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大航海時代的中國瓷器

      2020-06-01 07:33汪洋
      世界博覽 2020年10期
      關鍵詞:窯工民窯窯廠

      汪洋

      1602年,荷蘭人劫得了一艘葡萄牙船只,船上滿載了一批景德鎮(zhèn)青花瓷。

      克拉克瓷的盤口一圈被分隔成一個個獨立區(qū)域,叫作“開窗”,也叫“開光”。

      萬歷年間成書的《江西大志·陶書》中有這樣一段文字:“按逐年存貯器皿,堆積日多,庫役皂快乘機盜竊,董事者且揀擇饋送。是以公家之物,徒濟貪鄙之私。隆慶五年春,蒙撫院議行將存留器皿委官查解折俸,因驗得東、西庫房貯存各器體質(zhì)粗糲、花色暗黑,類多不堪。近年如此,遠可類推。節(jié)經(jīng)建議發(fā)賣或兌民窯,乞無成兌者?!边@段文字透露了很多信息,值得細細品味。

      賣不掉的官窯

      “逐年存貯器皿”,是什么器皿?是官窯的落選瓷器。明代早期,各朝對官窯的落選瓷器,一律就地砸碎掩埋,僅僅是掩埋的方式與其他朝代有所不同。這樣的制度,在成化朝之后,已然不復存在。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徭役制度的改變。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輪班制廢除,改為“班匠銀”制,可以說是徭役制度的貨幣化改革。徭役變成了賦稅,相應地,官窯此后的燒造費用包括一切物料與人工,也都變?yōu)樨泿胖Ц丁S谑牵词故枪俑G的殘次品,也都以純粹的貨幣數(shù)字來進行計算,這樣變化的影響是巨大的。畢竟,打破的殘次品瓷器背后,不再是看不見的人工,而是白花花的銀兩。于是,成化朝之后,官窯的殘次品就不再被打碎,而是在當?shù)乇槐4嫫饋怼?/p>

      “庫役皂快乘機盜竊,董事者且揀擇饋送。是以公家之物,徒濟貪鄙之私?!庇G廠的管理早已陷入一片混亂,而且自下而上,無不如此。所以,即使仍有砸碎殘次品的制度,恐怕此時也難以執(zhí)行?!肮?jié)經(jīng)建議發(fā)賣或兌民窯,乞無成兌者?!弊詈蟮霓k法是賣給老百姓,或者換成民窯的普通產(chǎn)品??衫习傩找膊簧?,官窯的劣質(zhì)品,不但質(zhì)次,而且價高。所以,不但沒有人買,連換貨的都沒有。

      從這段文字里,不但可以看到官窯對落選瓷器處理制度的變化,更可以看到官窯品質(zhì)大大下滑。這樣的窯業(yè)狀態(tài),簡直是到了崩潰的邊緣,似乎就差最后一根稻草。

      萬歷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皇帝派太監(jiān)潘相管理景德鎮(zhèn)窯務。此時的景德鎮(zhèn)御窯廠,早已不復明初永宣時期的輝煌,產(chǎn)品非但質(zhì)量大不如前,數(shù)量也得不到保障?;实巯铝顭斓拇善?,數(shù)次都不能按量完成。

      《在窗前讀信的少女》,是約翰內(nèi)斯·維米爾這位偉大的荷蘭畫家傳世不多的作品中的一幅代表作。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歐洲人對中國瓷器的狂熱由此展開。

      皇帝常常以為匠人不能盡心盡力,必是管理不善。而管理不善,怕是用人不力,于是屢屢更換督陶官。實則御窯廠積弊已久,哪里是換個督陶官便能解決的。而積弊的根源,也并非管理不善這么簡單。

      徭役改為賦稅,匠人不再有服務于御窯廠的義務。御窯廠的生產(chǎn),理論上可以按照市場價格聘請優(yōu)秀工匠,但賦稅進皇帝口袋容易,花出來又另當別論。所謂收支兩條線,不可能??顚S?,不像徭役無法移做他用。

      可是皇帝的欲望并沒有減少。有時一年下達的任務,就有幾十萬件之多,導致最終只能強行攤派,表面上雇用優(yōu)秀的匠人到御窯廠工作,工資卻可能數(shù)年甚至十數(shù)年不能兌現(xiàn)。

