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論愛欲作為Eros的本性
      ——重思《會飲篇》中柏拉圖與前五人之爭

      2020-06-01 11:38任珈瑄
      關鍵詞:愛欲欲求本性

      任珈瑄

      (武漢大學 哲學學院,湖北武漢 430072)

      在《會飲篇》的六篇贊詞中,Eros大多是以希臘神話的形式而顯現(xiàn)。但就Eros本性而言,一方面,它由神話故事顯明自身,另一方面,其自身也為神話的故事性而被遮蔽。因此,為了揭示Eros自身的思想,就需對神話進行去蔽,追問Eros其自身存在的特性。①

      一、何謂Eros?

      “Eros”一詞源自于古希臘語“ερωξ”②,它指一切強烈的欲望。“Eros”作為欲望,具有欲望的本性。就欲望自身而言,一方面,它表現(xiàn)為自身的渴求和滿足,另一方面,在“Eros”表現(xiàn)為欲望的渴求和滿足的同時,還表現(xiàn)為一種意向行為,即朝向某個人或物。人欲望某人某物,就是人要某個對象。這意味著,欲望不能通過欲望自身來滿足,而是需要通過對象才能滿足自身。

      但Eros不僅僅是指一切強烈的欲望,它還特指“愛欲”。在古希臘時期,“Eros”既不是中世紀的上帝之愛,也與近代的友愛相區(qū)分,它是人對某個對象強烈的愛欲,尤其是對性愛對象的一種欲求。一方面它表現(xiàn)為對對象肉體上的欲求,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對對象精神上的欲求。當愛欲對對象的欲求超越了肉體時,性的部分將從愛欲中被剝離,從而升華為純粹的精神欲求,如美德等。

      不同于愛欲的語義,“Eros”一詞在希臘神話中,還是“愛神”或“愛的使者”的專有名詞,其形象也一直有所演變。在希臘神話中,愛神Eros相當于羅馬神話中的丘比特。在荷馬史詩中,Eros尚未化為精靈,只是表示求婚者強烈追求的一種渴望。在赫西奧德的《神譜》中,Eros是混沌的兒子,是最原始古老的神。隨后又演變?yōu)榕癜⒏ヂ宓姨嘏c戰(zhàn)神阿瑞斯的兒子,其主要伴侶是波索斯和希美洛斯(欲求和渴求)。在亞歷山大的詩歌中,他又演化為一個淘氣的孩子。而在古代藝術作品中,Eros被描繪成長有翅膀的美少年。最后,到希臘化時代已演變成為一個嬰兒。

      Eros除了形象上的演變外,它的作用在歷史上也有不同的規(guī)定。在宇宙生成的神話中,將黑夜和混沌區(qū)分開來,是生成為大地和萬物的力量。在奧菲斯教派中,Eros是通過結合而產(chǎn)生不朽神族的神靈。在赫西奧德的《神譜》中,宙斯想從事創(chuàng)造時就變?yōu)镋ros。而宇宙演化論中,恩培多克勒認為“愛”和阿弗洛狄特女神是結合對立、結合萬物為一體的力量。自然哲學家通常將Eros的“性”的特點,當作婚姻和生育“第一推動者”[1]。

      由此看來,“愛欲”和“愛神”③構成了“Eros”的兩種基本含義。

      二、《會飲篇》中前五個人所言說之愛的內涵

      在《會飲篇》中,首先由前五個人對“愛的本性”進行了規(guī)定。事實上,這五個人對愛的言說包含了古希臘時期對“愛的本性”的普遍規(guī)定④。而柏拉圖所說的愛是在否定前五個人的基礎上才得以顯明的。因此,為了說明柏拉圖所言說的愛的本性,必須要對前五個人所指涉的愛的規(guī)定進行思考。

      (一)斐德羅的觀點:Eros是時間和精神的開端

      Eros是最古老的神?!案鶕?jù)Hesiod記載,首先出生的是混沌,隨后便有了地球和Eros?!盵2]462Eros不僅沒有父母,而且生于混沌。與此同時,Eros還是第一個被創(chuàng)造出來的神。

