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健 陳鋒
摘? ?要:文章針對學習內容無趣湮滅了學生注意、教師過度追求分數(shù)泯滅了學生自信、過多過難的作業(yè)替代了學生滿意等現(xiàn)象,理性選擇“ARCS”動機設計模型,設計初中物理問題解決的課堂教學,提供了浙教版“電能”的教學設計范例。
關鍵詞:“ARCS”動機設計模型;問題解決教學設計;激發(fā)動機
問題解決教學通過一系列真實的問題情境,以學生為主體,以問題為主線,吸引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生積極思維,培養(yǎng)學生自信,主動建構物理知識,運用物理知識解決生活問題,達成學習滿意。這與“ARCS”動機設計模型中的注意、相關性、自信、滿足四個策略相通,也與新課程改革的理念相通,是培養(yǎng)學生實踐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一種教學策略。
1? ? 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的問題
1.1? ? 學習內容無趣湮滅了學生注意
在真實情境的學習中引起注意,然后把這種注意轉化為主動學習的過程,是一種有益的學習方式。然而,我們對150名7—9年級的學生進行了“物理教學調查問卷”,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高達76%的學生認為物理教學內容無趣或缺乏挑戰(zhàn)。教師不能創(chuàng)設新奇的、不合理的、不確定的情境來吸引學生的注意,不是問題太大,學生無法入手而失去了學習動力;就是問題太小,學生由于問題太簡單而缺乏挑戰(zhàn)的動力。課堂不能引起學生的注意,學生習慣于被動學習,習慣于做“記憶、理解、應用”低階思維試題,缺乏“分析、評價、創(chuàng)新”等高階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1.2? ? 過度追求分數(shù)泯滅了學生自信
老師為了提高分數(shù),選擇和追求 “難、怪、異”的題目成了時髦,當然也成了學生的夢魘,過度的競爭讓學生的學習充滿焦慮和壓力,常常是提高一分、干掉千人。在對7—9年級學生進行的“物理教學調查問卷”中,68%的學生感到學習有壓力,這其中有61%的學生認為測試題目難度太大,使他們喪失了學習動力和自信。初中物理知識的難度已經讓他們感到前途渺茫,在今后高中選課過程中,很少有學生選擇物理。經調查,杭州的高中生選擇物理學科的比例甚少,追究原因,主要問題是物理題目太難或脫節(jié),不能讓學生體驗由成功而獲得的自信。
1.3? ? 過多過難的作業(yè)替代了學生滿意
各種各樣的課外輔導書、練習冊、試卷、機械抄寫等成為了學生作業(yè)的必備品。這些作業(yè)已經讓學生失去了學習物理的樂趣,學生成了沒有思想的學習機器。學生的努力和他們的期待不一致,不能用所學內容解決實際生活問題,體驗不到所希望得到的東西,缺乏滿意感。教師也不能在多種真實情境中創(chuàng)設運用新知識的機會,使學生體會不了學習的滿意。在對7—9年級學生進行的“物理教學調查問卷”中,76%的學生認為物理學習沒有任何滿意感,其中33%的學生由于缺乏滿意逐漸對物理學科產生了厭學情緒。
2? ? “ARCS”動機設計模型
“ARCS” (Attention、 Relevance、Confidence、 Satisfaction,即注意、相關性、自信、滿意)動機設計模式,是科勒在1983年提出的一個激發(fā)與維持學習動機的模型[1]?!癆RCS”動機設計模型第一要素是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激發(fā)和維持學生的注意力;第二要素是運用與學生動機特征一致的相關性教學策略;第三要素是保證學生都有成功的體驗,建立學習自信;第四要素是使學生的努力和自身期望一致,創(chuàng)設滿意感。
