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一度熱衷于討論:為了變美,中國女人有多敢花錢。
化妝臺上面擺滿的瓶瓶罐罐,美容院動輒上千過萬的項目,只要對肌膚哪怕有些微的改善,她們就敢開卡、充值。微整容項目只要能夠變美,價格完全不成問題。
可目前的現(xiàn)實則是:中國的敗家老爺們兒,到底有多敢花錢。
根據(jù)2017年6月波士頓咨詢發(fā)布的研究報告,中國男性消費的種類和額度都在增加,中國的男妝市場以兩倍于全球均速的速度增長。2018年男士專用品牌的同比增速達到了56%,男性熱衷于美妝、整形、潮牌、電競、高端奢侈品……“他經(jīng)濟”伴隨著中國男性買買買勢頭迅速崛起。
1985年,中國臺灣作家柏楊出版了一本題為《丑陋的中國人》的書,目的是批判中國人的劣根性。2014年,《新周刊》覺得《丑陋的中國人》的批判,矛頭是指中國男人,遂以《丑陋的中國男人》為題,刻畫了徒有現(xiàn)代生活方式之表,內(nèi)心非常封建,與現(xiàn)代文明相去甚遠的中國男人群像。
如今,剛剛步入成年人之列的00后以及30而立的90后,作為“他經(jīng)濟”消費主體的他們,依舊丑陋嗎?
不,他們很精致。中國的男人開始悄悄的變了。從關注形象開始,愿意花錢打理自己的衣著和發(fā)型,每天平均花在整理儀表上的時間長達24分鐘;他們注重健康,出入健身會所和各種俱樂部;他們勤于學習,在自我不斷升級的路上不惜重金;他們也樂于享受生活……
陳丹青說,一個人的外貌就是他的人。從愛美開始的中國男人,或許離過去的丑陋,越來越不沾邊了。
本刊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