      Eros會激發(fā)有情人天性中最好的品德。Eros作為最偉大的神,會給予人們最美好的事物。這個最美好的事物既不是金錢也不是名利,而是給予人們一個好的愛人。擁有一個好的愛人會使人們根據(jù)不同的行為產(chǎn)生不同的感覺。他們一方面會“對羞恥的行為產(chǎn)生羞恥感”,另一方面也會使人“對好的行為產(chǎn)生自豪感”[2]463。在愛情中,人們會對自己羞恥的行為,即懦弱、愚蠢這類行為而感到羞愧。對自己好的行為,即正義、勇敢等善的行為而感到自豪。這是因為,人們往往在所愛的人面前不僅不愿暴露自己不好的一面,還渴望在所愛的人眼中展現(xiàn)自己最完美的樣子。這樣一來,為了得到愛人的贊賞與敬佩,人們會變得如荷馬史詩中的英雄那樣勇敢。⑤而這種勇敢,不是后天培養(yǎng)的,而是本身就存在于其天性中,是愛情將它激發(fā)了出來。因此,Eros會激發(fā)有情人天性中好的品德,是人類的精神的開端。⑥

      (二)鮑薩尼亞的觀點:精神之愛與肉體之愛

      與斐德羅不同,鮑薩尼亞認為在希臘神話中,Eros分為兩種,即一個是“天上的Eros”,另一個是“人間的Eros”。為了確認哪一個Eros真正值得贊頌,鮑薩尼亞對其進行了進一步的區(qū)分?!疤焐系腅ros”和“人間的Eros”因各自行為所產(chǎn)生的后果而相區(qū)分。就行為本身而言,它既沒有好壞之分,也沒有高貴與可恥之分。而將行為進行區(qū)分的標準,不在于它本身,而是在于這一行為所產(chǎn)生的結果是好的還是壞的。就Eros而言,也是如此。

      “人間的Eros”追求肉體之愛,是不值得被贊頌的。這不是因為其他什么,而是由它行為所產(chǎn)生的后果決定的。肉體之愛既存在于男人與女人之間,也存在于男人與男人、女人與女人之間⑦。它以性欲的滿足為目的,通過身體的交媾來實現(xiàn)純粹的肉體感官的愉悅。在行為的表現(xiàn)上,首先它“愛肉體大于愛靈魂”[2]466。這是因為,這種愛不但只想追求身體的自然極限的最大和最高的快樂,而且只以性欲的滿足為唯一目的。同時,它也會愛上愚蠢的人和未成年人。這在于它只追求肉體之愛而無精神性的渴求,所以它對自身和性愛對象既無品德上的規(guī)定,也無智慧上的規(guī)定。不僅如此,它還會在“對方肉體衰老時離去”[2]468。肉體作為感性的事物是會不斷發(fā)生變化的,由此這類愛也會隨著肉體的變化而變化。鮑薩尼亞認為,以上的行為屬于不好的德行,這樣不僅會敗壞愛情的名聲,還會遮蔽愛的本性。因此,追求肉體之愛是可恥的,“人間的Eros”是不值得被贊頌的。

      與“人間的Eros”不同,“天上的Eros”追求精神之愛,是值得被贊頌的。精神之愛與肉體之愛不同,它只存在于男人與男人之間⑧。就一般的愛情而言,它既包含了肉體欲望也包含了精神的欲望,但精神之愛不等同與一般的愛情,它不僅不以滿足個體肉體欲望的本能為目的,而且只追求和滿足純粹的精神性的愛。此時,肉體的欲望從愛情中被剝離,從而升華為純粹的精神之愛。在它的行為表現(xiàn)上,它表現(xiàn)為愛對方的美德與智慧。一方面,它會愛上“已經(jīng)形成自己思想的成年男子”[2]466,以使自己在美德與智慧上獲得滋養(yǎng),另一方面,它也會分享自己的所有于對方,并與對方相伴終生。在這樣的意義上,追求精神之愛不僅使人更具有美德,還使人在智慧上有所增進。因此,追求精神之愛是高尚的,“天上的Eros”是值得贊頌的。

      由此看來,鮑薩尼亞不再是以歷史和時間的角度對Eros進行分析,而是對它本身存在的兩種對立的事物,即肉體之愛和精神之愛進行區(qū)分。如果說肉體之愛作為感性之愛是非永恒的話,那么愛美德與智慧的精神之愛則是永恒的。肉體之愛只是以滿足身體感官的欲望為唯一目的,這樣的愛會因所愛對象的變化而變化。而精神之愛與肉體的感官欲望相分離,并追求永恒的智慧與美德。⑨