“ARCS”動機設計模型中的幾個要素在教學過程中不僅能激發(fā)行為,而且還影響行為的持續(xù)時間。所以在教學設計中,首先要引起學生注意,激發(fā)學習興趣;然后讓學生聚焦目標指向,動機匹配;再次讓學生在真實情境中主動探究,維持動機,產生自信;最后提供多種在真實情境中運用新知識的技能,創(chuàng)設滿意感。
3? ? “ARCS”動機設計模型在教學設計中的作用
針對上述初中物理教學中存在的問題,我們選擇“ARCS”動機設計模型作為教學設計的理論依據,再結合初中物理問題解決教學中的特點,通過激發(fā)動機、聚焦問題、維持興趣、調節(jié)自我,將“ARCS”動機設計模型與四個教學策略緊密地結合在一起,凸顯它在教學設計中的作用(圖1)。
4? ? 基于“ARCS”動機設計模型的“電能”問題解決的教學設計案例
【課標要求】
(1)說出用電器額定功率的含義,知道電能表的作用;
(2)觀察家用電器的銘牌和電能表,調查家庭每月用電,并提出節(jié)約用電的措施;
(3)描述電功、電功率的概念,說出P與U、I的關系,進行簡單計算。
【教材分析】
通過“電能”的學習,讓學生知道電功是度量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能的物理量,電功率是度量電能轉化快慢的物理量,清晰電功和電功率的單位,理解電能表的參數(shù),應用電流表和電壓表測量小燈泡的電功率,利用電功率公式進行簡單計算。
【學情分析】
九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生活常識,特別是通過課前資料的預習,對電能的來源和應用有了深入的了解,對電能表參數(shù)的意義以及使用有了一定的認識,并通過第三節(jié)《能量轉化的量度》和第四節(jié)《簡單機械》的學習,對后續(xù)電流做功的實質以及電功率的定義能進行一定的學習正向遷移。
【教學目標】
(1)了解核心概念“電功與電功率”的形成過程;
(2)通過科學探究學會轉換法、控制變量法等科學方法;
(3)體驗科學知識的產生過程及科學本質。
【教學重點】
電功率概念以及電功率的大小與哪些因素有關。
【教學難點】
(1)理解電功、電功率概念;
(2)初步認識電功率與哪些因素有關。
【基于“ARCS”動機設計模型的教學設計】 (圖2)
【教學過程】
4.1? ? 注意策略——激發(fā)動機
播放美輪美奐的G20西湖音樂噴泉視頻,西湖音樂噴泉的水柱最高可以達到20多米,有108個水泵,每場在15分鐘左右,消耗電能大約12度。
問題1:用什么儀器測量音樂噴泉消耗的電能?
問題2:西湖音樂噴泉工作時電能轉化為哪些形式的能?
問題3:西湖音樂噴泉工作時電能轉化為其他形式的能用哪個物理量來度量?
學生回顧機械功的內容,并遷移出電功的概念。
設計意圖:西湖音樂噴泉視頻馬上吸引了學生眼球,引起學生注意,一系列圍繞音樂噴泉的問題串順勢導出,不但激活了學生已有的知識,更激發(fā)了學習動機。學生一旦有想解決問題的意愿,就會促使學生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通過系列化研究解決矛盾、建構知識。這樣的策略會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這是“ARCS”的注意策略環(huán)節(jié)。
4.2? ? 相關策略——聚焦問題
問題1:在相同時間內,將相同質量的水按不同方法噴射,第一次噴射高度低,第二次噴射高度高(其他條件均相同),哪一次電能轉化為水的重力勢能多?哪一次電能轉化為水的重力勢能快?
