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福泉
化學基本概念的教學是初中化學課程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是后續(xù)更深入的知識教學的基礎.初中化學課本中涉及的概念內(nèi)容比較多,不同類型的概念所適合的教學方法也會有所差別.教師應當結合具體的知識點選定合適的教學方案,并要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及時調整與轉變.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快速抓住概念知識的內(nèi)涵與實質,自身的學習能力和思維能力也會得到相應的提升.這才是概念教學應該達到的實施效果.
一、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背景知識
當學到一些相對簡單的概念時,教師可以以學生已有認知為基礎進行概念教學的推進.需要注意的是,教師要首先了解學生的知識水平,這樣才能使概念教學的針對性更強,學生對所構建的學習活動也會有更多的參與機會.教師可以設計層層深入的教學提問,透過設問過程來調動學生的背景知識,還可以利用學生的感性認知,因為這會讓學生產(chǎn)生更強烈的學習興趣和好奇,也會促使其積極融入到相應的學習互動中.在這樣的背景下,學生才會更快地在頭腦中構建對概念的理解與認知,學習的綜合效率也會更高.
比如,在教學《金屬材料》這一節(jié)的內(nèi)容時,在對于“鐵”“鋁”這些典型金屬材料展開學習時,教師首先要讓學生從了解這些物質的概念界定入手.考慮到學生在生活中普遍見過這些金屬,因此,教師可以和學生展開趣味化的交互活動.
在教學時,我首先拿起一塊鐵,并向學生提問:“你們看到的鐵有什么特點?”學生普遍答出:“銀白色、堅硬.”然后我又拿出一塊金屬鋁,并且提出問題:“大家再看看這個是什么?它又有什么特點?”學生思考后普遍回答:“銀白色,柔軟.”這時我強調:“不是鋁柔軟,柔軟是相對于鐵而言的.”緊接著我再次提出問題:“大家再看一看我手中的電線,它是什么材質的?”學生答:“鋁線.”我說:“結合大家的實際生活,同學們想一想鐵線、銅線導不導電?”學生答:“導電.”
就這樣,透過這種層層推進的師生互動,學生能夠對這兩種很有代表性的金屬物質的性質有一個基本的了解.這個教學過程充分利用了學生的背景知識,概念知識也因此在課堂上變得更加輕松有趣.
二、有效設計概念的比照教學
當遇到一些相似和相關聯(lián)的概念教學時,教師可以有效采取概念的比照教學.這能夠讓學生建立對這些概念的認識,并且能夠有效幫助大家區(qū)分概念之間的差別.初中化學課本中學生經(jīng)常會遇到一些相似或者相關聯(lián)的理論知識,這也是學生非常容易混淆的部分.在遇到此類概念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比照學習的基礎上區(qū)分概念之間的差別,這樣可以讓大家更快地掌握每一個概念的實質,還能加深學生的理解程度,提升概念教學的整體效率.
比如,在講到《燃燒和滅火》這一章節(jié)的內(nèi)容時,當講到“加熱”“點燃”這兩個概念時,如果老師分開講“加熱”和“點燃”,那么學生在學完之后很容易對二者產(chǎn)生混淆.比如,從定義的角度來看,加熱是指熱源將熱能傳給較冷物體而使其溫度升高的過程,點燃就是使物體燃燒.教師如果僅僅從這個角度做分析,學生很難將二者區(qū)分開.對此,教師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大家將這一組概念進行比照,從而能更好地對二者的性質加以區(qū)分:加熱的過程需要始終靠近熱源,而點燃不需要,甚至只需要一瞬間.有了這樣的分析解讀后,學生可以快速在頭腦中建立認知,并準確區(qū)分二者的差別.這才是概念教學要達到的良好效果.
三、利用多媒體輔助概念教學
在針對某些概念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進行輔助教學,這可以讓抽象的概念變得生動直觀,化解學生的認知障礙,從而使概念教學的綜合效率更高.對于微觀層面的化學知識而言,這既是課程教學中的一個難點,也是學生容易產(chǎn)生認知障礙的部分.為了化解教學難題,教師可以在教學組織方法上進行調整與變化,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就是一個很好的嘗試.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xiàn)一些與內(nèi)容相關的圖片,或讓學生觀看一些動圖、動畫內(nèi)容,使學生可以在頭腦中快速建立對于微觀知識的認知.這樣的教學方法不僅會讓學生產(chǎn)生更深入的學習印象,學生的認知障礙也會很快消除.
比如,在講到《物質構成的奧秘》單元中關于“原子的結構”的相關內(nèi)容時,教師在向學生簡單說明原子的各項組成之后可以借助多媒體向學生進行具體化的結構和形態(tài)展示.在此期間,教師不僅可以通過圖片的形式對分子、原子的結構進行剖析,還可以通過Flash動畫的形式對分子、原子的運動狀態(tài)進行演示.這會讓學生產(chǎn)生非常直觀的學習印象,學生也會因此可以快速認識到分子和原子的結構特征,了解它們的運動狀態(tài),并在這個背景下快速建立對相關概念知識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