      (三)厄律克西馬庫的觀點:愛使對立事物和諧統(tǒng)一

      厄律克西馬庫在贊同阿里斯托芬對Eros的兩重區(qū)分的同時,還擴大了Eros存在的范圍,即Eros不僅僅“存在于人類的靈魂中,還存在于宇宙萬物中”[2]468。與此同時,厄律克西馬庫從不同的角度揭示了Eros的本性。

      好的Eros使對立的事物變得和諧統(tǒng)一。就Eros自身而言,它既不好也不壞。它的好壞是由它的行為所決定,即它是否追求好的德行。“德行”一詞在德語中是“arete”,指符合本質的那種行為和狀態(tài)。其中包含了“德性”和“德行”兩重含義?!暗滦浴笔欠鲜挛锉拘缘臓顟B(tài),而德行是符合事物本性的行動。就Eros行動而言,當它向往好的德行時,也就是追求符合事物本性行為時,就是好的Eros。當它向往不好的德行時,也就是追求不符合事物本性的德行時,就是壞的Eros。就對立事物而言,厄律克西馬庫認為萬事萬物中都存在對立的因素。而好的Eros的作用就在于引導對立的因素走向特定的方向,即走向事物真正的本性。也就是在一種由對立的可能性之中,達成一種和諧統(tǒng)一。⑩

      (四)阿里斯托芬的觀點:愛是使人回歸完整的欲望

      阿里斯托芬回溯到人類的開端揭示了Eros的本性。

      人類自身本是完整的,但由于得罪了神而被一分為二。人類最初有三種類型,男人、女人與陰陽人。與此同時,他們的特征與現(xiàn)在的人相區(qū)分。他們不僅是球型,而且所有器官都有兩個。但由于人天生強壯而想與神抗爭,所以神為了削弱人類的力量而將其一分為二。由此,人從球型變成了現(xiàn)在的兩片,由完整變?yōu)榱瞬煌暾?/p>

      但因為人本是完整的,所以人們本能地會渴望和追求回歸完整。這種渴望從不完整回歸完整的欲望就是Eros。一方面,它使人不斷地去尋找自己的另一半。另一方面,相遇的兩半會通過交媾來達到融合。這種性渴望在人從整體變?yōu)榉钦w時,就存在于人自身之中,是人的神性的殘留。它不僅驅使人通過尋找另一半來回復到自身的本性,而且還企圖治愈人被切開時所產(chǎn)生的傷口。由此看來,一半去尋找另一半從而達到融合的過程,就是人從不完整回歸完整的過程。這是因為,個體在他成長的過程中意識到了自身的缺陷,只有尋找到另一半才能使自身達到完滿。由此,另一半的存在就是自身渴望和追求的根據(jù)。它使人超出自身,在與另一半的合一中結束不完整并回歸完整。

      (五)阿伽通的觀點:愛賦予人最高的德性

      阿伽松與前面四個人的贊頌角度相區(qū)分,從Eros自身對其進行規(guī)定的同時,贊頌了Eros給予人的恩惠。

      就Eros自身而言,它是最美的也是最好的。不僅如此,它還是輕柔的、勻稱的,可以隨意在靈魂中進出。同時,它的形象優(yōu)雅得體,只在好的靈魂里落腳。

      基于Eros自身的特性,Eros賦予了人節(jié)制、勇敢、正義、智慧四個德性。這四個美德是古希臘城邦的最高原則,并與人的靈魂和國家的結構相對應。節(jié)制對應勞動者和工匠,屬于最低等級,它代表了靈魂的最低部分,即欲望;勇敢與正義對應武士階級,代表了靈魂的精神部分;而哲學王是最高的統(tǒng)治階級,代表了靈魂的理性。其中,正義是節(jié)制、勇敢、智慧這三種德性的和諧。由此可見,這四個德性有一個由低到高的序列,在古希臘城邦需要通過訓練才能逐漸上升到高的層次,從而構建理想的王國。

