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從長 林飛
摘?要:《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母語課程,語文課的首要任務是語言教學。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核心要素。語文教學要著眼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必然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本文將探討語文教學中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方面的具體策略,在提升語言的建構和運用能力過程中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關鍵詞:語言建構;語言運用;策略
《新課標》指出:語文課程是母語課程,這句話給我們定性了語文課的首要任務是語言教學。同時,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中最重要的元素,是核心要素。語文教學要著眼于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就必然要在語文課堂教學中重視語言的建構與運用。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怎樣進行語言的建構與運用,還是一個全新的命題。本篇論文將與大家探討語文教學中語言的建構與運用方面的具體策略。
一、 挖掘教材中的語言建構和運用元素,精心預設
在語文教學中我們都明白:文章主要內容一目了然;文章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在反復吟詠中也能大致體會;而文章的言語形式即表達方法卻是個秘密。這就要求我們語文教學應該把漢語語法法則和語言使用規(guī)律作為教學側重點,真正做到教在不懂處。小學階段的語文教學,應該指導學生學習有系統(tǒng)的基礎語言,打好語言的基礎。由易到難、由淺入深,教會“字詞、句、段、篇、語、修、邏”等方面的簡單語法規(guī)則和常見語言使用規(guī)律。教師應該全面挖掘語文教材里的語言應用元素,確定每節(jié)課語言教學的重點,找準語言訓練點,精心預設教學,充分運用情境、會話、合作等環(huán)節(jié),做好該語言點所蘊含的語法知識、語言使用規(guī)律的“意義建構”。讓學生掌握簡單的漢語實用語法、語言使用規(guī)律、寫作表達方法。從而解決“語言建構和運用”型語文課在宏觀上“教什么”的問題。
二、 確定各學段語言建構和運用側重點,科學安排
要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心理特點以及認知規(guī)律,結合《新課標》各學段的教學目標,確定各學段語言教學側重點,讓語法知識和語言使用規(guī)則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地呈現。如:低年級主要以字、詞、句的建構為主:字的建構主要是讓學生從音、形、義及漢字造字規(guī)律等方面進行。詞的建構則主要是從詞義、詞的感情色彩、構詞方式等方面進行。短語的建構則主要圍繞學習“的、地、得”的使用規(guī)律,了解幾種常見的結構短語:如:偏正結構短語(例如:美麗的小鳥),動補短語(例如:跑得飛快),動賓結構短語(拍皮球)等。句子的建構則主要為認識語式、語序、語感、語詞等內部規(guī)律;認識和把握句子與句子之間的組合法則和邏輯聯系等外部規(guī)律。在句子的認識、解讀、建模、辨析、積累、運用中完成建構過程。中年級則主要進行段的建構,引導學生掌握段的定義、構成、類型、功能、析義、歸納及寫段練習。中年級還要學習一些常見的表達方法和修辭手法如:比喻、擬人、夸張、排比、反問、設問等。高年級要對篇章知識進行建構,注意引導學生進行“類”的積累,從文體特點的角度引導學生認識、理解和積累。寫人寫事類文章,主要從情節(jié)、人物、結構等方面進行關注;寫景類文章則從畫面、情感、順序等方面進行關注;詩歌類文章,則從意象、情感、韻律等方面進行關注。要引導學生從文章整體出發(fā),了解文章題材、模式;從文中關鍵詞、中心句、段落中把握文章內容、主旨、作者的意圖和價值觀。另外高年級還要注意常見的寫作手法、表達方法的建構和運用:如說明文的說明方法及作用;記敘文中常見的動作、語言、外貌、神態(tài)、環(huán)境、場景、細節(jié)等描寫方法及作用。了解文章常見的表達順序及效果:順敘、倒敘、插敘、總分、分總、總分總、空間方位順序、時間順序、事情發(fā)展的順序等。這是解決“語言建構和運用”型語文課在微觀上“教什么”的問題。
三、 探索語言的建構和運用的教學流程,有效教學
語言的學習一般要經歷這樣的流程:首先教師要根據學段學習目標,從課文中找出可供語言教學的點,即語料,這個語料要能幫助教師達成學段中的某個教學目標。找到可供語言教學的點后,教師要引導學生感悟語言內容,即語文之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感受語言的形式之美,從中細細品味語言表達的精妙之處;了解這個語言形式的表達圖式,完成這個語言點所包含的語法規(guī)則和語言使用規(guī)律的意義建構,在內心形成這個語法規(guī)則和語言使用規(guī)律的語言范式,或者說是一個個的語言模型。最后教師要積極創(chuàng)造給學生語言轉化、運用的機會,積極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不斷的語言運用練習中把學到的語言模式、語法規(guī)則、語言使用規(guī)律、表達方法運用到聽說讀寫中。這樣才能切實做到積淀語言、豐富學生言語智慧、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實現教一個,會一類的語言“例”的增值。綜上所述,語言的建構和運用要經歷這樣的教學流程:理解內容——體會表達精妙之處——總結語言范式——強化語言運用——創(chuàng)造性使用語言。經歷這樣的流程教學,就實現了“語言學”“語法學”“語用學”三者的有機結合,凸顯出語言教學的最大效性。這就解決了“語言建構和運用”型語文課“怎么教”的問題。