學生通過有熟悉感的概念,進行目標指向和動機匹配[1]:因為在相同時間里,不同的用電器消耗電能不同,電流做功不同,與機械做功一樣也有快慢之分(機械功率),所以科學上用“電功率”表示電流做功快慢(圖3)。
設計意圖:通過注意策略來激發(fā)學習動機,并順利進入“ARCS”相關策略環(huán)節(jié)。通過熟悉化的機械功和機械功率的激活,進行電功和電功率的目標定向,學生回顧機械功(機械功率)舊知,并遷移電功(電功率)新知。這不僅讓學生清晰機械功(機械功率)與電功(電功率)的異同點,而且也讓學生體會了在概念遷移過程中如何讓知識點間建立聯(lián)系。通過相關策略,激活舊知,聚焦新知,有助于厘清物理概念、明晰概念間的區(qū)別、增進對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
4.3? ? 自信策略——維持興趣
問題1:音樂噴泉中,有些燈亮,有些燈暗,說明什么?
設計意圖:通過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來維持學生的學習興趣,燈泡電功率大小可以通過亮暗來呈現(xiàn),滲透轉化法等科學方法,并為后續(xù)電功率影響因素的探究打好基礎(圖4)。
問題2:在音樂噴泉中,燈泡電功率的影響因素有哪些?
學生通過大膽猜想,方案設計,并進行討論交流、修正完善、實驗探究(圖5)。
設計意圖:對成功是否有期待是激勵學生的關鍵,學生通過對實驗方案的討論、交流、修正、完善……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評估分析中鍛煉了思維能力和批判能力,在動手實驗中獲得了挑戰(zhàn),并得出了電功率的影響因素,培養(yǎng)主動探究能力,增加主動學習信心,這是“ARCS”自信策略環(huán)節(jié)(圖6)。
4.4? ? 滿意策略——調節(jié)自我
問題1:假設音樂噴泉每場消耗電能由如圖7所示的電能表記錄,轉盤轉動了1440 r, 求:
①這場音樂噴泉工作消耗的電能?
②同時又記錄了如下數(shù)據:總電壓為220 V,總電流為10 A,問音樂噴泉工作時的總電功率?
設計意圖:進入“ARCS”滿意策略環(huán)節(jié),讓學生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一方面讓學生知道生活問題是可以通過物理知識來解釋的,增加滿足感;另一方面讓學生明白不要局限于知識本身,要用科學的眼光去了解科學、技術、社會、環(huán)境之間的關系,初步形成對自然界的整體認識。? ? ? ? ? ? ? ? ? ? ? ? ? ?問題2:音樂噴泉中有一些節(jié)能燈,工作時與白熾燈功率相同,但是節(jié)能燈比白熾燈亮得多,這是什么原因呢?
設計意圖:通過對電功率的研究,又出現(xiàn)一個與現(xiàn)有認知相矛盾的現(xiàn)象,引起學生的又一輪注意。當然,這個問題對于大多數(shù)學生來說,是稍難的問題。學生如果沒有思路,筆者會出示節(jié)能燈與白熾燈的信息,這是物理問題解決教學的策略之一,當然也是“ARCS”動機設計理論中的通過相關策略來聚焦自信策略。
5? ? 結束語
筆者利用“ARCS”動機設計模型進行初中物理問題解決的教學設計,將“ARCS”動機設計模型的四個策略在“電能”的教學設計中充分體現(xiàn),圍繞初中物理的學科特點,將激發(fā)動機、聚焦問題、維持興趣、調節(jié)自我等策略滲透到每一個教學設計中。培養(yǎng)了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提升了學生主動探究的能力和對知識的綜合運用能力,拓展了學生創(chuàng)造性和批判性思維,同時也取得了良好的教學效果,所任教班級的各項指標在區(qū)統(tǒng)考中都遙遙領先,學生也喜歡筆者的教學方法。
然而,對于大部分教師而言,“ARCS”動機設計模型能否成功實施,很大程度取決于教師對該模型以及對教材本身的領悟、理解、參透和創(chuàng)造性,這一點值得我們物理教師去實踐、探索和完善。
參考文獻:
[1]陳鋒.初中科學概念教學范式創(chuàng)新研究[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7:27-29.
(欄目編輯? ? 趙保鋼)
物理教學探討2020年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