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龍眠山及李公麟籍貫歸屬地爭議問題

      2020-05-21 15:55:54吳章進
      關(guān)鍵詞:舒城李公麟桐城

      吳章進

      (安慶師范大學美術(shù)學院,安徽安慶246133)

      李公麟是北宋時期著名畫家,其白描繪畫被譽為“宋畫第一”。晚年因病歸隱家鄉(xiāng)龍眠山,所作《龍眠山莊圖》影響深遠(圖1)。然李公麟的籍貫及其晚年隱居的龍眠山所在地歸屬存在爭議。

      圖1 龍眠山莊圖

      一、龍眠山與李公麟籍貫歸屬

      (一)桐城說。主張龍眠山和李公麟籍貫在桐城的有:1.刊行于宋景德元年(1004 年)的佛教典籍《景德傳燈錄》一書有記載:“(大同禪師)與雪峰游龍眠,有兩路,峰問:‘哪個是龍眠路?’師以杖指之”[1]。這是作為山名的“龍眠”一詞最早記載。2.由南宋王象之編纂《輿地紀勝》有記載:“龍眠山,在桐城縣西北三十里,連舒城、六安、懷寧、太湖、黃梅”[2]1867。3.由丞相脫脫和阿魯圖先后主持修撰的《宋史·文苑六》載“李公麟,字伯時,舒州人。第進士,歷南康、長垣尉,泗州錄事參軍,用陸佃薦,為中書門下后省冊定官、御史檢法”[3]。4.明代官修地理總志,由李賢、彭時等纂修成書于天順五年(1461 年)的《大明一統(tǒng)志》載:“龍眠山,在桐城縣西北六十里。宋李公麟歸老,肆意此山巖壑間”[4]。5.明胡纘宗撰《嘉靖安慶府志》上載:“桐城縣北五十里,曰龍眠山”,又曰“龍眠以公麟名,故至今稱龍眠居士”。6.在清張楷纂修《安慶府志》中也有類似記載:“龍眠山,北五里。與華崖并峙”,“宋李公麟為泗州參軍,歸老于此,號龍眠居士,自繪《龍眠山莊圖》”[5]55。7.清康熙大學士張英對李公麟《山莊圖》中的景物考據(jù)多有涉及,而稍后“桐城派”姚鼐在《少邑尹張君畫羅漢記》一文中提到:“伯時龍眠山莊,在吾邑境,嘗入龍眠求其故址。”作者還在另一篇文章《游媚筆泉記》記錄桐城龍眠山中媚筆泉“或曰李公麟之垂云沜”[6]175-168。8.就近現(xiàn)代以來,持龍眠山和李公麟籍貫在桐城的學者和著作也有很多。其中有著名史學家李則剛認為《宋史·地理志》上記載李公麟是桐城人是具有說服力的,龍眠山莊也在桐城境內(nèi)可以考證。著名學者周蕪《試談畫家李公麟的生平及其創(chuàng)作》中也闡述畫家籍貫為桐城。近期具有代表性的論文是張澤國先生的《李公麟籍貫及其龍眠山莊考》,文章引用大量的典籍史料加以分析又以實地考察的方式對李公麟的籍貫和龍眠山歸屬地提出自己的觀點,認為龍眠山主體以及李公麟的籍貫均應(yīng)屬桐城。

      (二)舒城說。主張龍眠山和李公麟籍貫在舒城的有:1.在南宋地理總志《輿地紀勝》載:“龍眠山,在舒城縣西南八十里春秋村,如臥龍狀。邑人李公麟因取此山號龍眠居士”[2]1883。此注釋從目前資料來看應(yīng)是龍眠山屬舒城縣的最早史料出處。但在更早的史書《太平寰宇記》文中記載:“龍山在舒城,以山狀如龍形”?!褒埵驵l(xiāng),今號龍山,在縣西一百里,龍舒水南?!盵7]2500有龍山一說,但無龍眠山的記載。2.由清張祥云修,孫星衍等纂,參照吳道明的萬歷《廬州府志》、張純修的康熙《廬州府志》制定體例撰寫的《廬州府志》中,這時候出現(xiàn)了將龍山和龍眠山二說合一的說法,文中記載為“龍山,一名龍眠山,即龍舒山”[8]。3.《舒城縣文物志》“第五章.風景名勝”中,沿用了清《廬州府志》中的說法稱“龍眠山古稱龍舒山,在舒城縣南40 公里”,以及李公麟歸老于此的記載[9]。4.對于李公麟籍貫記錄較早的是成書于李公麟卒后不久官方主持編撰的《宣和畫譜》,書中明確將李公麟記作舒城人。5.在與李龍眠同時代相交甚密的黃庭堅《跋東坡書帖后》也多有記載:“廬州李伯時近作子瞻按藤杖,坐盤石,……亦一佳事?!庇帧栋蟽粽斩U師真贊》:“龍眠蓋廬江李伯時,頃與其弟德素、同郡李元中求志于龍眠山,淮南號龍眠三李也。”[10]6.有李公麟摹閻立本《諸夷朝貢圖》傳世。李公麟在此圖上有自題款識:“熙寧十年九月上浣舒城李公麟識?!?.在近代贊成李公麟為舒城人的有王伯敏著《中國繪畫史》等某些當代著述和一些近代學者的文章。如李安恒《李公麟在舒城之遺跡考》、湯雷《李公麟故里考》等。

