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宇
高中生進行課外閱讀好處有很多。一方面可以開闊閱讀視野,積累廣闊而豐富的語文知識;另一方面,學生可以通過閱讀拓寬視野,豐富感知,陶冶情操,鍛煉能力,提升審美品位,獲得極致而愉悅的閱讀體驗。但受應試教育的束縛,許多學生并未真正享受到課外閱讀暢快之感,這根源于閱讀教學理念、方法的局限性。為了提高課外閱讀的有效性,語文教師勢必要打破常規(guī),突破困境,促使語文課外閱讀的順利開展。
1.學生課外閱讀量嚴重偏少。就當下的高中語文課外閱讀現(xiàn)狀而言,學生課外閱讀時間不足,閱讀量嚴重偏少成為主要的問題。很多教師與學生均認為,課內(nèi)閱讀應放在教學的首位,課外閱讀可有可無,這樣的理念導致了教師不注重課外閱讀,學生不踐行課外閱讀。加之,高中生課業(yè)繁重,學習壓力大,學生進行課外閱讀的機會更是少之又少。閱讀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閱讀量少不是一日可造成的,必須受到重視。
2.課外經(jīng)典閱讀常常受到冷落。受網(wǎng)絡低俗文化的沖擊,很多高中生沉迷于網(wǎng)絡文學的閱讀,對一些課外經(jīng)典名著類的語文閱讀敬而遠之。就當下的語文閱讀而言,很多高中生不再去圖書館借閱,而是通過手機、電腦等網(wǎng)絡平臺追尋網(wǎng)絡連載小說,甚至讀得廢寢忘食。網(wǎng)絡小說大都文化價值低,可讀性不強,久而久之,學生忘卻經(jīng)典名著,讓書架上的經(jīng)典名著落滿灰塵。還有的學生,竟然連中國四大名著都不曾涉獵,這必須引起關注。
3.課外閱讀缺乏一定的指導。課外閱讀與課內(nèi)閱讀一樣,需要教師進行恰如其分的指導,幫助學生科學閱讀課外讀物,掌握有效的閱讀方法與策略。但就當下的語文課外閱讀現(xiàn)狀而言,教師不注重課外閱讀指導、不注重學生閱讀方法傳授與閱讀習慣形成已經(jīng)司空見慣。例如,一些教師在推進課外閱讀讀物或者呈現(xiàn)閱讀方法時,往往不會遵循“差異性”“因材施教”的原則,而是“一刀切”,呈現(xiàn)難度一致的作品與整齊劃一的方法,這導致部分學生課外閱讀舉步維艱。
1.高中教師和學生均應該樹立正確的課外閱讀觀。正確的課外閱讀觀不僅需要學生樹立,教師同樣也要重視并樹立。首先立足學生實際,喚醒學生課外閱讀意識,激發(fā)興趣。一方面,可立足課堂閱讀教學,進行閱讀輻射,適當延展,根據(jù)所學內(nèi)容推薦課外閱讀書目。例如,在學習《鴻門宴》之后,向?qū)W生推薦課外讀物《史記》;在學習巴金的《小狗包弟》之后,推薦巴金名著《家》《春》《秋》;在學習魯迅的《祝?!泛螅?qū)W生推薦魯迅的《吶喊》《彷徨》《朝花夕拾》等作品。另一方面,在課堂上通過設置問題,激活課外閱讀的意識。如在《林黛玉進賈府》結(jié)束后,提出一些關于《紅樓夢》的問題,如“黛玉因何葬花?”引導學生在課后閱讀名著《紅樓夢》。其次,教師要增強課外閱讀的意識。一是鼓勵學生見縫插針進行課外閱讀,二是要讓學生養(yǎng)成“常去圖書館,常閱讀經(jīng)典名著”的習慣。學生去圖書館是一種自覺行為,需要教師的引導,教師可經(jīng)常推薦名著,督促學生借閱,進行廣泛閱讀。
