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承穆 劉娜
血脂是血液里面中性脂肪和類脂的總稱,廣泛存在于人體中,是生命所必需的物質。一般說來,臨床中提及的血脂主要指甘油三酯和膽固醇。
高血脂癥病因分為原發(fā)性和繼發(fā)性兩大類。
原發(fā)性高血脂癥主要指參與血脂代謝的基因突變導致的血脂異常,例如,家族性高膽固醇血癥等。
繼發(fā)性高脂血癥是最常見的血脂異常,泛指由不良生活習慣、藥物和疾病等導致的血脂異常。不良的生活習慣包括不科學的飲食結構(大魚大肉,或非常低的脂肪攝入)、過多飲酒、缺少運動,肥胖等。另外,糖尿病、甲狀腺功能減低、腎病綜合征、肝臟疾病等以及某些藥物也可導致血脂異常。
高脂血癥危害大
高脂血癥的危害是隱匿、逐漸、進行性和全身性的。高脂血癥最重要的也是直接的損害是加速全身動脈粥樣硬化,因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動脈供血、供氧,一旦動脈被粥樣斑塊堵塞,就會導致嚴重后果。
動脈硬化引起的腎衰竭等,都與高脂血癥密切相關。大量研究資料表明,高脂血癥是腦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臟猝死等的危險因素。因此,不要以為高脂血癥沒有癥狀,就沒有必要治療。及早干預才是上策。
大家都認為,少吃,或不吃肥肉血脂就不會高。高脂血癥必須嚴格控制飲食,但是,實際上并非如此。因為氨基酸、糖、脂類它們之間的代謝有著廣泛的聯(lián)系。攝入的大米、白面等淀粉類食物,在經(jīng)過消化作用后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分解合成轉變成脂肪。
而雞蛋、魚等蛋白質食物在體內分解成氨基酸,氨基酸經(jīng)過生物轉化可轉變成脂類及糖。因此,控制主食和蛋白質的攝入量是很有必要的。
膽固醇的來源不僅僅是肥肉。我們血液中的膽固醇有兩個來源,一個是飲食攝入,占比不足三分之一;另一個是肝臟合成的內源性膽固醇,占比至少三分之二。飲食攝入的膽固醇在小腸吸收入血液;肝臟合成的膽固醇也不能直接進入血液,會隨著膽汁進入小腸,再吸收入血。因此,血循環(huán)中膽固醇水平高低會受到兩個因素的影響,即肝臟合成膽固醇的能力和小腸吸收膽固醇的能力(實際上問題并非如此簡單,人體對膽固醇的清除能力也是影響膽固醇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
肝臟合成膽固醇的數(shù)量與腸道吸收膽固醇的數(shù)量并不是相互獨立的兩個過程,而是互相影響、此消彼長的關系。如果飲食攝入膽固醇增多,肝臟合成膽固醇就會減少;如果飲食膽固醇攝入減少,肝臟合成膽固醇就會增多。通過這種機制,將血液中膽固醇維持在一個相對穩(wěn)定的范圍內。因此,一般情況下飲食中膽固醇的含量對血循環(huán)中膽固醇水平影響并不大。如果您一點膽固醇也不吃,肝臟也會合成足量的膽固醇。
查血脂前應禁食12小時
通過抽血檢查血脂,主要查:總膽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4項指標。目前主要還是采用空腹抽血檢查的方法。
建議抽血查前2周內保持慣常的飲食習慣和體重,采血前一天不進行劇烈活動,禁食12小時后至少休息5分鐘再坐位采血。
抽血查上述4項指標,是了解自己血脂水平的重要步驟,但不能因為自己的血脂水平在化驗單上的正常值范圍內就高枕無憂,要及時就醫(yī),請醫(yī)生根據(jù)血脂水平、年齡、性別以及是否有抽煙史、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來綜合判斷。
飲食控制對高甘油三酯療效佳
血液中的甘油三酯的主要來源是食物,參與人體內的能量代謝,為生命的存在提供能量。
膽固醇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是合成細胞漿膜、類固醇激素(包括維生素D等)和膽汁酸的重要原料。與甘油三酯不同,人體內的膽固醇主要是人體細胞自身合成的,特別是肝臟細胞在膽固醇的合成中發(fā)揮重要作用。
因此相比之下,飲食控制對高甘油三酯血癥的療效更佳。
運動加飲食降低壞膽固醇
要想血脂正常,不三高,一方面要管理好飲食,另一方面要邁開腿。運動雖然不能直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但是如果和飲食控制相結合,或者體重降低的情況下,運動可以降低低密度脂蛋白中小而致密的脂蛋白微粒,可減少心臟病的危險。所以,運動對降血脂是非常有益的。
運動是唯一無副作用升高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的方法,但是要持續(xù)12周以上才能有效果。一旦高密度脂蛋白升高了,就能源源不斷清掃血管,防止動脈粥樣硬化和心血管疾病。
因此我們說:運動飲食相結合才能降低壞膽固醇。
(蔡承穆,北京中醫(yī)藥大學東直門醫(yī)院博士 劉娜,北京普祥醫(yī)院主治醫(y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