      三、柏拉圖對“Eros”本性的揭示

      (一)愛的本性

      在前五個人對愛神的贊詞中可以看出,他們直接將“Eros”預設為愛神,分別從不同的角度來進行了贊頌。而柏拉圖與前五個人的看法相區(qū)分,他通過對阿伽松的“愛自身的特性”[2]483的追問,來一步步揭示出愛的本性。

      Eros具有對象性,它朝向關涉自身的某人某物。柏拉圖以“父親是某人的父親亦或不是”[1]483這一問題為開端,指出父親是“兒子或女兒的父親”。父親之所以為父親,是因為他關涉到了一個對象,即兒子或女兒。因此,他自身需要通過關涉一個對象來顯現(xiàn)?!癊ros”也是如此?!癊ros是對某某的愛”[2]484,即Eros的愛指向關涉自身的某個對象。

      這個關涉自身的某個對象不是其他的什么,而是Eros自身所缺乏的事物。因為只有缺乏和需要,才渴望朝它走去并擁有它。正如人缺乏和需要健康,就會渴望擁有健康。同時,人們不僅“希望此刻擁有已擁有的事物”,而且還希望“永遠擁有已擁有的事物”。正如本來是健康的人,會希望一直健康。因此,Eros愛的對象是自身需要但缺乏的事物,并且它渴望永遠擁有已擁有的。

      在這樣的意義上,Eros不是神。這是因為,一方面Eros愛自身所欠缺的事物,另一方面Eros又愛美。這意味著,Eros自身欠缺美,所以Eros是不美的,但又因為神是美的,而Eros不是美的,所以Eros也不是神,他是介于人神之間的愛的使者。

      作為愛的使者,Eros使人具有一種規(guī)定性的欲望,即愛美的事物。愛欲作為一種特殊的愛,與其他的類型的愛相區(qū)分。它既不是對金錢的愛,也不是對哲學的愛,而是對美的愛。人之所以愛美,是因為“想讓美永遠成為自己的一部分”[2]489,從而使自己幸福。因此,Eros愛美的最終目的是為了永遠幸福。在柏拉圖這里,善是幸福的最高形態(tài),與美是同一的。因此,Eros既是對美的愛,也是對善的愛。

      由此可見,Eros不是神,而是愛的使者。愛的使者因自身的出身和特性缺乏美,所以要去追求美。在這樣的意義上,Eros賦予人的愛欲不是追求別的什么,而是去追求美,從而永遠擁有幸福。因此,Eros就自身的本性而言,它就是追求美和善的愛欲。

      (二)美的理式

      Eros作為愛欲,欲求的是美和善。而在柏拉圖思想中,“美的理式”是美的最高形態(tài)。因此,Eros最終所欲求的是“美的理式”。那么,何謂“美的理式”?

      第一,“它是永恒的,是不生不滅、不增不減的”[2]493?!袄硎健贝嬖谟谧陨碇?,是自在自為的。因此,“理式”的本身不會有所生滅和增減。而“美的理式”與“理式”具有相同的特性,因此,它也是永恒的。

      第二,它是絕對的。它“既不是僅僅這點兒美或那點兒丑,也不是這會兒美過會兒又不美,或者這樣看來美,那樣看來又丑,或者在這里看起來美,在別處看起來又丑,仿佛對某些人說來美,對了另一些人說來又丑?!盵2]493它既不會因人的不同、看待方式的不同而不美,也不會因時間的不同等其他因素而不美?!袄硎健笔墙^對的,不會因任何因素而變化。

      第三,它是單一存在的?!懊啦⒎秋@現(xiàn)為一張面孔、一雙手或身體上的某個地方的美,也不顯現(xiàn)為某種說辭或某種知識的美,不呈現(xiàn)為任何在某個地方的東西,比如在某個生物、在地上、在天上或任何別處的東西?!盵2]493美的理式不是內在于某物中的,而是與具體事物分離開來的。同時,也正是由于永恒的、絕對的“理式”不存在于某個具體的事物中,才能符合它與具體事物相分離的特性。因此,“美的理式”是單一的、自存自在的并且是永恒的、與自身為一的。