2.充分利用多種資源,確保課外閱讀落到實處。針對學生課外閱讀量少、經(jīng)典名著常受冷落等一些比較常見的問題,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資源確保學生將課外閱讀落到實處。第一,利用教材中推薦的課外閱讀篇目,并適當增加。人教版高中語文教材中推薦的名著篇目有《論語》《家》《巴黎圣母院》《紅樓夢》《高老頭》《三國演義》《堂吉訶德》等。除了這些,教師還可給學生推薦《鄉(xiāng)土人生》《杜甫傳》《簡·愛》等課外讀物。第二,充分利用網(wǎng)絡資源豐富課外閱讀量。網(wǎng)絡是巨大的資源庫,教師可指導學生進入指定的學習網(wǎng)站,閱讀有營養(yǎng)、有價值的課外閱讀篇目。如建立網(wǎng)絡課外閱讀資源庫與交流平臺,讓學生在資源庫中搜尋名家名篇、國內(nèi)外文學名著進行閱讀,并在交流平臺上交流閱讀心得、方法。再如,可通過網(wǎng)絡讓學生走進中國古典名著?!墩撜Z》《左傳》《春秋》《詩經(jīng)》等著作對于學生來說缺乏吸引力,教師可鼓勵學生從網(wǎng)絡中搜尋與之相關的圖文解析,進一步感知名著。第三,利用影視資源激勵課外閱讀。一些電視欄目如《百家講壇》等對學生了解名家名篇十分必要。
3.組織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激發(fā)閱讀興趣。豐富多彩的課外閱讀活動,對學生課外閱讀意識的增強以及閱讀行為的改善具有重要意義。首先,教師應開辟第二課堂,在課堂中組織課外閱讀活動。很多學生不主動進行課外閱讀,很大的原因在于缺乏足夠的課外閱讀時間和機會。教師開辟第二課堂為學生提供了機會和平臺。在課堂中,教師可開展“師生互助”的閱讀活動。即教師與學生同時閱讀,營造氛圍。學生在閱讀時,教師可給予點撥與指導,幫助學生揭開迷霧,提升閱讀興趣。教師在閱讀時,可及時呈現(xiàn)精彩的閱讀觀點、閱讀內(nèi)容,與學生分享。其次,還可開展“課外閱讀資源分享”的活動,即師生、生生互換閱讀書籍,進行閱讀作品的分享性閱讀,這同樣激發(fā)了學生課外閱讀的興趣。再如,開展課外閱讀讀書比賽、展評比賽等。學生可將自己進行課外閱讀時所做的摘抄、所寫的讀后感與心得、自己認為十分有趣的書籍展示出來,供他人品讀,學習。
4.指導課外書目選擇與閱讀方法,形成閱讀習慣。教師的課外閱讀指導對于提高學生課外閱讀效率的影響是不可忽視的。首先,指導學生選擇科學的課外閱讀書目。很多學生不知如何選擇課外書目,于是便盲目地進行網(wǎng)絡小說的閱讀。鑒于此,教師有必要給出“高中生必讀的課外書目推薦”,形成表格,進行分類,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去選擇合適的書籍,進行紙質(zhì)閱讀,或者電子閱讀。如關于“人性探索類”的有《老人與?!贰兑靶缘暮魡尽?;關于“科幻世界”的有《海底兩萬里》《神秘島》等。在表格中,教師最好能注明,不同層次的學生理應閱讀的篇目,做到“因材施教”。其次,指導閱讀方法,助力閱讀習慣養(yǎng)成。如關于整本書的閱讀,有“故事梗概法”“線索歸納法”“關鍵人物梳理法”“思維導圖法”等;關于具體的閱讀策略,有精讀細讀策略,泛讀略讀策略,做摘抄、書中標注、寫讀書筆記、寫書評等策略,還有“故事續(xù)寫”策略等。毋庸置疑,教師指導的這些策略與方法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
高中生語文課外閱讀量直接影響著學生語文綜合素養(yǎng)的形成,必須加以重視。針對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學生閱讀量少、經(jīng)典名著不受重視、缺乏閱讀方法與習慣的指導等問題,教師要從不同方面,采取具有針對性的有效途徑來改善與解決。當然,課外閱讀現(xiàn)狀的改善不是一朝一夕可完成的,教師要在課堂實踐中不斷努力,不懈奮斗,以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課外閱讀習慣,為學生終身語文閱讀奠定基礎。
作者簡介:江蘇省泰州市田家炳實驗中學語文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