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課堂教學設計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前提和重要保證;課堂教學設計的好壞直接決定著課堂教學效果的成敗。在小學教育教學中,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陣地,因此,打造高效課堂是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提升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舉措。隨著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理念的轉變及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教育教學中的一些老觀念、老方法已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以培養(yǎng)未來人才的“核心素養(yǎng)”為目標,研究和探索現代信息技術下的課堂教學設計是推進和深化新課程教學改革、提升課堂教學質量的重要保障。
關鍵詞:有效課堂;設計;提高;學習效率
中圖分類號:G6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3-9132(2020)10-0131-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20.10.065
課堂教學設計是課堂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教師對教學活動進行系統(tǒng)設計、規(guī)劃安排的具體方案,是進行教學活動的過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行動藍圖,是教學活動活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好的教學設計是學生獲得知識、培養(yǎng)能力、開發(fā)智力、激發(fā)學習興趣的、挖掘創(chuàng)新潛能的技術過程。課堂教學設計反映著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策略,反映著教師教學的軌跡。在新的課改實驗中,書本教材內容,課堂教學結構,學生學習方法和教師教學角色等方面都發(fā)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新課程改革強調,學生的數學學習要創(chuàng)造愉悅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自覺地學習,通過動手實驗、猜測推理、實踐驗證、合作探究等數學活動,來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
一、課前引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俗話說,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對于課堂教學來說,課前導入非常必要,也非常重要,它是課堂教學的第一環(huán)節(jié),起著引領、啟發(fā)學生思維、營造學習氛圍、激發(fā)學習興趣的重要作用。精彩的課堂導入猶如磁石,可以快速地把學生分散的思維聚合起來,給學生以靈感上的啟迪,收到良好的效果。它既不是一種可有可無的課堂花絮,也不是博人眼球的噱頭,而是成功開展教學活動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對于一堂成功的數學課來說,做好本環(huán)節(jié)尤為重要,它可以使學生的情緒快速融入到學習當中來,使教學活動的開展處于一種自然、和諧的氛圍中。蘇霍姆林斯基說:“讓學生把你所教的學科看作是最感興趣的學科,讓盡量多的少年像向往幸福一樣幻想著在你所教的這門學科領域里有所創(chuàng)造?!彼?,做好了本環(huán)節(jié),就可以帶領學生不知不覺中置身于數學的海洋,感受數學的魅力。在教學實踐中,我們可以使用講故事法、情境導入法、實物導入法、設疑導入法、操作導入法等方法,借助小視頻、PPT等媒體手段,巧妙地利用學生的好奇心理導入教學,為整節(jié)課營造一個濃郁的學習探知氛圍,促進有效教學。
二、聯系生活,創(chuàng)設激趣情境
數學學習最大樂趣就在于能用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一定要努力把數學學習和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緊密地聯系起來,使數學課堂教學貼近學生們的實際生活,教師的教學既要以課本知識為起點,不偏離教材,又要不受教材的禁錮,讓數學課堂生活化,讓數學走進生活。將生活問題數學化,體現出數學這門學科的應用價值,從而最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做好了教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系,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就會積極參與教學活動,他們會興趣盎然地用眼去觀察、用手去操作、猜想驗證、邏輯推理,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學會從數學角度去觀察事物、解決生活問題。學生在實踐動手的過程中通過親身感受和體驗所獲取的知識,往往記憶最為深刻,最能體驗到成功的快樂。這種把教學緊密聯系生活實際的做法,恰恰就是學以致用,能取得最佳的學習效果。在教學中我發(fā)現,直接傳授數學知識,雖然省時省力,但會讓學生覺得,數學學習枯燥無味,在學習上變得被動消極,只是為學習而學習,反而效果差。把數學學習生活化,最能直觀地讓學生感受到數學學習的快樂,從而愛上數學,并在學習中主動地觀察、思考、討論,體現出學生“在快樂中求發(fā)展,在發(fā)展中求快樂”的效果,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內動力,開發(fā)其學習潛能。在教學實踐中可以把所要教授的數學知識與日常生活中的真實事例直接結合起來進行教學,也可以借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創(chuàng)設情境,設置問題,使學用結合,完成教學。
三、精心設計,合作探究方法
著名的學習專家愛徳加·戴爾提出的學習金字塔理論表明,我們最常見的通過“聽講、閱讀以及圖片和聲音、示范”的方式所學到的知識,在兩周后的記憶保持率最高只有30%,效率非常低。通過“小組討論、做中學或實際演練”的學習方式,記憶保持率可以達到75%以上,而“教別人或者馬上應用”的學習方式所獲得的知識,效果最佳,可以記住90%以上的內容。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改變了傳統(tǒng)教學中的教師講得多、學生被動聽講、“灌輸式”低效課堂教學模式,使課堂得以翻轉,讓學生成為了學習的主人,學生積極參與,主動地去發(fā)現問題、探究問題、解決問題,在合作中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培養(yǎng)能力。這是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的“合作—探究”的互動式教學,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的過程中,領會和掌握基本的數學基礎知識,多方位獲得實際活動經驗。合作學習小組一般以4-6人為宜,要考慮小組成員的性別、年齡、性格特征、學習能力等因素。小組長對組內成員進行分工,分解學習任務、安排組織活動。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以問題為中心,開展討論活動、歸納總結學習內容、展示學習成果,完成學習任務,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動手操作、團隊協(xié)作、語言表達、指揮協(xié)調、觀察、比較、歸納、推理等多種能力。教師發(fā)揮好導演、點播、引領、評價的角色就可以了。這種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到了自豪與快樂,他們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悅,真正體現了以學生為主體。這就是有效的課堂、主動的學習。