      第四,具體的事物分有“理式”?!八袆e的美的東西都不過以某種方式分有其美;美的東西生生滅滅,美本身卻始終如是,絲毫不會因之有所損益?!盵2]493具體事物的美是感性的,即人的感官可直接把握到的。而“美本身”,即“美的理式”是人憑感官不可直接把握到的。又因為“理式”是事物的本性的基礎,所以“美的理式”是具體美的事物的本性依據(jù)。同時,具體的事物是因為分有了相關的“理式”才具有了它自身的性質。美也如此,只有具有一般性才有其特殊性。因此,美的事物本身是無法存在的,它只有分有了“美的理式”,它才是美的。反之,“美的理式”也不會因具體事物的生滅而產(chǎn)生變化。

      由“美的理式”的四種特征可見,美的本身是具體美的事物之所以美的原因。它是純粹的、絕對的、沒有任何混雜的美。它既不會隨著事物的生滅增減而變化,也不存在于某個具體事物中,它是永恒的,與自身為一的。因此,在柏拉圖這里,作為永恒的“美的理式”是美的最高形態(tài)。而人則通過追求“美的理式”來獲得永恒的幸福。

      (三)愛“美的理式”

      追求“美的理式”有一個由低到高的上升過程。這個過程是從愛感官可把握的具體的美,逐漸上升到愛智慧所洞見的“美本身”,即由肉體之愛上升到理式之愛。而這一過程也是從非永恒上升為永恒的過程。那么這個過程是如何顯現(xiàn)的呢?

      首先,愛美的形體。愛美的形體是追求美的最初形態(tài)?!耙粋€人如果遵循正確的途徑就必須獻身于美的形體。首先,如果愛欲引導的正確的話,他會愛一個美的形體并在此產(chǎn)生美的觀念;然后他應該意識到某個形體的美與其他形體的美是相同的,于是,他就要追求共同形式上的美?!盵2]492一個美的形體和多個美的形體之間,雖然在感官上存在差異,如不同的相貌等,但一與多之間是有共性存在的,即形相上的美。因此,人不再只愛一個美的身體,而是愛一切美的身體,即愛一切身體形式美的共相。

      其次,相比于愛形體的美,愛靈魂的美更有價值?!爱斢鲆娨粋€具有好的靈魂但形體不美的人,他依然愛上他,并渴望靈魂上交流。這不僅使他孕育智慧與美德,還會讓它被促使去看到行為和法律的美?!盵2]494此時,他在由愛肉體逐步轉化為愛靈魂的美,并看到行為和法律的美。但行為和法律的美不再是形體意義上的美,而是關于德行的美,等同于“善”。這是因為,柏拉圖認為“善的理式”是最終形態(tài),在此處美善是同一的[3]。

      再次,愛美的知識。在看到行為和法律的美之后,他會“看到一切關于美的知識”[2]492。美的知識不是感官可把握的,而需要理智把握。因此,需要用靈魂的眼睛去洞見,才能把握一切關于美的知識,并在靈魂中孕育出更多的知識與智慧。

      最后,經(jīng)過飛躍,會達到對“美的理式”的認識。與之前認識美的方式不同,認識“美的理式”不再是通過漸進的方式,而是必須經(jīng)過跳躍才能達到。相比于各種美的形體、美的靈魂、美的知識的“多”,“美的理式”具有唯一性。它是永恒不變的終極實體,只能由理智所把握。因此,“美的理式”是由理智所認識。

      由此可見,從愛“美的形體”到愛“美的理式”要經(jīng)歷一個由低到高的序列。在前后相隨的兩個層面中,前者是后者的基礎,后者是前者的上升。愛“美的形體”是開端,這在于人在愛欲中會首先去找一個美的形體進行孕育。而愛“美的理式”是最終目的,這在于“美的理式”超越了感官可把握的多個具體事物,是美的最高形態(tài)。在這一過程中,人由愛感性的、非永恒的事物逐漸愛理性的、永恒的“理式”。其中身體和靈魂是作為孕育的工具而存在,“美的理式”才是愛欲的最終目的。

      柏拉圖對Eros的追問揭示了Eros的本性,即Eros是追求美和善的欲望。而“美的理式”作為Eros的最高形態(tài),需要經(jīng)歷一個由低到高的過程才能獲得。由此,柏拉圖的愛與前五個人的愛相區(qū)分,是從性愛到理式的愛。

      四、柏拉圖與前五人之爭

      在揭示了六個人對“愛的本性”的追問后,Eros作為自身便得以顯明。前五個人對“愛的本性”的規(guī)定,包含了古希臘時期對“愛的本性”的普遍規(guī)定。而柏拉圖在此基礎上以否定的方式,來使Eros自身真正的規(guī)定得以顯明。那么,柏拉圖是如何對前五個人的言說進行否定并且這一過程是如何發(fā)生的呢?

