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二十一世紀,像世界上其他國家一樣,德國也建立了一個多元文化的社會,目前為止,大約有五分之一的人口有移民背景,在八千萬的人口中大約有五十萬的非裔德國人,他們主要生活在德國的大城市。作為德國的“少數民族”,他們豐富了德國的文學等各方面,但另一方面,他們也面臨著跨文化帶來的身份構建等一些挑戰(zhàn)。
關鍵詞:非裔德國人;種族;跨文化;貢獻與挑戰(zhàn)
每個國家都有一系列形容一個群體的詞語,暗含著不同的感情色彩,使用場合和時代也不同,比如對于在德國來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有Gastarbeiter,Migrant, Ausl?nder,Zuwanderer,Aussiedler等等。與自封的“Afro-American”或者“African American”類似,Afrodeutsche是由非洲裔德國人創(chuàng)造的術語。在自我定義中,非洲裔德國人試圖在或好或壞的共同經歷中找到安慰。即使更大的社會不承認他們的貢獻和文化,所有非洲裔德國人都覺得他們屬于一個強大而充滿愛的共同體
在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時,出生了一些種族混雜的兒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及非裔美國人。隨著戰(zhàn)爭的結束,美國更積極地尋求在德國長期駐扎。隨著美國軍隊變得更加具有種族包容性,杜魯門總統(tǒng)命令廢除了美國人的種族歧視武裝部隊,一些非洲裔美國士兵抵達德國并或短暫或長久的在德國南部建造了他們的家園。類似于法國萊茵蘭的占領,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非洲裔美國人在德國的存在產生了許多混血兒童。
國內研究的德語文學,其作者基本都是白裔德國人。非裔德語創(chuàng)作被記錄下來的也并不少,他們產生了很多文學作品,如《卡隆加的孩子,民主德國如何拯救了我》,這篇小說用第一人稱敘述,包括幾個插圖和一個納米比亞與東德的聯系的歷史時間表,講述了一個出生在德國,母親是納米比亞人的小女孩斯蒂芬妮的故事。她身體殘疾,被一個德國家庭收留。 該文中概述了斯蒂芬妮的收養(yǎng)家庭為防止她被送回納米比亞而陷入困境,以及在白人占主導地位的環(huán)境中成為黑人的日常問題。《被售賣了得夢想》 這本小說介紹了一位非洲婦女瑪拉,她來到德國尋求庇護,后來回到了加納。 她在德國生活了六年,小說講述了她在德國遇到的問題,在那里她無法幸福生活,甚至被迫賣淫。第一人稱敘事圍繞著破碎的夢想,誤解和移民問題?!段沂且粋€非裔柏林人,一個非洲人在德國非同尋常的生活》。這是一個年輕的加納男子的故事,他在法國學習,然后前往德國與他的德國女友結婚。它展示了一個試圖給家人提供更好生活年輕人的掙扎,而經常會問到家在哪里的問題,突出了今天生活在兩種(或更多)文化之間的許多人的生活現實。
盡管他們一定程度上參加和豐富了德國的經濟政治文化生活,但無論在哪個國家都不可避免的遇到移民,種族帶來的跨文化問題,這也使得非裔德國人面臨著一些挑戰(zhàn)。
在他黑格爾的歷史哲學的介紹中,黑格爾認為非洲以及“黑人”在“分析歷史”,知識,文化和技術發(fā)展的歷史之外,在分析歷史的辯證法中,在黑格爾那里,黑人沒有地位。黑格爾認為非洲不是世界的歷史部分;它沒有展示的運動或發(fā)展;我們正確理解的非洲是非歷史的,未發(fā)展的精神,仍然只涉及自然的條件。黑格爾在他的歷史辯證法中將黑人視為(白人,男性)歐洲人的對立面。黑格爾理想的歐洲人是自由的,合理的,理性的并且完全掌握著他的意志,但黑人是不自由的,不合理的,非理性的,缺乏意志的。從理論上講,黑格爾的黑人并不存在于辯證法中; 然而他又暗示著,黑人是白人的必要對立面,后者因此可以被確定是優(yōu)越的,文明的,主體的。1
在德國,在德國出生和長大的非洲裔德國人一直被誤認為是非洲人,即使經過很久的對話已經證實了他們德國的出生地,父母和非洲德國人的教育。盡管他們的背景各不相同,但他們仍然堅持共同的經歷:仍然不被當地人所認同。
非裔德國共同體仍處于形成發(fā)展階段,也失去了兩位最偉大的領導者和組織者,May Ayim和Audre Lorde,隨著現今默克爾帶領下的德國移民的趨勢,我們也可能看到“Afrodeutsche”一詞從使用中演變?yōu)椤癝chwarzdeutsche”。
注釋:
1Hegel, Georg Wilhelm Friedrich. (1956)The Philosophy of History. Trans. J. Sibree.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S. 286
參考文獻:
[1]Opitz, M., Oguntoye, K., & Schultz, D. (Eds.). (1992). Showing our colors. Afro-German women speak out. Amherst: The University of Massachusetts Press.
[2]Aukongo, S.-L. (2009). Kalungas Kind. Wie die DDR mein Leben rettete. Hamburg: Rowohlt. Ayim, M.(1997). Grenzenlos und unversch?mt. Berlin: Orlanda Frauenverlag.
[3]Darko, A. (1991). Der verkaufte Traum. München: DTV.
[4]Evans, J. K. (2006). Ich bin ein Black Berliner. Die au?ergew?hnliche Lebensgeschichte eines Afrikaners in Deutschland. Freiburg: Herder.
[5]Nejar, M. (2007). Mach nicht so traurige Augen, weil du ein Negerlein bist. Meine Jugend im Dritten Reich. Hamburg: Rowohlt.
[6]Ayim, M. (1995). Blues in schwarz-weiss: Gedichte. Berlin: Orlanda Frauenverlag.
作者簡介:
駱佩(1995.2---),女,湖北省武漢人,武漢大學日耳曼語言文學專業(yè),碩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