      皇帝只管提出需求,督陶的中官又不能深入了解情況。景德鎮(zhèn)當?shù)貜纳现料陆允强嗖豢把?。最終的結(jié)果當然是能拖就拖,數(shù)量、質(zhì)量都大不如前,以致被淘汰的次品,完全無人問津。這樣的狀況下,皇帝如果適當?shù)赝讌f(xié),尚能勉強維持,顯然這是一個極其困難的任務。群臣也多有勸諫,不過收效甚微。有一次,一位大臣苦苦勸諫,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皇帝居然也被說服,可是過不多久,又行反悔。

      窯業(yè)的管理,頗有技術的要求,即便當事太監(jiān)毫無私心,想要清楚把握窯廠具體的狀況,非深入窯廠、經(jīng)過數(shù)年的學習不可,否則完全沒有可能。地方利益的勾結(jié),自然更加重了這一困難。

      當事的官員,卻常常以為只要施以嚴刑峻法,所有的問題便會迎刃而解。過去的不力,不過是前任因仁慈之心受了刁民的欺騙。

      但這樣的做法,除了對原有體系雪上加霜之外,根本難以扭轉(zhuǎn)乾坤。因為朝廷對窯業(yè)的壓榨,已經(jīng)到了窯業(yè)能夠忍受的極限。

      這一年,新上任的督陶官是太監(jiān)潘相?;实鄣娜蝿绽铮幸豁検菬忑埜?。所謂龍缸,是畫了青花龍紋的瓷器大缸。明代傳世的龍缸,口徑與高度都達到70厘米,雖然以現(xiàn)在的眼光,這樣的缸遠遠稱不上大,但在當時的技術條件下卻極為困難。

      御窯廠內(nèi),專門建造了燒造龍缸的窯爐,這樣的窯爐,干脆就被稱為缸窯。專為一件瓷器建造窯爐,從未曾有,可見其難。

      五彩是以多種金屬元素為著色劑料繪制的,是明清時期著名的彩瓷品種之一。

      明萬歷《五彩穿花龍紋蒜頭瓶》,中國國家博物館藏。

      龍缸的口徑,最大的超過70厘米。而瓷器的燒成,有不小的收縮,做坯的時候至少要80厘米以上的直徑,可謂巨大。拉坯的時候,至少需要兩個師傅來共同完成。因為太大,缸壁需要足夠的支撐,就要達到一定的厚度,拉好的坯體,幾乎要厚達3厘米以上;而雞缸杯這樣的小件,只有一兩毫米的厚度,如此對比,就能想象到瓷缸是何等的厚重。但壁厚又會造成一系列其他的風險,比如因為太厚,坯體就不易干透,如果內(nèi)部還有水分,高溫之下,就可能對瓷器造成嚴重破壞。因為太大太厚,使得燒窯尤其困難。燒制一口大龍缸,需要整整19天的時間。

      各種技術上的風險難以一一列舉,但任何一處細小的閃失,都會使之前所有的努力功虧一簣,以致匠工們在面對無數(shù)次的失敗時,只能將原因歸為天意。

      但皇帝并不會這樣認為,他一再催促督造的官員,而督造的官員除了將高壓的態(tài)度變本加厲,也無計可施。高壓之下,終于激起了反抗。

      “窯神”童賓

      一位叫童賓的窯工,終于無法忍受殘酷的對待,憤而跳入窯內(nèi)自焚,窯內(nèi)1300℃的窯火,瞬間將其點燃,同時也點燃了窯工們的怒火。窯工們自行組織起來,走上抗爭之路。反抗—強壓—妥協(xié),繼而是更強烈的反抗,不斷升級,終于在萬歷三十年(公元1602年)到達了頂峰,窯工們聚集起來,沖進御窯廠。知悉消息的督陶官潘相,落荒而逃。憤怒的窯工,最后將怒火傾瀉在御窯廠,一舉將其搗毀。

      在當時看來,這樣嚴重的事件,可以預見的處理方案無非兩種:或者皇帝將窯工的舉動視為對皇權(quán)的挑戰(zhàn),進行殘酷的鎮(zhèn)壓;或者認為中官潘相處置失當造成嚴重的后果,將其嚴懲。

      但最后的結(jié)果卻大大出乎意料,也極具戲劇性,甚至還多了幾分喜劇色彩:窯工們沒有受到追究,潘相竟然也官復原職。皇帝的處置,居然是將自焚的窯工童賓封為“窯神”。挑戰(zhàn)皇權(quán)的窯工,卻被皇帝封為神,這簡直是歷史上最為神奇的危機公關。