      首先,就Eros 在希臘神話中的意義而言,柏拉圖否定了前五個人將Eros直接作為神來贊頌的預設。前五個人分別將Eros預設為最古老的神、天上的和人間的神、支配神與人的神、幫助人尋找到另一半從而回歸完整的神、最美且具有最高美德的神。神就自身而言,意味著完滿。它自身不僅是好的,而且還是美和善的。但柏拉圖通過追問Eros的出身,認為Eros既不是具有真、善、美的神,也不是在丑、壞和無知中流轉會死的凡夫,而是介于二者的精靈,即“愛的使者”。愛的使者的作用是代神立言,一方面他將“神的指令和對獻祭的報酬”由上而下地傳譯和轉達給人們;另一方面,人在獻祭或夢中通過愛的使者由下而上地與神交往。在此,愛的使者與神、人形成了一個完整的整體。在這樣的意義上,柏拉圖對Eros自身作了一個新的規(guī)定,即Eros不是愛神,而是愛的使者。

      其次,就Eros作為欲望而言,柏拉圖也與前五個人相區(qū)分。

      在斐德羅這里,Eros追求美德的目的與柏拉圖的觀點相區(qū)分。斐德羅認為Eros通過給予一個好的愛人來使人產(chǎn)生羞恥心,從而激發(fā)人對美德的追求。在這樣的意義上,好的愛人的作用就在于激發(fā)本就存在于人的天性中的美德,而追求美德的目的是為了在愛人面前展現(xiàn)自己最好的一面。但在柏拉圖這里,Eros是一種追求并渴望擁有好的事物的愛欲。這一愛欲以通過追求“美的理式”來永遠獲得幸福為目的。

      同時,鮑薩尼亞與柏拉圖對Eros的看法也不同。他們有相同之處,即認為Eros作為愛欲自身而言,它既對肉體之愛會產(chǎn)生欲求,對精神之愛也會產(chǎn)生欲求。而他們的不同之處在于,所欲求的最終目的不同。鮑薩尼亞認為欲求肉體之愛是為了追求純粹的感官之愛,欲求精神之愛是為了培育智慧與美德。鮑薩尼亞之所以區(qū)分兩種愛欲,是為了說明好的愛欲會引發(fā)好的行為,如愛智慧等。從而導向好的德行和結果,而人應該追求好的德行。

      但柏拉圖與鮑薩尼亞相區(qū)分,他認為愛欲之所以欲求肉體之愛和精神之愛,是因為都以不朽為目的。肉體之愛通過繁衍使生命延續(xù)來達到不朽,而精神之愛是通過對性愛到理式的愛的追求而達到永恒的不朽。在這個過程中,好的德行是所追求不朽的一個必經(jīng)過程,但“美的理式”才是愛欲所追求最終對象。最后,人通過凝神靜觀“美的理式”使自身成為不朽。因此,柏拉圖與鮑薩尼亞雖有相同之處,但所追求的最終對象不同。

      在厄律克西馬庫那里,就Eros的作用而言,由于事物自身內部存在對立因素,好的Eros的作用是將事物由內部的對立因素進行引導,從而使事物由不和諧變?yōu)楹椭C。而柏拉圖認為的Eros是作為一種內在驅力,它使人去追求美的事物。就結果而言,厄律克西馬庫認為“和諧”是最終的導向結果。和諧自身分為兩種,一種是“和諧”的理式,它先于一切感性事物的存在,是自在自為的,也就是靈魂的和諧,另一種是存在于事物中的和諧,它與感性的事物相聯(lián)結。而厄律克西馬庫所說的和諧是后者,即與感性事物相聯(lián)結的和諧。而柏拉圖追求“美的理式”的結果是前者,即最終通過靈魂對“美的理式”的直觀來實現(xiàn)靈魂自身的和諧與永恒。

