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歲的群體是肺癌高發(fā)群體, 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肺癌的發(fā)病率不斷攀升[2]。然而, 近年來受生存環(huán)境與生活壓力等因素的影響, 青年肺癌的發(fā)病率也以每年4"/>
金晶
【摘要】 目的 研究對比不同年齡段肺癌手術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方法 80例肺癌手術患者, 根據年齡段分為青年組(年齡<45歲, 32例)與中老年組(≥45歲, 48例)。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并落實手術方案, 包括全肺切除術、肺葉切除術、袖式肺葉切除術、部分肺葉切除術。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年齡、性別、吸煙史、合并癥)、病理類型(腺癌、鱗癌、鱗腺混合癌、小細胞癌與其他未定型)、原發(fā)腫瘤局部淋巴結遠處轉移(TNM)臨床分期。結果 兩組性別、吸煙史、合并癥占比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5.275、4.769、6.875, P=0.022、0.029、0.009<0.05)。青年組腺癌占比50.00%高于中老年組的25.00%, 鱗癌占比28.13%低于中老年組的56.25%,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青年組Ⅲb~Ⅳ期占比68.75%高于中老年組45.83%, Ⅰ~Ⅲa期占比31.25%低于中老年組的54.17%,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相較于中老年肺癌患者, 青年肺癌患者的合并癥較少、性別分布差異小, 以腺癌為主, 但惡性度更高, 多數患者就診時已步入疾病的中晚期, 臨床應重視青年群體的體檢工作, 做好疾病防控措施。
【關鍵詞】 肺癌手術;臨床病理特征;年齡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20.11.014
肺癌是危害人們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嚴重惡性腫瘤, 其發(fā)病率與死亡率高居惡性腫瘤的首位[1]。據相關調查顯示, >40歲的群體是肺癌高發(fā)群體, 且隨著年齡的增長肺癌的發(fā)病率不斷攀升[2]。然而, 近年來受生存
環(huán)境與生活壓力等因素的影響, 青年肺癌的發(fā)病率也以每年4.5%的趨勢上升[3]。目前, 及時采取有效的診斷與治療措施對改善肺癌患者預后、延長其生存期具有重要的意義[4]。本研究通過回顧性分析本院收治的80例肺癌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 并對不同年齡段肺癌手術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進行對比, 以期完善肺癌患者的診療方案, 為臨床診療工作提供參考?,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6年5月~2019年5月
本院收治的80例肺癌手術患者的臨床資料, 根據年齡段分為青年組(年齡<45歲, 32例)與中老年組(≥45歲,?48例)。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經病理檢查證實;本次研究內容已告知患者知情同意, 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嚴重肝腎功能障礙;傳染性疾病;術前有放化療史;資料不全。
1. 2 方法 根據患者的病情制定并落實手術方案, 包括全肺切除術、肺葉切除術、袖式肺葉切除術、部分肺葉切除術。
1. 3 觀察指標 ①觀察并對比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 包括年齡、性別、吸煙史、合并癥等情況。②對比兩組患者的病理類型, 腺癌、鱗癌、鱗腺混合癌、小細胞癌與其他未定型。③根據國際抗癌聯(lián)盟(UICC)與美國聯(lián)合癌癥分類委員會(AJCC)對比兩組患者的原發(fā)腫瘤局部淋巴結遠處轉移(TNM)臨床分期。
1. 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據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 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中老年組男36例(75.00%), 女12例(25.00%);年齡22~44歲, 平均年齡(34.5±8.5)歲;有吸煙史26例(54.17%);合并癥19例(39.58%)。青年組男16例(50.00%), 女16例(50.00%);年齡45~78歲, 平均年齡(64.5±9.6)歲;有吸煙史25例(78.13%);合并癥4例(12.50%)。兩組性別、吸煙史、合并癥占比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病理類型與TNM分期對比 青年組腺癌占比高于中老年組, 鱗癌占比低于中老年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青年組Ⅲb~Ⅳ期占比高于中老年組, Ⅰ~Ⅲa期占比低于中老年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肺癌是臨床最為常見的惡性腫瘤, 其患病群體逐年擴增, 且呈低齡化趨勢發(fā)展, 給人們的健康與生命安全帶來了巨大的影響。肺癌多見于中老年群體, 青年群體中相對少見。然而, 近年來受各種高危因素的影響, 青年肺癌的發(fā)病率也不斷攀升[5]。同時, 據相關研究報道, 男性肺癌的發(fā)病率高于女性[6]。本文研究中, 老年組男性占比高于青年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果可見, 老年男性仍是肺癌的高發(fā)病群體。目前, 肺癌流行病學調查顯示, 女性特別是青年女性肺癌的發(fā)生率明顯升高[7]。本次研究中, 青年女性高發(fā)病率符合上述特點, 可能與空氣污染、被動吸煙等因素有關。此外, 兩組吸煙史、合并癥占比對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老年患者受機體功能衰退的影響, 存在諸多合并癥, 其中老年肺癌繼發(fā)于COPD可能與以下因素有關[8, 9]:COPD患者普遍存在吸煙史, 而吸煙是目前公認的肺癌誘發(fā)因素;COPD患者呼吸道炎癥反復復發(fā), 致使支氣管黏膜上皮呈增生性變化, 繼而易發(fā)生癌變。