      民間的傳說是,因為“窯神”跳入窯內(nèi),龍缸終于燒造成功。但1956年萬歷皇帝的陵墓被考古隊打開的時候,雖然墓室內(nèi)確有三口青花大龍缸,但龍缸上的年號款卻是:大明嘉靖年制??磥?,“窯神”并沒有促成龍缸的燒造,而終萬歷一朝,龍缸也未能燒造成功。只是燒壞的廢品被丟棄在角落,無人問津,直到百余年后,被一位名叫唐英的督陶官發(fā)現(xiàn),感懷前代窯工之精神,寫下陶瓷史上著名的《龍缸記》。

      童賓事件之后,御窯廠連表面的維持都難以延續(xù)。窯工們?nèi)〉昧藙倮?。強壓的方法自不可延續(xù)。童賓事件,本來就發(fā)生在大廈將傾之時,不過是最后一根稻草罷了。整個體制早已陷入困境,國家的走向尚不能憑皇帝的意志有所改觀,御窯廠更不會引起過多的重視。

      于是,明代的官窯,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最終的衰亡。這場窯業(yè)的重大危機,肇始于16世紀的最后一年,于1602年到達頂峰。明代官窯就此敗落。

      官窯的衰敗,并非一朝一夕。嘉靖年間,皇帝要求燒造的瓷器,數(shù)量既多,時間又緊,以御窯廠的生產(chǎn)能力根本無法按時完成。某位官員想到一種變通的做法,將其中的部分任務交給民窯,御窯廠揀選出合格的產(chǎn)品與御窯廠燒制的瓷器一并運往京城。只要民窯的產(chǎn)品可以達到官窯的標準,皇帝如何能夠分辨?如此,也不會再因無法按時完成燒造任務而受到皇帝的責罰。這種兩全其美的辦法很快就得以實施,后來居然成為一種通行的辦法,乃至越來越多的官窯產(chǎn)品都委托給民窯燒造。

      民窯如何有能力燒造出官窯水平的瓷器?畢竟長期以來,官窯不僅代表著時代的最高水平,而且還壟斷某些優(yōu)質(zhì)的資源,比如品質(zhì)優(yōu)異的青花料以及優(yōu)質(zhì)的瓷石與高嶺土。即便有能力燒出同一水平的瓷器,可以用合乎標準的部分蒙混過關,那不合格的部分又要如何處理?如果按照以往的做法就地砸碎,這巨大的損失又由誰承擔?更進一步,就算這兩個問題都能夠解決,皇家用瓷的樣式也不可避免地流入民間,這樣的責任,誰又能負?別說皇帝使用的瓷器不可外流,就是新式樣瓷器的設計稿(稱為官樣),制作完成之后都必須立即回收。

      這些問題如果放在一個具體的時間點上來考量,自然困難重重。不過要放在一個比較長的歷史進程中來看,問題的解決似乎又是水到渠成。

      嘉靖八年(公元1529年)以來,徭役制度改為了稅收制,御窯廠再行用工,理論上都是從民間聘請。如此,雖然窯廠還是各自分離,窯工卻沒有了分隔,這幾日為御窯廠服務,過幾日回到家中,便忙于自己的營生。過去,官方的燒造技術和設計樣式流傳到民間,還頗為曲折;而如今,已經(jīng)完全沒有了限制。多年的發(fā)展,民間窯口迅速趕上,其中最優(yōu)秀的,已然不遜于官窯。而另一方面,官窯本身因為這一變化,工藝的水平也有所下降,皇帝也只好降低標準與要求。于是將官窯的產(chǎn)品交由民窯燒造,在技術上成為可能。

      而官樣外流的問題,因為同樣的原因,早已司空見慣?;实垡矡o可奈何,只能順其自然。那些不合格的瓷器,因為極為混亂的管理而流散民間,也不足為怪。

      于是,今天傳世的嘉靖、萬歷官窯的產(chǎn)品,哪些是御窯廠獨立完成的,哪些是民間的窯口承擔任務燒造的,已經(jīng)難以分辨。如果回看這一時期的窯業(yè)狀況,便會發(fā)現(xiàn)官窯的水準大大降低,而民窯的實力卻顯著提升?;实鄣臋?quán)威不再是此時窯業(yè)發(fā)展的主導力量,倒是民間呈現(xiàn)出的空前活力促進著窯業(yè)的發(fā)展。

