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江口電影院的黑暗中我們發(fā)現(xiàn):
正在受辱的主角,有幾分像
同學賈玲。
五個初二男生慌忙交換了眼神。
越來越像,隨情節(jié)演進,
這個追求自由、尊嚴的英國家庭教師
與傳說中相當隨便的女生
漸漸合體,發(fā)出共同的光
第二天起,我們以不一樣的
眼光持續(xù)跟蹤,觀測:
有一雙深邃眼睛的她照樣
逃課,不及格,奇裝異服
結交社會青年
轉(zhuǎn)學,再轉(zhuǎn)學。
但沒關系,另一個她活在
我們深深的愛與同情中
活在一頂名叫“簡·愛”的帽子下——
它由作者夏洛蒂·勃朗特,女演員蘇珊娜·約
克,以及這部譯制片中
李梓的嗓音共同構成。
伸到今天的帽檐,用30年輔助線,牽出的
長長彗尾:
它蓋過了羅沃德孤兒院的陰影部分
蓋過了桑菲爾德莊園的大火
蓋過了凜冽的荒涼的少年時光
一無所知的賈玲不知所終,小鎮(zhèn)男生都已肥胖
但世界的美好
總會到來。
[夜魚賞讀] 詩寫久遠記憶中的他者,很容易陷入旁觀的隔膜和自說自話,《賈玲的帽子》是有“我”之境的寫人,傳達出真切的現(xiàn)場感。所謂匠心,其實就是詩人具備了專注力,摒棄干擾,聚焦并挖出經(jīng)驗觸動最深的點,以此組合記憶中的原材料。楊章池的這首詩做到了,既有沉淀的厚味,又有即興的鮮活。
當年一起觀看熱映電影《簡愛》的經(jīng)歷,成為詩歌的肇始,也是詩性的切入點,由此誕生出了本詩最為核心的重要意象“帽子”?!懊弊印辈皇钦娴拿弊?,也不是簡單的隱喻象征,除了有讓人印象深刻的趣味調(diào)侃性,更是勾連歷史與個體命運摩擦的重要媒介,也是幾個少年青春期里的智識與情感,懵懂但真實。因為這頂“帽子”,原本他者賈玲與我們的青春才有了交集,才有了“深深的愛與同情”。作者沒有對“逃課,不及格,奇裝異服/結交社會青年”做進一步的解釋,更不做價值觀判斷,事物固有的復雜性因此得到了釋放。
詩中所涉及的那個年代的精神狀況,以及相應的教育觀念,當然是值得反思的。我也曾有過類似的經(jīng)驗,暗自艷羨所謂“壞”女人的艷麗與不羈,當年帶著罪惡感的艷羨,現(xiàn)在看很好笑。所以,某種意義上說,詩歌也是對時空的重新塑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