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開始回歸大眾視野,傳統(tǒng)文化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比如書法全面進入中小學課堂,統(tǒng)編教材及考試范圍中古文和詩詞的比重增加等。然而,面向青少年的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教育讀物卻顯得捉襟見肘。濟南大學文學院陳靜教授等編著的《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藝術讀本》由山東美術出版社于2016 年出版,是一部難得的寫給青少年的傳統(tǒng)文化普及叢書,嚴謹考究之中不失通俗與趣味,力求精華之中不失多元與豐富。本書具有以下幾大特色。
一、脈絡清晰,條理清楚
本書以時代為序,按照中國歷史的不同時期分為上下兩冊。上冊《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藝術讀本:先秦—唐》呈現了先秦、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這四個時期的藝術史和藝術成就,下冊《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藝術讀本:五代—清》呈現的是五代、兩宋、元、明、清這五個時期的藝術史和藝術成就。每個時期的內容又分為時代背景、藝術代表、藝術史判斷、圖文講解、漫畫等模塊,點面結合,循序漸進,十分適合理解能力有限的青少年。
二、圖文并茂,內容豐富
本書用嚴謹專業(yè)且生動活潑的文字和精美的實物插圖,講解了書法、繪畫、雕塑、工藝等中國經典藝術的相關知識,并輔以漫畫來戲說藝術現象。插圖的選擇也別具匠心,都是各個歷史時期極具代表性的國寶級文物,如唐代周昉的《簪花仕女圖》。作者從青少年的視角,以圖為媒介,細致入微地進行解析,把中國古典藝術中最精華的部分繪聲繪色地一一呈現出來。
三、語言詼諧,形式活潑
本書采用了符合兒童心理學的語言,將枯燥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講述得詼諧有趣,頗具可讀性。比如作者在解說顧閎中的《韓熙載夜宴圖》時,這樣描述道:“《韓熙載夜宴圖》是一幅‘間諜畫。畫中主人公韓熙載,是南唐(‘十國中的一個)高官,但皇帝不信任他。有一晚,皇帝派宮廷畫師顧閎中潛入韓熙載的家,正巧,韓熙載在大擺宴席,聽曲觀舞。我們不知道顧閎中躲在何處,但當時肯定不能作畫,《韓熙載夜宴圖》是他后來憑記憶畫出來的!”
最具趣味性的是,作者在每章之后放棄了中小學生讀物常用的思考題模式,而選擇插入他們喜聞樂見的漫畫來討論藝術現象,比如“鼎”“三?!薄耙耘譃槊馈钡?,既幫助小讀者回顧了前面的內容,又用他們最熟悉的方式“幽了古人一默”。
四、裝幀設計別具匠心
這套讀本的裝幀和頁面設計充分考慮了青少年的閱讀習慣,32開的開本,每冊100 多頁,小讀者拿在手里輕松易讀,也避免了一些精裝大開本讀物帶來的閱讀上的畏懼感。此外,作者在圖文的呈現方式上也頗費心思,比如講解黃筌的代表作《寫生珍禽圖》時,特意將圖中的蟬、蜜蜂、龜、鳥進行了放大,連蟬和蜜蜂的翅膀紋路都清晰可見,這無疑有助于激發(fā)兒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綜上所述,《中小學傳統(tǒng)文化藝術讀本》是一部優(yōu)秀的普及傳統(tǒng)文化的通俗讀物,設計精巧,富有趣味性;能夠潛移默化地提升青少年的審美,讓青少年在認識和理解藝術的過程中,形成對這個世界的積極看法;讓原本古板、嚴肅、晦澀的傳統(tǒng)文化知識煥發(fā)出獨特的光芒,堪稱是一座引人入勝的書本里的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