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陸戰(zhàn)
道德與法治教學,既要面對信息化時代的機遇與挑戰(zhàn),又要擔當新時代教育發(fā)展的責任與使命。這就對道德與法治教學的有效性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筆者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談談提高道德與法治教學有效性的想法與做法。
一、開展道德教育,提升學生的道德意識
道德與法治教師要抓住初中學生發(fā)展和塑造的關鍵期,利用各種途徑,對他們進行豐富多彩又內(nèi)涵豐富的德育教育活動。
1.開展課堂教學,提升學生的道德認知。
道德認知是道德教育的基本前提,是學生道德情感、意志、行為形成的支撐與條件。學生只有在充分明辨是非的前提下,才能夠在生活中、與人交往時自覺規(guī)范不良行為,才可能做出正確的行為選擇。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通過具體真實的案例,啟發(fā)學生自主產(chǎn)生價值評判。這樣,既可以引導學生主動產(chǎn)生積極的價值標準,又可以提升其道德認知能力。
2.整合德育資源,促進學生德育認同。
教師要在教育教學中穿插一些具有感召力量的教學環(huán)節(jié)或者活動,使學生在交流與思考中,對美丑善惡產(chǎn)生內(nèi)在的道德判斷,自覺排斥丑陋行為,接近和鑄就美好品行。例如,教師在介紹誠信的重要性時,如果只是枯燥地進行說教,不僅不會使學生對誠信產(chǎn)生自我體驗,還會使其產(chǎn)生逆反心理。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挖掘道德模范的人物事跡,讓學生在內(nèi)心產(chǎn)生強烈的情感認同,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內(nèi)化于心,外化于行。
3.組織道德活動,磨煉學生的道德意志。
初中階段,教師要善于動用學校的隱性教育力量,對學生進行道德意志的鍛煉。學生只有具備堅定的意志才能產(chǎn)生穩(wěn)定的道德行為。例如:每個學期學校組織“善的教育”文化節(jié),包括勞動實踐、科學探究、志愿服務等活動;持續(xù)開展“善德善才濟瀆好少年”評選活動,促使學生在活動中反思自我、成長自我。
二、開展法治教育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尊法守法、愛法用法的意識
初中學生正是儲存法律知識、提高法治意識的黃金時期,因此,法治教育必須得到關注和重視。
1.傳播法律知識,提高學生的法律認知。
近年來初中生違法犯罪率有所上升,主要原因就是初中學生的法律知識欠缺、法律意識淡薄。因此,教師要在日常道德與法治課堂實踐中,普及基礎法律常識。我校政治組結合校本課程《追夢少年》,先后組織了社區(qū)法律宣傳、“我是法治小衛(wèi)士”等活動,使學生的法律意識與認知能力明顯增強。
2.組織開展法律宣講等實踐活動,營造守法用法的校園氛圍。
道德與法治教師要定期為學生開展法律講壇活動,在學校形成濃厚的學法、守法、愛法氛圍,還可以組織學生繪制以法治為主題的宣傳畫、手工制作、手抄報和板報,以及開展法律知識競賽、開展法律宣傳月等活動。這樣,既可以拓展學生的法律知識,又能培養(yǎng)其尊法、守法的自覺意識。
三、推進家校協(xié)同,凝聚育人合力
道德與法治教育應滲透在學生學習與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必須要注重調動多方力量,形成合力對學生展開積極影響。
1.強化家庭教育,為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教師要主動與家長建立經(jīng)常性聯(lián)系,不僅觀察學生的在校行為與表現(xiàn),也要及時與家長溝通協(xié)調,了解學生的在家思想與行為。家校協(xié)同,為開展道德與法治教育奠定基礎。
2.利用社會資源,讓學生在歷練中成長。
社會上存在很多道德與法治教育的平臺與資源,教師配合學校與社會教育機構、政府宣傳部門建立持久的聯(lián)系,甚至可以邀請一些著名法治專家、公檢法人員做學校的特聘教授,為學生和教師提供法律咨詢、建議,指導學校的道德與法治課教育,完善學校的教育方式與方法。
綜上所述,初中道德與法治課作為中招必考學科,直接關系到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教師要利用課堂教學關注學生的道德建設,提高學生的法治意識,盡可能創(chuàng)設條件提供實踐平臺,讓學生感受道德與法治課的魅力,從而使這門課變得更加有效、有趣、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