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超 高巍
【摘 要】人們收當前自身身處的環(huán)境刺激產生直接作用于自身的感官經驗,并且對這種刺激加以儲存、理解、組織和重新結構的過程形成了人類對空間環(huán)境的感知。個體在感知環(huán)境刺激的過程中具有主動創(chuàng)造性。人們通常無法將自己所感知環(huán)境得到信息與實際環(huán)境相吻合,因此需要憑借著過去接受環(huán)境刺激得到的經驗來判斷,并且反復的測試反應正確性。因此,環(huán)境感知是一個人特有的對環(huán)境的觀點、需求與目的。
【關鍵詞】環(huán)境刺激;感官;空間環(huán)境;環(huán)境感知
人們基于對過往的經驗、對周圍環(huán)境的關注、對接收信息的理解,對周圍環(huán)境的觀點,是空間設計的關鍵。文本將圍繞著感覺、知覺、視覺感知以及空間感知展開。感覺是人們通過身體感官收集環(huán)境刺激。知覺將人體接收到的刺激進行初步加工形成信息。設計師可以通過使用選擇性注意和知覺恒常性為用戶塑造和提升空間。視覺感知主要指人們通過眼睛對可見光范圍內的環(huán)境信息經過處理后理解個體與環(huán)境的距離和深度等關系??臻g感知之人們對環(huán)境的理解、判斷與互動,他是人們換區(qū)。認識、儲存、組織和回憶環(huán)境的方式。
一、感覺
人們每天都通過視、聽、嘗、觸與環(huán)境發(fā)生感性直接的關系得到了感覺,構成人們進行理解、想象和情感活動的基礎。感覺是人體知覺的第一階段,是人體對環(huán)境刺激的直接反映。
1.感覺的基本原理
心理學通過承受將感覺分為三類:外受(通過感覺器官感受環(huán)境的變化)、內受(對自身體內生理的變化的感知,如痛感、饑餓感)和本受(對自身位置、運動的感覺)。感覺是人類一切認知和思維活動的起點。設計師在進行空間設計時須考慮諸如圖像、顏色等方面的要素。
2.感覺的多通道
感覺依賴于感受器接受外界刺激而輸入信息的性質、強度和差異。每種感受器只對一種刺激特別敏感。感覺通道對應于各種感受器。做設計時,需要充分考慮使用者的利用多個感覺通道,提高人機交互的自然性和高效性。
二、知覺
知覺是將感覺加工處理后,對刺激過程的認識、選擇、組織和解釋。是對事物的形狀、色彩、光線、空間等不同特征組成的形象的把握。知覺分為三個階段:感覺(將物理能量轉化為化學能力被大腦所識別)、知覺組織(將個體的經驗、知識和接收的駛入信息整合成可識別的知覺)和辨別與識別客體(賦予知覺意義)
1.知覺的基本理論
知覺幫組我們了解和識記需要我們大腦選擇加工的刺激集合。知覺是將接收到的原始的感覺信息創(chuàng)建為一組含有意義的模式的過程。知覺是我們的大腦直接作用于人體器官對環(huán)境客體的認知,對刺激信息進行組織和解釋。
2.知覺與設計
知覺具有高度的主觀性,是一種最能影響設計的心理變量,影響人們對變量的解釋,如:距離、亮度等。設計師應以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知覺恒常的設計為目的。盡可能的去了解客戶眼中的世界,設計出客戶所想的產品。
人們依靠選擇性注意專注于選擇刺激,并與其他刺激區(qū)分開來,設計師可以利用選擇性刺激來吸引個體,將客體的注意力集中于設計的某一特定功能或方面上。設計師可以利用這一點增強空間知覺,使用顏色、物、技巧等在環(huán)境中創(chuàng)造知覺恒常性改變客體的觀念。但是這一切都要與客體理解環(huán)境的方向一致,體現了設計中著重關注的文化與人格。
三、視覺感知
視覺,將眼球接收到的環(huán)境的刺激傳到達到,形成辨識的過程,主要包括視覺接收與認知量大過程,主要涉及到光和顏色的視知覺兩大部分。
