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博
心血管疾病是目前我國第一位的死亡原因。超過40%的死亡歸因于心血管疾病,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死于心血管疾病,為人類目前的第一殺手。大部分心血管疾病實際上可以做到真正的可防可控。心血管疾病的防控取決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及危險因素的識別和干預。早在15年前公布的國際重大研究成果——INTERHEART研究中,就明確了心肌梗死的九大危險因素,研究發(fā)現(xiàn)90%的心血管疾病可以預測,而80%的心肌梗死可以預防。而其中一項非常重要的危險因素,就是今天要向大家著重介紹的“隱形殺手”——高血壓。
高血壓,本質上是血管內流動的血壓對血管壁的壓力超過了正常的范圍(靜息狀態(tài)下血壓超過140/90mmHg)。當血壓持續(xù)超過正常范圍,就會對身體的重要器官造成損害。然而盡管如此,大多數(shù)高血壓患者,尤其是在早期并沒有明顯的癥狀,或者癥狀輕微,如果沒有定期體檢,很多患者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血壓已經(jīng)升高,也就不可能得到干預和治療。當這些患者長期暴露在這個隱形殺手的魔爪之下時,心腦血管疾病風險就會明顯增加。
根據(jù)中國心血管病報告,目前我國高血壓患者高達2.45億。面對如此龐大的高血壓人群,大家可能要問究竟哪些人群更容易患高血壓呢?
首先就是遺傳因素。當一級親屬患有高血壓時,我們出現(xiàn)高血壓的風險就會成倍增加,一旦家族中有世代的高血壓患者,就需要更加提高警惕。
其次是年齡。隨著年齡的增長,高血壓的患病率直線上升。一項研究顯示,60歲以上人群的高血壓發(fā)病率高達三成以上。
上面的兩項危險因素我們無法干預,我們更需要識別的是那些可以糾正的潛在危險。
1.高鈉低鉀飲食:研究發(fā)現(xiàn)鈉鹽的攝入與血壓水平明確相關。當我們吃的越咸,越容易出現(xiàn)血容量的增加,而血管壁承受的壓力也就隨之升高。同時,高鈉飲食還會誘發(fā)神經(jīng)體液調節(jié)的異常,引起血管結構的改變,使原本有彈性的血管逐漸硬化,從而增加血管的阻力,引起血壓水平進一步的升高。
2.超重肥胖和缺乏運動:當體重明顯增加以及大量脂肪堆積時,人體需要通過增加心臟做功和循環(huán)血流量來滿足日益增長的代謝需求,而在此過程中,血容量和血管阻力的增加、胰島素抵抗、交感神經(jīng)及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tǒng)的過度激活,都會從不同的角度導致血壓持續(xù)高于正常水平。
3 . 過量飲酒:酒精對血壓的即刻效果,有時會出現(xiàn)暫時的降低,但若長期過量飲酒(男性每日飲酒超過4 0克,女性超過2 0克),則會引起血壓持續(xù)升高。
長期高血壓同樣會損傷眼底血管,患者多感到視力模糊和下降,嚴重者可發(fā)生眼底出血導致失明。
4.長期精神壓力:熬夜、失眠、長期緊張和焦慮,都會讓交感神經(jīng)呈現(xiàn)持續(xù)興奮狀態(tài),心臟也會時刻保持高強度的工作,同時再加上外周血管的明顯收縮,最終引起高血壓的發(fā)生。
動一動就喘不上氣——心臟受損
高血壓心臟病變發(fā)生初期, 患者多表現(xiàn)為勞累后的呼吸困難,隨著病情加重,可能出現(xiàn)端坐位呼吸困難、難以平臥, 以及雙下肢甚至全身水腫。部分患者隨著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進展和加速,還可能出現(xiàn)心絞痛,甚至心肌梗死。
惡心頭痛——腦部受損
長期血壓高于正??梢詫е履X部動脈變性,并形成微小血管瘤,動脈瘤破裂引起腦出血。此外,高血壓患者腦部小動脈痙攣引發(fā)的腦組織缺血、缺氧等,也是腦出血的常見原因。高血壓病導致的腦出血多在劇烈活動、情緒激動和用力排便等時刻發(fā)生,起病和進展急驟,以頭痛、惡心、嘔吐、躁動等為典型表現(xiàn),繼而出現(xiàn)意識障礙和昏迷等。除腦出血外,長期高血壓狀態(tài)還可能引起頸動脈和顱內動脈粥樣硬化,導致缺血性腦梗死的發(fā)生。
夜尿增多、泡沫尿——腎臟受損
血壓升高導致腎小球動脈內壓升高,從而使得腎小球長期處于高灌注、高濾過狀態(tài),持續(xù)的高壓狀態(tài)使腎小球出現(xiàn)硬化,誘發(fā)腎小管損傷。患者逐漸出現(xiàn)夜尿增多、蛋白尿(尿中泡沫增多)等,而到后期甚至出現(xiàn)少尿、浮腫等腎衰竭的癥狀。
等腎衰竭的癥狀。
視力模糊和下降——眼底受損
長期高血壓會損傷眼底血管,與高血壓導致腦部和腎臟病變的機制類似,高血壓眼底病變也是因為眼底動脈長期處于高壓狀態(tài)出現(xiàn)的病理生理學改變,常會經(jīng)歷血管收縮、血管硬化、血管狹窄、血管滲出等幾個病程階段。患者多感到視力模糊和下降,嚴重者可發(fā)生眼底出血導致失明。