      而阿里斯托芬與柏拉圖所追求的對象和目的都不同。首先,Eros所追求的對象不同。在阿里斯托芬那里,Eros所追求的對象是原本屬于自己的另一半。這個另一半既無關乎好,也無關乎壞。而柏拉圖認為Eros所追求的對象是“好的但不一定屬于自己”的事物。“有一種說法,認為那些尋求自己另外一半的人在戀愛。我們說法則不然,認為愛所奔赴的既不是一半,也不是全體,除非它是好的?!盵2]488在這里,柏拉圖否定的就是阿里斯托芬的說法。同時,阿里斯托芬追求的“這一半”具有獨立性和特殊性。在這種獨特性和特殊性中,既包含了所愛對象的好的特性,也包含了所愛對象不好的特性。而柏拉圖則是只愛對象身上所具有的美和善。在柏拉圖那里,“原則上被愛者就可以被同樣具有這些品質的人所替代”[4]。這意味著,“一個人的可愛之處總是在于某些可解釋的特征,那么對一個愛者來說,可能的被愛者就必定是一類而不是唯一的一個?!盵4]其次,是目的的不同。阿里斯托芬的目的是通過追求屬于自己的另一半,從而使自身回歸完整,即以“從非完整回歸完整”為最終的目的。這一目停留于愛情的層面,是愛情中彼此的完全融合。而柏拉圖的目的與它相區(qū)分,即它是只追求好的,并渴望永遠擁有好的和美的東西,其目的是實現(xiàn)最終的永恒。

      而阿伽通作為柏拉圖的被追問者,他有關Eros的贊詞同樣與柏拉圖相區(qū)分。阿伽通認為,Eros自身是美的,并賦予人最高的美德。具有美德的人會有符合事物本質的好的行為和狀態(tài),Eros就是將這種符合本質的行為和狀態(tài)給予人的給予者,而美德就是被給予物。相比于阿伽通,在柏拉圖這里,美德是自身所缺乏并要去追求的對象。這意味著Eros是欠缺者,美德是欠缺物。在這樣的意義上,Eros從給予者變?yōu)榱饲啡闭撸赖乱矎谋唤o予物變?yōu)榱怂啡蔽?。與此同時,節(jié)制、勇敢、正義、智慧四種美德不僅自身有一個由低到高的次序,而且還是美的德行的具體類別的體現(xiàn)。但在柏拉圖這里,Eros最終欲求的是諸多類型背后的“一”,即理式。

      五、結 語

      在以上對《會飲篇》中的愛的討論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古希臘時期的愛被神話以及柏拉圖的整體思想所規(guī)定。

      前五個人直接將Eros預設為愛神,對Eros自身進行追問。斐德羅認為Eros是時間和精神的開端,而鮑薩尼亞不再是以歷史和時間的角度對Eros進行分析,而是對它本身存在的兩種對立的事物,即肉體之愛和精神之愛進行區(qū)分。厄律克西馬庫在鮑薩尼亞的基礎上,對Eros的范圍進一步擴大,認為愛存在于萬事萬物之中,并從愛使和諧事物對立統(tǒng)一的角度進行了追問。與厄律克西馬庫不同,阿里斯托芬從人的完整性的角度進行了分析,認為愛是使人回歸完整的欲望。最后,阿伽通從古希臘城邦的最高原則出發(fā),認為愛賦予人最高的美德。

      而柏拉圖與前五個人相區(qū)分,他通過對阿伽通的“愛的本性”的追問,揭示出Eros不是神,而是愛的使者。與此同時,Eros作為愛欲,是追求永遠擁有美好的東西的欲望。而通過對前五個人的否定,柏拉圖認為“美的理式”是美的最高形態(tài)。因此,“美的理式”是愛的最終對象。而欲求“美的理式”的過程就是從性愛到理式之愛的上升過程。在這一過程中,身體和靈魂只是以工具性的方式存在。在這樣的意義上,柏拉圖就是以神性為根據(jù),去尋求萬事萬物背后永恒不變的精神實體。