      二、《龍眠山莊圖》描繪景點及畫家遺跡考察

      (一)在桐城

      李公麟晚年因病歸隱家鄉(xiāng)龍眠山所作《龍眠山莊圖》,蘇軾為之撰文,其弟蘇轍又為《山莊圖》賦詩20 首,并作《題李公麟山莊圖并敘》。此畫原作雖早已佚失,如今傳世分散各地之數(shù)本皆為后世摹作,但現(xiàn)藏于臺北故宮和北京故宮的兩件摹本較為完整的再現(xiàn)了原作面貌。蘇軾在《書李伯時〈山莊圖〉后》寫道“《山莊圖》,使后來入山者信足而行,自得道路,如見所夢,如悟前世。見山中泉石草木,不問而知其名”[11]600。其弟蘇轍的二十首山莊圖詩,就是圖中描繪的二十處景點介紹。由于近千年以來桐舒兩地無劇烈地震,山川面目基本未改。時至今日,《山莊圖》中的多處描繪景點在桐城龍眠山中可以尋找到類似實景,畫中一些景點名稱至今還在沿用。如作品中所繪觀音崖、瓔珞崖等勝跡在桐城尚存。據(jù)記載李公麟晚年歸隱的龍眠山莊在今桐城市西北7.5 公里的西龍眠山李家畈,今屬龍眠鄉(xiāng)雙溪村李莊。

      (二)在舒城

      在舒城方面,《山莊圖》中描繪“寶華巖”一景在舒城龍眠寨內(nèi)可以找到相似實景。李公麟家族的《李氏宗譜》以及李公麟墓在舒城有相關(guān)史料與考證。明吏部尚書李賢在《廬州李氏宗譜序》中說:“李公麟系南唐先主(李升)四世孫,隱舒龍眠、春秋間,為舒城李氏始祖,……序言中載:公麟公墓地在縣南五里盤石圩?!盵12]61盤石圩現(xiàn)位于舒城縣城東郊的城關(guān)鎮(zhèn)仁和村,圩內(nèi)原有三座樓墩相連,分別為大樓墩、二樓墩、三樓墩,最大一座為李公麟墓所在,其余兩座為其兄弟李公寅、李公權(quán)之墓地所在。

      據(jù)記載李公麟歸隱舒城建有歸來宅、清心亭、漩淵館等建筑。李氏在當時是舒城的名門望族,家業(yè)頗大,舒城政府2001 年在李公麟家族舊址建立一所以畫家為主題的仿宋代園林——飛霞公園。走進公園,左側(cè)入口就是放生池及清心亭,只是歷經(jīng)歲月的洗禮,是不是原有建筑不得而知。繞過曲折亭廊小路可以來到歸來宅與龍眠書院。龍眠書院始建于元代天歷年間(1328年),明清之際得以恢復(fù),1912—1949 年間毀于戰(zhàn)火。今天的書院是建公園時的仿古建筑,其內(nèi)有李公麟紀念館。

      另史料記載中位于舒城春秋山中有李公麟遺跡讀書堂、洗墨池,但現(xiàn)也難以確證。據(jù)言“讀書堂”毀于清朝戰(zhàn)亂,現(xiàn)存遺址早已變?yōu)榇呵锷搅謭霾俊T谖髂蟼?cè)有一方塘為流傳中的“洗墨池”,傳為李公麟當年洗筆刷硯的地方。據(jù)說當年李公麟曾于石壁之上手書“洗墨池”三個大字,但后毀于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深溝鑿槽,墾荒造林。