四、 精心設計語文實踐活動,穩(wěn)步提高
眾所周知,游泳是在練習游泳中學會的,同樣,語言也是在語言文字的不斷練習中學會的。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精心設計語文實踐活動,讓學生練習語言的機會無處不在,語言練習無時不發(fā)生。下面介紹幾種在一線教學實踐中行之有效的語文實踐活動。
(一)語言形式的仿寫
教材中的選文文質兼美,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教師應充分利用教材,在引導學生理清文章層次、理解內容,理解表達精妙之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在腦海中建立所要仿寫對象的模型,進行點對點的精確仿寫!低年級主要進行字詞仿寫,經典句式仿寫。中年級則可以進行各種經典段式仿寫,文章開頭、結尾、中間過渡銜接、對話方式、人物肖像描寫、自然環(huán)境描寫、心理刻畫等。在各種精彩段式仿寫中了解文章段的構成方式,形成段的概念,積累語言,夯實語言基本功。高年級則主要側重篇章仿寫;堅持分步驟,扎實做好重點環(huán)節(jié)的基礎鋪墊。在引導學生把握文章體裁特點、章法、理解段與段的邏輯關系的基礎上仿寫??梢园凑铡袄斫饫摹馕鲋\篇布局特點——體悟構思精妙——嘗試練習——講評賞析——修改訂正”的流程展開語言形式的仿寫教學。謀篇布局、句式、段落、語言風格、表現手法等都可以是仿寫的內容。仿寫能讓學生把學到的語言納入自己的話語系統(tǒng),實現語言增值,促進學生語言能力提升。
(二)言語材料活用、創(chuàng)用
教師要合理、科學、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最大限度地發(fā)揮文本內容的作用??梢越柚适虑楣?jié)想象延伸,把文中沒有寫出的內容續(xù)寫下來如《鷸蚌相爭》一課,可以讓學生寫寫,這個魚簍只用一層網蓋著,你們覺得接下來會發(fā)生什么事?也可以利用課文插圖進行說寫練習,如《游子吟》教學時,可以讓學生把插圖描繪的感人情景寫下來;也可以讓學生為課文插圖配文題字;還可以改變文本內容,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如教《陶罐和鐵罐》時,讓學生把文中兩個角色互換一下,改為贊揚鐵罐,批評陶罐,賦予他們相反的性格,再編一個類似的故事,并讓學生在說的基礎上改寫成寓言。像這樣,選用文章素材,培養(yǎng)學生語言組織能力,也是文本創(chuàng)用的好方法,如教《鯨》一課時,可以創(chuàng)造這樣的情境:海里的魚類準備開展一次運動會,比一比誰最強壯,鯨仗著自己體形巨大,也想參加,剛來到會場大門前,就被看門的蝦兵蟹將給攔住了去路,說是不讓進去。于是鯨就和蝦兵蟹將開始了激烈的爭吵,如果你是蝦兵蟹將將怎樣說服鯨,讓他心平氣和地退出比賽呢?
(三)想象補白
書法有“飛白”;音樂有休止符;國畫技法中有“計白當黑”;園林設計中有“曲徑通幽”。這些都是空白的藝術,使用了空白藝術可以留給讀者遐想和創(chuàng)造的空間,這是藝術的魅力所在。語言具有一定的主觀會意性和客觀模糊性,也會隱藏著許多言有盡而意無窮的地方,這就是“留白”了,這樣的留白在不同的文章中出現在不同的地方:有的出現在人物言行里;有的出現在課文題目中;有的出現在課文插圖里;有的出現在人物心理描寫中;有的出現在文章標點符號里;有的出現在文章語言概括簡約處等等。教師在教學中要利用文本的這些“留白處”,巧妙設計教學,引導學生對課文“留白處”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想象、體驗、填充;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創(chuàng)造力,實現對文本創(chuàng)造性地賞析評價。如教學《景陽岡》結束時,可以讓學生說一說武松打死老虎下了景陽岡后,會發(fā)生什么事,再續(xù)寫《景陽岡》。
(四)拓展語境
成功的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很快進入語言所描繪的情境,教師要善于幫助學生把抽象的文字符號還原成活生生的畫面,也就是要把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節(jié)還原一個個情境。讓語言本身煥發(fā)出吸引力、感染力,召喚著學生去捕捉語言所蘊含的豐富內涵。如教學《一夜的工作時》時,可以在教完課文后,讓學生練習說一說并寫一寫:身為國家的總理,擁有絕對的物質支配權,可他();身為年事已高的老人本可以過上悠閑的生活,可他();身為一國總理,一天要見多少政要權貴啊,可他()。我想對這位可敬的老人說:“()。”這樣的語境拓展練習,可以真正將抽象、概括的語言文字拓展成一幅幅真實動人的生活場景,學生仿佛親眼看到了一位共和國總理生活的樸素、工作的勞苦以及平易近人親切隨和的品質!這樣的設計不僅實現了教學目標,而且使教學細節(jié)更加豐滿,也拓展了文本意蘊。
綜上所述,我們在語言的建構和運用中主要采取以上主要策略穩(wěn)步提高學生的語言建構和運用能力。在提升語言的建構和運用能力過程中潤物細無聲、潛移默化地有效提升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王寧.談談語言的建構和運用[J].語文學習,2018(1).
[2]語文課程標準(修訂版)[S].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11.
[3]余文森.從有效教學走向卓越教學[M].上海:華東大學出版社,2015.
[4]劉仁增.我的語用教學觀[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9.
[5]林飛.從“授人以魚”到“授人以漁”:中年段語用教學策略研究[J].考試周刊,2015.
作者簡介:陳從長,林飛,福建省福州市,福州市潭園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