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益波
一天放學(xué),小東路過廣場,遠(yuǎn)遠(yuǎn)地指著廣場邊上的八個大字說“秘色瓷都,智造慈溪。”我很驚訝,問道“誰教的呀?”小東抬起頭驕傲地說“大胡老師和小胡老師教的。”“那你知道這句話的意思嗎?”我接著問。小東愣了一下,搖搖頭說“媽媽,我們周末去博物館看看吧,大胡老師說那里有很多我們想知道的秘密。”
青瓷文化的非遺小課堂就此開課啦。
周末,班里的小朋友齊聚上林湖越窯博物館,在熱情的講解員阿姨的帶領(lǐng)下,大家都豎起小耳朵,聽著陶瓷的前世今生。然后又一起參觀了越窯遺址,感受古時候燒制陶瓷的場景。孩子們的理解頓時變得立體,原來一只小碗也有那么多故事,紛紛稱贊。
到家后,小東仍覺得意猶未盡,似乎變成了一個考古小博士,激動地說“媽媽,你知道嗎,我們慈溪上林湖是青瓷的發(fā)源地,越窯燒制出來的瓷器又叫母親瓷,因?yàn)樗亲钤缱钤鐭瞥晒Φ拇善鳌G啻傻谋砻媸乔啾糖啾痰?,很光滑很漂亮。它很久很久之前就出口國外了,外國人也用我們的青瓷,我們的祖先真是偉大啊……”我認(rèn)真地聽著眼前這個“小博士”的分享。他說得頭頭是道,像發(fā)現(xiàn)新大陸般的自豪。
我突然意識到,“走進(jìn)博物館”這種沉浸式的體驗(yàn),的確讓孩子更能理解青瓷,認(rèn)識非遺。這是一種悄悄滲透的教育方式,沒有說教,也不枯燥。
幾天后,小東興奮地告訴我“我們在幼兒園里自己設(shè)計(jì)青瓷,我畫了一個大大的碗,然后還用黃泥模仿青瓷的樣子做了瓶子。大胡老師給我們帶了裝著水的青瓷碗,用筷子可以敲出很好聽的音樂。我還用幼兒園里得來的貼紙拍賣到一件我喜歡的青瓷瓶……”我靜靜地看著這個小可愛手舞足蹈的模樣,我想,他的新世界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