為,除了跑步和足球外,其他運動的健康益處都沒有充足的證據(jù)。而踢足球也是一項需要大量跑動的運動,職業(yè)運動員一場球踢下來,據(jù)說平均要跑1萬米。
至于跑多少比較好這個問題,有人認為跑得越多,健康獲益就越大,但也有研究顯示,每周跑夠一定的量后,再多跑對全因死亡風險就沒什么影響了。到底跑多少好?維多利亞大學的研究人員們對以往的前瞻性研究展開了分析。
最終,共有來自6個前瞻性隊列的14項研究數(shù)據(jù)納入了分析,其中還包括一個中國隊列。這6個隊列參與者人數(shù)從961到80306不等,共計納入了232149人。每個隊列中均有10%左右的人參與跑步運動。
在5.5至35年不等的隨訪中,共計發(fā)生了25951例死亡。與預期一樣,參與跑步與死亡率的顯著下降有關,而且這一死亡風險的降低程度在不同的隊列中基本一致。
不過,在跑多少步上,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跑步和死亡率之間,沒有顯著的數(shù)量關系。而且即使是跑得最少的一組,每周跑步一次以內(nèi),跑步時間不足50分鐘每周,跑步速度不到9.6千米/小時,能量消耗不到500分鐘的靜息代謝的人,死亡風險也有顯著的降低。
不過研究人員表示,這項分析納入的研究很少,它們之間的研究方法差異很大,可能會影響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