      搶來的瓷器

      斗彩、青花、粉彩,這些名字無一例外地充滿了東方色彩,但有一款瓷器,它的名字卻很西方,它就是克拉克瓷。

      克拉克瓷風格強烈,多數(shù)時候,盤口的一圈被分隔為一個一個獨立區(qū)域,像是瓷器上一扇又一扇窗戶,所以這樣的裝飾方法被叫作“開窗”,又叫“開光”。后來在國內(nèi)的陶瓷上,也成為一種頗受歡迎的裝飾手法,連清代的官窯也時有運用。

      雖然聽起來克拉克瓷的名稱很有幾分優(yōu)雅,但它的來由卻非常暴力。

      1602年,荷蘭人劫得了一艘葡萄牙船只,船上滿載了一批景德鎮(zhèn)青花瓷,他們將瓷器運回,于阿姆斯特丹舉行了拍賣,拍賣結(jié)果大大出乎意料,所得竟然可以在當?shù)刭徺I450幢房屋,可以想見這批瓷器在荷蘭引發(fā)的狂熱。這股狂熱很快傳遍歐洲,并持續(xù)升溫,時間的跨度長達一兩百年。而運載這批瓷器的葡萄牙船,叫作carrack,意思就是大帆船,或者武裝商船。荷蘭人便干脆把這種搶來的青花瓷稱為karrk porcelain,所以“克拉克瓷”翻譯過來,其實是“武裝帆船瓷器”,絲毫沒有避諱搶劫的意思。

      克拉克瓷在歐洲掀起了人們對中國青花瓷的狂熱,顯然,依靠搶劫根本無法滿足旺盛的需求,也不可能有持續(xù)的供應,擴大貿(mào)易勢所難免。剛好,荷蘭東印度公司也于這一年成立,擴大貿(mào)易的重任就落在了這家公司身上。在接下來的一個世紀里,荷蘭每年從中國運出的瓷器超過60萬件。

      因為貿(mào)易的快速增長,最初只有皇室、貴族以及富裕階層才可以享用的中國瓷器。但很快,中國瓷器就開始出現(xiàn)在普通市民的房屋之內(nèi)。人們競相展示,互相攀比。單純的展示收藏已經(jīng)完全不能滿足虛榮心的要求,人們開始用一整間房屋專門來展示瓷器,而歐洲的國王則會建造宮殿用以展示。

      人們把當時中國銷往國外的所有瓷器,統(tǒng)稱為“外銷瓷”,克拉克瓷不過是其中比較特殊的一類。更多的“內(nèi)銷”瓷器,也一股腦兒地銷往歐洲,在燒制這些瓷器的時候,人們并不知道會進入歐洲的宮殿或者家庭。它們代表著最純正的“中式”風格。但很快,歐洲人就開始在瓷器上定制他們想象中的“中式”風格。

      在所有銷往歐洲的瓷器中,青花瓷無疑是最重要的品類,永宣兩朝開啟的青花瓷時代,此時已經(jīng)擴展到整個世界。不過青花瓷并非孤軍奮戰(zhàn),另一類彩色裝飾的瓷器,也開始嶄露頭角。

      彩瓷登場

      彩繪瓷于成化朝借由斗彩的創(chuàng)新,開始引起關注,并開始沿著自身的軌跡向前發(fā)展。到萬歷時期,彩繪瓷色彩更強烈、更豐富,風格上也與成化斗彩大異其趣。此一時期,斗彩式微,而不受拘束地使用各種色彩的五彩瓷進入了人們的視野。

      萬歷時期的五彩瓷非常引人注目,風格鮮明,色彩濃烈。在今天來看,色彩太過強烈,不但大紅大綠,畫面還滿倉滿谷,濃烈地堆滿瓷器的表面,不像元青花那樣,雖然滿,卻一層一層秩序井然。

      這在國人眼中,很難稱得上文雅,因而也不受到重視。盡管單純從視覺的效果上來看,足以博人眼球、引人圍觀,但很快就歸于沉寂。但這類風格大受西方人喜愛,對日本也有非常深遠的影響,以至于五彩會常常讓現(xiàn)代人誤以為是“日式”風格。

      中國國家博物館館藏瓷器《五彩穿花龍紋出戟花觚》代表著典型的萬歷風格。紅色無疑是最為重要的色彩,不但色彩本身極為醒目,所占的比例也最大;綠色不少,但只作些輔助的裝飾;另一種搶眼的色彩是藍色,我們熟悉的青花。這幾種色彩的搭配,并非一次性地在瓷器的表面進行繪畫、裝飾。