      《會飲篇》中柏拉圖的愛在不斷的追問中得以顯明。一方面它被古希臘神話所規(guī)定,另一方面它也被古希臘的整體思想所規(guī)定,但它自身作為欲望的一種形態(tài),始終有種驅力去追求永遠擁有自身所欠缺的事物。而在柏拉圖這里,就是通過擁有美自身,來實現(xiàn)自身的永恒,永遠擁有幸福。此時,追求“美的理式”既是目的也是手段——這是因為,追求“美的理式”是愛欲的直接目的,但愛欲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通過“美的理式”來獲得最終的不朽。

      注釋:

      ① 通過分析前人的研究成果可以發(fā)現(xiàn),對Eros的研究主要存在以下幾個問題:首先,被文本的故事性束縛,只對文章的故事進行了梳理和比較,而未揭示隱藏于其中的有關“Eros”的思想,以及不同思想之間的關聯(lián)。其次,交叉學科式的研究(如研究“同性戀”等有關愛的心理學現(xiàn)象)超出了哲學美學的范疇,脫離了柏拉圖思想自身。最后,將思想與文化、歷史背景等內容混淆談論,遮蔽了思想自身的純粹性。

      ② 英文中譯為“desire”。

      ③ 此處暫且用學界普遍的用法“愛神”來翻譯,后文將會分析這一譯法的不妥之處。

      ④ 在這一點上,學界有一種觀點,即認為“前五個人都是柏拉圖自己的觀點”,但這一觀點并未在柏拉圖的整體思想中有所證明,因此本文更傾向于前五個人是對古希臘時期對“愛的本性”的普遍規(guī)定。

      ⑤ 荷馬史詩是古希臘城邦宗教的最高圣典,其中的“英雄”是古希臘最高的英雄象征。

      ⑥ 學者劉小楓同樣對斐德羅的贊頌進行了分析。他認為,在斐德羅那里,愛欲既是政治美德(羞恥感和勇敢)的原因,也是政治美德的目的。也就說,他認為斐德羅用修辭學的技巧將愛欲和愛神放于最高的位置,來取代了政治的美德,以此來為同性戀辯護。但就從文本自身來看,只能證明愛欲能夠激發(fā)人的美德,并不能推論出美德的目的就是愛欲。詳情可參見劉小楓的《斐德羅的后現(xiàn)代修辭——柏拉圖會飲中斐德羅頌揚愛情的論證》一文(《求是學刊》2012第2期)。

      ⑦ Eros自出生時就同時帶有男性和女性的天然特性,因此他既愛男人也愛女人。具體參見劉小楓的《斐德羅的后現(xiàn)代修辭——柏拉圖會飲中斐德羅頌揚愛情的論證》一文(《求是學刊》2012第2期)。

      ⑧ 因為 “天上的Eros”的血緣中沒有女性,只有男性,所以她只愛男孩。

      ⑨ 以“追求美德”為最終目的是古希臘思想的典型形態(tài)。

      ⑩ 律克西馬庫分別從醫(yī)學、音樂、四季、占卜四個方面進行了揭示。以醫(yī)學為例,人的身體是既不好也不壞的。但在身體之內分別存在著健康的Eros和生病的Eros。因此,人的身體就處于兩種對立之中。具有好的德行的醫(yī)生,會運用好的醫(yī)術使兩種對立的Eros達到和諧。一方面,好的醫(yī)生會“使好的情欲取代壞的情欲”,另一方面,“植入應該有但沒有的情欲”。這樣一來,身體內處于對立的因素就會達到和諧統(tǒng)一。

      猜你喜歡
      愛欲欲求本性
      清華與古厚
      清華與古厚
      清華與古厚
      空相
      “愛”字的文化闡釋
      蘇格拉底如何與青年交友
      “飲食男女”是什么意思?
      羊質虎皮
      本性最美
      人生三愛、哲學、幸福
      阳泉市| 沛县| 霍林郭勒市| 广昌县| 新营市| 凉山| 新沂市| 太湖县| 阿克陶县| 桃江县| 称多县| 韩城市| 灯塔市| 遂宁市| 宜兴市| 兴山县| 炎陵县| 临沂市| 鸡泽县| 嵊州市| 洛扎县| 宜都市| 木兰县| 清河县| 洛宁县| 绿春县| 来安县| 云安县| 稷山县| 龙岩市| 安远县| 松原市| 寻乌县| 九台市| 麟游县| 麻栗坡县| 上饶县| 南昌县| 日照市| 卓尼县| 陆良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