胸背部劇痛——主動脈受損
主動脈長期處于高壓應激狀態(tài)下可能出現(xiàn)彈力纖維囊性變或壞死,血液從破裂的內膜進入血管中層,形成類似“夾心餅干”樣的改變,這就是主動脈夾層形成的過程。這是高血壓引起的最嚴重的并發(fā)癥之一,致死率極高。患者往往在用力活動或情緒波動等誘因下,突發(fā)胸背部劇烈疼痛,多呈撕裂樣,疼痛有時呈現(xiàn)游走性,隨著受累的范圍延展,出現(xiàn)相應重要器官的缺血表現(xiàn)。
充分了解有無高血壓病家族史,并盡早獲取血壓基線值。一旦確診高血壓后,及時完善靶器官功能評估,從而了解高血壓對身體的亞臨床損害。
1.心臟評估:心電圖可以有效發(fā)現(xiàn)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心律失常等可能的高血壓心臟病變。進一步的檢查包括超聲心動圖、運動試驗和冠脈CTA等,用以判斷心臟結構、功能和冠脈情況。
2.腦部評估:頭顱CT、核磁、頭顱血管影像學檢查(包括經(jīng)顱多普勒超聲、CTA、MRA)等有助于診斷是否存在腦部血管病變,從而確定有無腦梗死和腦出血。
3.腎臟評估:尿蛋白檢測對高血壓患者早期發(fā)現(xiàn)腎臟損害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可以檢測血肌酐、腎小球濾過率、血尿酸等以全面評估腎臟功能。
4.眼底評估:建議所有高血壓患者進行眼底檢查,必要時可以進行眼底血管熒光造影檢查以判別血管滲出情況或是否存在動脈瘤。
5.血管評估:包括頸動脈、主動脈在內的血管超聲檢查,有助于早期發(fā)現(xiàn)動脈粥樣硬化、斑塊形成。脈搏波速率測量、增強指數(shù)測量以及踝臂指數(shù)也在慢慢成為大動脈順應性診斷的工具之一。
說到控制血壓,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服用降壓藥物。確實如此。持續(xù)、規(guī)律的按照醫(yī)囑服藥可以將血壓控制在正常范圍,目前我們建議血壓控制在140/90mmHg以下,高?;蛘吣贻p患者可以考慮控制在130/80mmHg以下,而老年患者建議收縮壓控制在至少150mmHg以內。但除了降壓藥物,對付高血壓這個隱形殺手,還有“五大法寶”值得大家收藏和使用。
1.飲食:低鈉高鉀飲食是高血壓患者的首選。盡量做到每日鈉攝入量小于5克,鉀攝入量大于3100毫克。低鈉的方法顯而易見,譬如食用低鈉鹽,避免辛辣、刺激、重口味食物等。高鉀則相對復雜,需要選擇含鉀量高的蔬菜、水果、谷類等食物以充分獲取。
含鉀量高的蔬菜:油菜、菠菜、空心菜、毛豆、蠶豆、扁豆、茄子、西紅柿、苦瓜、南瓜等。
含鉀量高的水果:柑橘、橙子、蘋果、香蕉、草莓、獼猴桃、哈密瓜、桃子等。當然,同時合并糖尿病的高血壓患者在水果食用上要格外注意糖分攝入量是否超標,以確保血糖、血壓齊管控。
含鉀量高的谷物:玉米、小麥、高粱、芋頭、紅薯等。堅果、瘦肉、海鮮等也富含鉀元素,可以用于補充。
2.運動:“生命在于運動”這句話在高血壓患者中引申為“降壓在于運動”是再貼切不過了。研究證實,運動可以有效預防和控制高血壓,促進血液循環(huán)和降低膽固醇生成。建議高血壓患者每周運動3次~5次,每次30分鐘以上,以快走、慢跑、游泳、騎行等方式為宜。
高血壓患者運動最好避開晨起,因為早晨交感神經(jīng)張力較高,容易出現(xiàn)血壓晨峰,過度運動可能導致血壓突然顯著升高,可能出現(xiàn)急性心血管事件,反而得不償失。
3.保持良好心情和充足睡眠:平和的心境及安穩(wěn)的睡眠是身體處于平衡狀態(tài)的重要因素,因緊張、焦慮、疲憊等隨之而來的血壓升高自然不復存在。
4.減輕體重:調查資料顯示,積極控制體重可以顯著降低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和病死率。減重后的高血壓患者冠心病、腦卒中和腎損害的發(fā)生率大幅下降。這里特別提醒,減輕體重并非單單體重數(shù)字減少,而是體內脂肪容量的減少,后者已證實與血壓水平正相關。此外,青少年肥胖是未來發(fā)生高血壓的強有力的預測因素,因此控制體重從青少年開始至關重要。
5.定期監(jiān)測:建議患者測量雙上肢血壓(以較高一側的測量值為準),盡量平臥位測量,如無平臥條件,必須在安靜環(huán)境中靜坐5分鐘后進行坐位測量。推薦應用袖帶式電子血壓計。
待測量上肢盡量除去衣物、解除所有壓迫,使肘部與心臟處于同一水平。測量血壓前避免喝濃茶、咖啡等易引起交感神經(jīng)興奮的飲料,勿憋尿和憋氣。
大家現(xiàn)在已經(jīng)了解和掌握應對“隱形殺手”的全部攻略了吧?希望大家演習攻略后,在確保自身遠離危險的同時,也幫助周圍的潛在易患人群早日遠離高血壓的困擾及其帶來的各種靶器官損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