      青花瓷是釉下彩,先要在素坯上進行彩繪,上釉后高溫燒成。而紅色、綠色和其他少數(shù)色彩(這里有一種淡藍色,其實不是青花,而是低溫的藍彩),是在瓷器燒成之后的釉面上再進行繪畫,完成之后低溫再燒一次,整件作品才宣告完成。從工藝的流程上來說,這其實和成化斗彩是一致的。而斗彩在清代以前,也一直被稱為青花五彩,并沒有成為一類單獨的裝飾手法。盡管在風格上,斗彩和我們現(xiàn)在看到的青花五彩差異巨大——同樣的工藝,竟能夠產(chǎn)生風格上如此巨大的分野。

      畫面完全被紋樣占滿,布局上幾乎沒有空白,所有的空白似乎只能稱之為間隙。這與中國畫留白的美學大相徑庭。難怪文人很難對此產(chǎn)生興趣。不過皇帝并不理會。

      龍的畫法很難讓人感覺到威嚴,甚至很有幾分滑稽可笑。繪畫本身顯得草率粗糙,雖然也在嘗試做一些細節(jié)的刻畫,比如龍身上畫了龍鱗,但既沒有后來清代官窯的精細,又缺少明代早期的神韻。

      器形上也表現(xiàn)得繁復。這種器形叫觚,商周青銅器中極為常見,是盛酒器,早期多為方形,觚字本身就有角的意思。紙張發(fā)明之前,人們常常把木頭削出一些平面,有點像棱形的鉛筆,然后在那些平面上寫字,就叫木觚。

      方形的觚在角上很容易做一些突出的裝飾,使得器形更富于變化。但后來,可能出于簡化工藝的原因,觚開始被做成圓形,至少在孔子在世的時候,圓形的觚就已經(jīng)非常流行,以至于孔老夫子發(fā)出“觚不觚,觚哉!觚哉!”的感嘆。

      在瓷器器形上,雖然常常模仿經(jīng)典的造型,但方形器的燒造實在困難,于是觚這樣的器形,都是以圓形為主。不過,看到早期方形的觚在四角之上還有突起的裝飾,瓷器于是也借鑒過來。

      但這種為裝飾而裝飾的手法,并不見得高明,增加的部分被稱為“出戟”,一來工藝上比單純的圓形器要復雜,要將制作好的泥片粘在觚的表面;二來這樣的做法對器形的影響很大。出戟的觚與沒有出戟的觚,在氣質(zhì)上有著明顯的差異。它使得原本簡潔而優(yōu)雅的器形變得復雜,增加了如盔甲般的力量感。這與當時的西方正流行的巴洛克風格倒是有著某種內(nèi)在的相似性。

      這樣的器物,給人繁復堆砌之感,充滿粗野的力量,以及色彩上極為強烈的視覺沖擊。顯然,這并不符合中國傳統(tǒng)文人的審美取向。所以,萬歷五彩的風格,在國內(nèi)既評價不高,也不太受重視,萬歷之后,這類風格就迅速地消失了。

      但有趣的是,這一類風格倒是大受日本人的歡迎,對歐洲人也有強烈的吸引力,以至于日本人將這種風格吸收改造之后,還能夠大量出口到歐洲??滴鯐r期,中國的窯工居然反過來仿制這種“日式”風格。 (責編:馬南迪)

      猜你喜歡
      窯工民窯窯廠
      江西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
      明末景德鎮(zhèn)民窯青花寫意花鳥的文化藝術特征探析
      景德鎮(zhèn)明清御窯廠遺址保護區(qū)
      景德鎮(zhèn)御窯廠遺址考古發(fā)掘
      清代煤窯有多黑
      溱潼窯工號子的歷史與現(xiàn)狀
      御窯廠榮膺國家AAAA級旅游景區(qū)稱號
      景德鎮(zhèn)民窯變遷概說
      石林| 泉州市| 柯坪县| 永吉县| 延吉市| 阳曲县| 万州区| 称多县| 阿巴嘎旗| 淮南市| 丰台区| 福泉市| 江孜县| 穆棱市| 五指山市| 灵宝市| 淄博市| 从化市| 常宁市| 普定县| 保山市| 永平县| 辰溪县| 岳池县| 察哈| 弥渡县| 卫辉市| 房山区| 南和县| 易门县| 平谷区| 即墨市| 巍山| 绵竹市| 浦北县| 湘潭县| 北安市| 罗源县| 化德县| 喀什市| 颍上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