      三、當前研究中存在的問題

      梳理龍眠山及李公麟籍貫歸屬地爭議研究成果,可以看出造成分歧的原因:

      (一)從史料上看這一問題記載不一致。如《宋史》《明一統(tǒng)志》中李公麟籍貫為“舒州人”(古時舒州包括桐城、懷寧、潛山等地,不包括舒城),龍眠山在桐城境內(nèi)。而《輿地紀勝》《宣和畫譜》《畫繼》均作“舒城人”(古時舒城屬于廬州);而在《懷寧縣志》《廬州府志》《潛山府志》也都有記錄為是他們當?shù)厝恕?/p>

      (二)有的史料本身由于當時的歷史條件技術(shù)等限制,一些著作會存在不少的錯誤甚至出現(xiàn)記載相互矛盾的地方。如在南宋地理總志的《輿地紀勝》中關(guān)于“春秋村”在“舒城西南八十里”的說法,以及龍眠山的所在位置均有出入之處。

      (三)存在歷史和環(huán)境的復(fù)雜性。李公麟卒后不久,與廬州府舒城縣相鄰且同屬淮南西路的舒州易名安慶府,加上桐城和舒城本就兩縣交界,龍眠山橫亙于兩縣之間,而名人活動的范圍也較廣,這為研究帶來復(fù)雜性。

      (四)就近現(xiàn)代著作論述持舒城一方觀點來說,雖稱有多處李公麟遺跡可考,但有些也缺乏說服力和詳實的資料考察。如已發(fā)表的《李公麟在舒城遺跡考》中稱,在民間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了李公麟家族宗譜,上面明確記載一世祖為李公麟,文中還對李公麟后裔在舒城的記載也有說明,但這些并沒有給出詳實而又確切的證據(jù)[12]28-61。另據(jù)《舒城文物志》中記載:“李公麟墓位于古城鄉(xiāng)舒東村磐石圩之大樓墩”以及畫家本人在舒城留下的舊跡遺蹤歸來宅、清心亭、漩淵館,春秋山中讀書堂、洗墨池,來印證這是李公麟籍貫所在的又一處重要證據(jù)[13]。但葬地所在以及李公麟在舒城留下的一些遺存?zhèn)髡f來證明李公麟就是舒城人,這樣的論斷同樣也存在問題,畢竟名人死后葬于他鄉(xiāng)有很多案例,而所留遺跡也不能作為最直接斷定依據(jù)。

      (五)就持桐城觀點來說,雖然近代不少史學家論證李公麟的籍貫和龍眠山當屬舒州桐城,也對李公麟遺跡和龍眠山莊圖有所實地考察外,但都過于零碎以及缺乏確實可見的蹤跡,雖有龍眠山莊圖可作依照,尋找到所繪圖景的實地考證。但國畫的創(chuàng)作方式一般都是畫家經(jīng)歷山水后的意象創(chuàng)作,所以很難確定就是畫家具體取材的地方。這些導(dǎo)致缺乏有力的李公麟和龍眠山莊遺跡舊蹤的證據(jù),而顯得聲音較弱。

      (六)在最近發(fā)表的張澤國先生《李公麟籍貫及其龍眠山莊考》中有比較全面的論證和觀點。但文中又過多存在假設(shè)成分以及忽略一些重要的考據(jù)史實的問題。如在論述《輿地紀勝》中記錄李公麟為舒城人時,認為著作者沒有充分關(guān)注在李公麟卒后不久就進行了行政區(qū)域劃分舒州被易名為安慶府,舒州已不存在,就在沒有具體考證的情況下誤認為李公麟既不是安慶府人,自然也不是桐城人??僧敃r已經(jīng)沒有舒州這一行政區(qū)域,卻有一個稱“舒”的舒城在,于是“順理成章”地將李公麟的籍貫誤寫為當時隸屬于廬州府的舒城,然后再按這個思路在舒城境內(nèi)用龍山和龍舒山拼湊出一個龍眠山。這種推斷有一定可能但假設(shè)成分太多,難以讓人信服。文中同樣的推斷也體現(xiàn)在對《宣和畫譜》中記錄李公麟和龍眠山在舒城的問題上。作者認為這本著作是集體編寫的一部書,該書在內(nèi)容質(zhì)量方面也存在諸多缺陷。而像涉及畫家的一些細節(jié),如籍貫之類,沒有引起編者的太多關(guān)注,所以容易出錯也是可能的。這樣的否定難以讓人信服。還有作者認為古人署名的通行慣例是州名加姓名,從這點來否定關(guān)于李公麟以縣名舒城來署名的記錄也缺乏有力依據(jù)。加上對李公麟《諸夷朝貢圖》款識以及忽略黃庭堅的相關(guān)重要資料的記載而導(dǎo)致難以信服[14]。