四、注重過程,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
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點,要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必須使學生逐步形成創(chuàng)新的習慣,還要以知識技能的訓練為載體,以雙基的扎實掌握為基礎。因此,教學中要改變過去那種只強調模仿應用,只強調掌握解題套路,而忽視創(chuàng)新的做法。采取有效的訓練策略,通過有效的訓練,在學生牢固地掌握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前提下,逐步掌握學習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需要教師在教學中重視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多元思維,善于將所學知識與生活實踐緊密結合起來。教師要善于發(fā)現、并保護鼓勵學生的特異思維,對具有這種善于獨特的思考問題的學生及時地給予表揚及鼓勵。獨創(chuàng)蘊含在求異與發(fā)散之中,教師在課堂中要經常引導學生思維的拓展,學生才能體現超常的發(fā)揮。當然,教師也要重視設計出好的數學問題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些問題既要有針對性,又要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同時還要具有一定的數學價值。
五、捆綁評價,建立高效課堂
捆綁式評價的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可以更加自覺地學習,自覺養(yǎng)成學習的好習慣。組長帶領組員,慢慢地成長,進步,從而實現學習的自覺性,課堂的高效性。捆綁式評價的方式要多樣,如對于學習習慣的評價,課堂回答問題的評價,解題思路的評價,聽課習慣的評價,做題習慣的評價、小組合作的評價、小組展示活動的評價等,不能以某道題做的好壞作為小組本節(jié)課評價的基準,這樣做對于學習優(yōu)的學生是最大的不公平。只要組長對于組員在各個方面有了幫助或者支持就應該得到好的評價結果,捆綁式評價要輕終結性評價,重過程性評價,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表現做出評價。
六、動手實踐,課外延伸
動手操作就是讓學生動手去做,通過摸、擺、拼、剪等具體行動感知物體表象,思考形成認識,交流內化知識,是可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的一種有效的體驗性學習。因此,我在設計時應使靜態(tài)數學知識的學習活動化,特別是一些幾何知識的學習和中低段的學習要為學生預設較多的動手機會和活動空間,使學生在操作中思考,在動手中創(chuàng)新,在活動中體驗獲取知識的喜悅。同時,教師要注重課外知識的拓展延伸,讓學生把所學的知識運用到實踐生活中去,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最終使知識轉化為能力,把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落到實處。
七、重視反思,促進課堂效率
葉瀾教授曾說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一個教師寫三年的反思很可能成為名師?!薄敖虩o定法,貴在得法。教學是一門藝術?!币驗槲覀兘處煵皇鞘ト?,一堂課不會十分完美。因此我們各位教師每次上一節(jié)課,對自身在課堂中的教學行為及其潛在的教育理念,應該重新認識,深入的反思,對每一個教學設計,預設與實際相吻合,學生學習的情況,教師調控力度,課堂生成知識等方面認真進行總結,發(fā)現知識的規(guī)律性,在不斷反思中學習,要反思教師的教學方法,總結出本節(jié)課的亮點,積累成功經驗,回味課堂中的成功之處,總結經驗,這樣會使自己自身的教學方法越來越靈活,教學效率迅速提高??偨Y在課堂中的不足,并經常進行歸納分析,找到應對的方法,記錄下這些內容,對以后的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要反思學生的學法,教育教學是為學生服務的,教師在反思總結時,應該換位思考,站在學生的角度,調查學生在課堂活動中的疑問,或者學生在某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的獨特見解。教師一個記錄下這些教學環(huán)節(jié),為以后自己課堂教學提高打基礎,更加注重學生的數學實際生活,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總之,要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效率,我們必須以學生實際為出發(fā)點,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生學習的課堂教學情境,啟發(fā)學生通過合理的探究活動獲得數學知識,培養(yǎng)學生的邏輯思維,掌握學習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促使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富有活力地學習數學,在數學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學情,選擇合適、有效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大膽創(chuàng)新,這樣才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以后的教學中我要不斷實踐,不斷總結,不斷完善自己的教學方法,真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許本柯,劉洪濤,周曉娟.淺談教學是一門藝術[J].大家,2012(20).
[2]曾文婕.課堂教學設計[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責任編輯 萬淑蕊]
作者簡介:李文琴(1971.9—?),女,漢族,甘肅瓜州人,高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高年級數學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