1.光視覺
光視覺,又稱為明度視覺,名都市視網膜接收到的光照射的強度的感受,他有兩個影響因素:光的強度和眼睛的適應狀態(tài)。光視覺最基本的知覺,對于普通個體而言,明度與顏色構成了視覺,明度同時是色彩的三大屬性之一。人對色彩的敏感也受到光視覺的影響。
視網膜上的椎體和桿體細胞對光敏感,影響人們由暗處到亮出和由亮處到暗處的兩種適應過程。他解釋了照明中光線不可以直接照射人眼,減緩能見度的下降。周圍環(huán)境的光強度也影響光視覺,同樣明度的物體,在不同明度差的背景中亮度差別較大,這邊是眩光產生的原因。所以燈光設計需要反復的測試,以達到最適合人們的數值。
2.顏色感知
人眼擁有三種對不同顏色敏感的感光細胞可以識別三種不同的顏色,即:紅綠藍。在設計中,顏色有三個主要屬性:色相、飽和度和亮度。色相決定的我們識別的顏色的種類,如紅色,黃色。飽和度用于衡量顏色的純度強烈或是緩和。亮度決定了顏色的深淺。
顏色的感知是視覺組成的一個重要部分,使我們可以更好的感知空間與物體。空間中顏色的亮度和飽和度影響情緒的變化,環(huán)境顏色影響我們對溫度的感知。顏色可以用來創(chuàng)造空間錯覺,這一領域龐大而多元,對人類影響深遠。
四、空間感知
盡管知覺以不同的形式輸入個體,大腦總會用知覺描繪出一幅畫面對周邊環(huán)境進行猜測。這樣的知覺在腦中呈現出或是自然風光,或是城市街道的景象,信息都會以意象或圖像的方式儲存在大腦中,并且在時候再現出來。我們試圖理解個體如何在與周邊環(huán)境的交互中進行儲存、檢索和使用信息,人們看待客體與環(huán)境的眼光并非恒定的。很多時候,個體處在一個環(huán)境中,并非使用視、聽、嗅來感知,而是借助內心感受它,人們即可接收環(huán)境信息,也可以通過個體經驗對環(huán)境產生情感反應。
1.認知地圖
幫助個體與環(huán)境更加有效地交互的關鍵在于了解個體是怎樣感知空間并將其概念化的。人們一般根據感覺信息、想象力和遇見建立認知地圖而構件導航空間,簡單來說,我們對空間的理解是基于我們與空間中對象的關系。通過頭腳,前后左右定位來了解三維空間環(huán)境的布置。同時解釋了為什么模型受到大多數客戶的喜歡,這有利于客戶對空間進行感知。
2.尋路
一般情況下,人們相較于構建認知地圖更善于尋路,然而,現在社會中超級建筑鋼筋水泥的城市叢林是尋路的問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設計師的關注,設計師需要找到更好的方法,使得導航更容易受人們使用。
參考文獻:
[1]學術期刊 《設計》 2014年7期?作者:湯強?篇名:《論感覺、知覺和聯覺原理在展示設計中的應用》
[2]學位論文 合肥工業(yè)大學 2016年?作者:彭建?篇名:《基于環(huán)境心理學的老年住區(qū)外部空間環(huán)境設計研究》
[3]學位論文 蘇州大學 2017年?作者:張明?篇名:《非Gamma中央頻段閾下閃爍刺激對空間注意影響的》
[4]書籍數據 《管理功效學》 2009年?作者:李森?篇名:《人的信息加工》
[5]書籍數據 《設計概論》 2010年?作者:楊先藝?篇名:《設計的思維》
[6]書籍數據 《設計心理學》 2015年?作者:余蓉 黃琳研?篇名:《環(huán)境設計與感知心理》
作者簡介:
李超(1997.06.15),男,漢族,山西大同,大連工業(yè)大學藝術設計學院,19級在讀研究生,碩士學位,專業(yè):藝術設計,研究方向:環(huán)境藝術設計。
(作者單位:大連工業(yè)大學 藝術設計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