      四、結(jié) 論

      綜上,雖然史料記載不一,但我們可根據(jù)現(xiàn)有的資料和實地調(diào)查采用比較分析的方法得出具有說服力的觀點。從對龍眠山記載的相關(guān)史料來看,宋初的佛教典籍《景德傳燈錄》書中最早記錄龍眠山位于桐城,在其后不同時期史料記載中對桐城的龍眠山的名稱、年代、范圍、位置、景觀、特點等記錄詳實,且基本一致。而舒城的龍眠山最早記錄為南宋地理總志的《輿地紀勝》,但記載有混淆不清、語焉不詳,甚至不能自圓其說的地方。直至清嘉慶八年(1803 年)的《廬州府志》,才有了“龍山,一名龍眠山,即龍舒山”的定義。從這些資料的比較來看龍眠山在桐城更為確實。加上李公麟所繪《龍眠山莊圖》中記錄的多處景點,至今仍能在桐城龍眠山境內(nèi)找尋到其跡象且有的描繪景點名稱仍在沿用,這些都可證明龍眠山主體應(yīng)該屬桐城。但舒城和桐城以山相鄰,龍眠山也有一小部分在舒城境內(nèi),也就是現(xiàn)在的舒城的龍眠寨。

      而李公麟籍貫應(yīng)是舒城人更為確切。從關(guān)于李公麟的籍貫較早記錄成書于李公麟卒后不久宣和庚子(1120年)的《宣和畫譜》明確將李公麟記作舒城人,與李龍眠同時代相交甚密的黃庭堅《跋東坡書帖后》《寫真自贊五首》《跋凈照禪師真贊》文中記載畫家籍貫為廬州人,以及李公麟在摹閻立本《諸夷朝貢圖》此圖上的自題款識“上浣舒城李公麟識”都可以明證,如有的學者認為這些是當時州縣劃分把舒州改為安慶府,已有的史料著作者錯把舒州寫成舒城的提法,未免有些牽強。加上李公麟及其家族在舒城留有遺跡較為完整,也有相關(guān)史料記載與考證,故李公麟為舒城人更有依據(jù)。雖然《宋史·文苑傳》及以后的一些正史也明確記載李公麟為舒州人,但顯然和李公麟籍貫為舒城的史料記載相比,顯得缺乏說服力。

      猜你喜歡
      舒城李公麟桐城
      宋 李公麟 五馬圖卷
      中國書法(2023年2期)2023-07-17 09:29:56
      李公麟《五馬圖》首度公開亮相
      桐城三祖?zhèn)饔浳膭?chuàng)作之差異探微
      天中學刊(2022年4期)2022-11-08 08:26:25
      淺析桐城歌的藝術(shù)特征
      黃河之聲(2020年10期)2020-12-07 09:08:33
      本期拉頁
      中國書畫(2020年7期)2020-09-18 08:20:30
      安徽桐城六尺巷
      堅持不懈的李公麟
      大別山區(qū)精準扶貧的做法、問題與對策
      ——以舒城縣開展精準扶貧為例①
      安徽舒城:“一元公交”惠民生
      中國公路(2017年16期)2017-10-14 01:04:32
      舒城查扣1881件不合格童車童床
      玩具世界(2017年8期)2017-02-06 03:01:41
      肇庆市| 镇坪县| 兴义市| 法库县| 获嘉县| 鲁甸县| 稷山县| 永顺县| 黄平县| 墨玉县| 定兴县| 绍兴县| 昭平县| 古浪县| 元谋县| 平安县| 东宁县| 安义县| 烟台市| 东乡县| 邹平县| 奉新县| 禹州市| 临朐县| 宁乡县| 潍坊市| 米林县| 澄迈县| 东至县| 靖西县| 阿城市| 凤山县| 大埔区| 江陵县| 大洼县| 靖江市| 和林格尔县| 沂南县| 探索| 兴业县| 石狮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