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輝
因為疫情,宅家期間追了許多劇,其中最有感觸的當屬《我是余歡水》。
根據(jù)“二八定律”,成功者永遠不會超過20%,這就決定了大多數(shù)中年男人都是loser余歡水,其中也包括我。但相比余歡水,我慶幸自己還不夠慘。之所以有此慶幸,得益于我早早未雨綢繆,為自己成為loser做好一切準備。
歸納一下,余歡水的窘境主要源于三方面壓力:親友圈,職場,鄰居。或許因為大齡成家,已經(jīng)比較成熟,我們小家庭建立之初,我就頗有憂患意識。審視兩邊的親戚,大多是涼薄之人,嫉人有笑人無。所以我一開始就著力于劃清邊界,我家內(nèi)政不容他們干涉。我們的財政狀況,除非自愿披露,拒絕被打聽。諸如對于我們的工作不賺錢之類的評議,很歡迎七大姑八大姨提供改行門路,假如只是說說風涼話,請恕我將您拉黑,以后不再往來。
斷交了幾個親戚之后,我家的邊界格外清晰了,雙方父母都從未介入過我們的內(nèi)部事務。電視劇里余歡水被老婆娘家人鄙視這類事,沒在我身上發(fā)生過。也許有人背后鄙視過,不過我聽不到也無所謂。至于借錢,單身時期頗遇到過幾個賴賬的朋友,所以婚后誰借錢我們都不給。我掙得不多,但沒有一分錢是靠關(guān)系掙來的,失去幾個所謂的朋友,不會有多大心理沖擊。
職場之上存在一定程度的叢林法則。中年人之所以常受欺負,往往因為上司、同事認定了你不敢跳槽,必然只能逆來順受當忍者神龜。因此進入職場之初,我其實就在“深挖洞、廣積糧”,讓自己的消費水平明顯低于同等收入的同事,因而大多數(shù)時候,手里的余錢足夠三五年正常開支。近兩年,因為有了第二套房,極端情況下賣掉一套,即便再無其他收入,我們家都足以支撐到我退休。情況同事們都是知道的,沒有人過分利用中年人的“軟肋”排擠我。
或許因為謹慎消費的理念,當初買房選擇的小區(qū)檔次較低?!皞}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這句話很有道理,我們小區(qū)頗有些《我是余歡水》里那類惡鄰,凡事不論理,只論誰拳頭大、嗓門高。像余歡水那樣往自己頭上砸兩個啤酒瓶,固然能讓他們服氣,可這畢竟不是正常人的行為。何況假如手感把握不好,砸出個腦震蕩,恐怕因病致貧。唯一的對策只有學孟母三遷,中心城區(qū)白領(lǐng)住宅買不起,不妨到郊區(qū)尋找合適的居所。
余歡水這類中年男人,從童年蹉跎到中年,往往30歲上下是其相對的人生高峰。那時節(jié)其實他就應該對“二八定律”有所認識,知道自己中年成為loser屬于大概率事件。早作打算,“卡點前移”,到時候遇到的麻煩會少一點——當然有一點憋屈還是難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