本文研究結果顯示, 青年組腺癌占比高于中老年組, 鱗癌占比低于中老年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可見青年肺癌患者的病理類型以腺癌為主, 而老年肺癌患者以鱗癌為主。與青年肺癌患者比較, 老年肺癌患者病情進展與出現(xiàn)遠處轉移的時間相對緩慢。部分學者研究中對30歲和<40歲的肺癌患者進行研究, 發(fā)現(xiàn)腺癌是其主要的病理類型, 且腺癌主要為周圍型, 具有侵襲力強、生長迅速、易出現(xiàn)遠處轉移等特點[10]。有學者[11]認為, 青年肺癌患者病理類型多表現(xiàn)為腺癌的原因可能與過濾嘴吸煙有關, 致使細小煙草致癌物質到達肺外周, 即腺癌為常見發(fā)病部位。此外, 一些研究發(fā)現(xiàn), 相較于其他病理類型, 在較少的基因損傷后會誘發(fā)腺癌[12]。研究結果還顯示, 青年組Ⅲb~Ⅳ期占比高于中老年組, Ⅰ~Ⅲa期占比低于中老年組, 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這可能與青年群體對于肺癌的認知與重視度不足有關, 繼而導致病情步入晚期[13]。因此, 青年群體應對肺癌給予高度的重視, 若出現(xiàn)下列情況應及時進行相關檢查:①原因不明的刺激性干咳, 且咳嗽性質出現(xiàn)變化[14];②正規(guī)的抗結核、抗感染治療無效;③反復持續(xù)胸痛與痰血;④無癥狀的頑固性胸腔積液;⑤孤立性肺部病灶, 特別是存在毛刺、分葉征象;⑥相同部位反復出現(xiàn)的節(jié)斷性肺炎, 肺部陰影長時間無法吸收與肺膨脹不全;⑦肺外表現(xiàn), 例如頭痛、聲音嘶啞、胸骨痛、肌力降低、肢體麻木等[15]。臨床醫(yī)師對青年肺癌進行診斷時應綜合其臨床癥狀與體征, 認真分析影像資料, 以便及時診斷, 早期治療。
總之, 相較于中老年肺癌患者, 青年肺癌患者合并癥較少、性別分布差異小, 以腺癌為主, 但惡性度更高, 多數患者就診時已步入疾病的中晚期, 臨床應重視青年群體的體檢工作, 做好疾病防控措施。
參考文獻
[1] 馬甜甜, 萬毅新, 石磊. 原發(fā)性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析. 實用癌癥雜志, 2019, 34(11):1835-1838.
[2] Kawakami H, Tanizaki J, Tanaka K, et al. Imaging and clinico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nivolumab-related cholangitis inpatients with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Invest New Drugs, 2017, 35(4):1-8.
[3] 張善淵, 王亮, 魯方亮, 等. 淋巴結轉移率與Ⅲa-N2非小細胞肺癌臨床特征和生存相關性研究. 中國肺癌雜志, 2019, 22(11):702-708.
[4] Wood DE, Kzzerooni EA, Baum SL,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 NCCN, 2018, 16(4):412-441.
[5] 廖金花, 錢和生, 李曉琴, 等. ≤40歲肺癌患者109例臨床病理特點及預后分析. 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9, 26(15):1096-1100.
[6] 張嬌, 賴遠陽, 孫盈, 等. 非小細胞肺癌淋巴結轉移與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的關系. 現(xiàn)代腫瘤醫(yī)學, 2019, 27(18):3238-3241.
[7] 常秀軍, 王子彤, 段勇, 等. 108例青年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分析. 中國腫瘤臨床與康復, 2018, 25(9):1029-1031.
[8] 殷清華. 手術治療的老年與青年肺癌患者臨床病理特征對比分析. 中外醫(yī)學研究, 2018, 16(19):52-53.
[9] 黃叢改, 汪少華, 李孟澤, 等. 45歲以下肺癌168例臨床病理分析. 臨床與實驗病理學雜志, 2018, 34(6):671-673.
[10] 狄文玉, 張群妹, 于建, 等. 青年肺癌與老年肺癌手術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對照. 中國民康醫(yī)學, 2018, 30(11):13-14, 58.
[11] 董雯婷, 陳嫻, 范艷妮, 等. 2005年-2015年非小細胞肺癌住院病例特征分析及趨勢預測. 中國病案, 2018, 19(5):44-47.
[12] Herbst RS, Morgensztern D, Boshoff C. The biology and management of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 Nature, 2018, 553(7689):446-454.
[13] 李鐳, 劉丹, 張立, 等. 6458例肺癌患者臨床特征及診療現(xiàn)狀分析. 四川大學學報(醫(yī)學版), 2017, 48(3):352-358.
[14] 楊慶, 孫愚. 非小細胞肺癌患者EGFR、EML4-ALK表達與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 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 2017, 34(4):582-584.
[15] 景玉婷, 代水平, 李為民. 低齡肺癌患者臨床及病理特征分析. 華西醫(yī)學, 2016, 31(12):1961-1966.
[收稿日期:2019-12-27]
作者單位:277101 棗莊礦業(yè)集團棗莊醫(yī)院病理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