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雁
摘要:首都體育學院以“教育”命名的“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將教育與體育有機融合,開拓思路、精準定位,提高服務社會的功能性,為培養(yǎng)懂體育、愛體育,身心健康的青少年作出積極貢獻。
關鍵詞:奧林匹克教育;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
中圖分類號:G633 .96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5-2410 (2020) 02-0058-02
首都體育學院建校60多年來,以培養(yǎng)體育師資和專業(yè)體育人才為己任,積極倡導樂觀、積極、向上的體育精神,傳播和弘揚奧林匹克知識與文化,特別是2001年北京第29屆夏季奧運會申辦成功以來,首都體育學院的奧林匹克教育工作就已悄然開始,至今從未停歇,學校有世界上唯一以“教育”命名的“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
一、教育與體育的有機融合
在1894年國際奧委會成立之際,現(xiàn)代奧林匹克運動之父顧拜旦就指出: “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價值是教育?!闭瘛秺W林匹克憲章》中對奧林匹克主義定義的那樣: “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彼鼘Ⅲw育運動與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奧林匹克主義是要建立以奮斗為樂的生活方式、樹立優(yōu)秀榜樣的教育價值和尊重一般倫理和基本原則的行為準則。
自2001年北京申奧成功以來,在北京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北京的奧林匹克教育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并形成了一些有創(chuàng)新、有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和形式,為國際奧林匹克教育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了國際奧委會和專家的一致認可和高度評價。這些成果已經(jīng)成為我國乃至世界奧林匹克教育的寶貴遺產(chǎn)。這些寶貴遺產(chǎn)保存和收藏在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內(nèi),使博物館成為持續(xù)開展奧林匹克教育的基地和向世界展示我國開展奧林匹克教育成果的窗口。
為了達成教育與體育的有機融合,為了讓奧運走進公眾,特別是走進青少年的認知與生活,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應運而生。博物館的雛形于2008年8月5日圖書館南大廳建設落成,國際奧委會前副主席龐德先生曾蒞臨參加了“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揭牌儀式并揭牌。為了擴大影響,更廣泛地宣傳奧林匹克精神,2016年改建于綜合樓首都體育學院博物館二層,2017年11月21日開放,目前為預約參觀方式。
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堅持以“教育”為核心,目標是為培養(yǎng)一代懂體育、愛體育,身心健康的青少年作出貢獻。主要功能為:一是成為學生學習奧林匹克知識的園地;二是讓博物館成為體驗體育精神和傳播體育文化的課堂。
二、提供奧林匹克體驗教育
博物館以常設展為主,并不定期舉辦臨展,2020年打造“流動博物館”。常設展以奧林匹克元素為主要內(nèi)容,提供“教科書”式的觀展體驗,包含奧林匹克賽事體系、奧林匹克組織體系和奧林匹克精神體系,通過對奧林匹克運動發(fā)展史的梳理提供知識教育,通過奧林匹克視覺形象相關展品藏品的收集和整理提供賞析教育,通過觀展互動等奧林匹克教育活動提供體驗教育。博物館還復原了2008年第29屆北京夏季奧林匹克運動會的“奧運圖書館”,并不斷豐富了奧運圖書資料,為有志于奧林匹克教育研究的學者和學生們提供幫助。
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藏品主要包含火炬、徽章、吉祥物、海報、獎牌、郵幣、報告等,在開放的同時也接受社會各界有益的捐贈。
三、服務冬奧精準定位
服務冬奧,積極開展奧林匹克教育及其成果展覽展示活動,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傳播奧林匹克文化。用體育的方式詮釋積極、健康、向上的人生觀和價值觀,通過體育故事告訴人們什么是團結、拼搏、奮斗、公平、平等、正義、自律、堅持、互助、自強、自信、關愛……組織面向教師,特別是體育教師和青少年的教育實踐活動,讓教師們感悟“體”和“育”的統(tǒng)一,讓孩子們從中體驗成功的喜悅、遵循公平競爭的規(guī)則、尊重自我和他人、追求卓越以及身體、意志和精神的統(tǒng)一。
服務冬奧,做好冬季奧林匹克運動普及宣教工作。培養(yǎng)廣大市民和青少年學習冬奧知識,欣賞冬奧項目,參與冰雪運動,領悟奧運精神;當好東道主,播撒奧運情,笑迎八方客,展示新形象。
服務冬奧,收集2022冬奧相關材料,做好冬奧文化遺產(chǎn)保護和整理挖掘工作。
四、拓寬思路服務社會
為弘揚奧林匹克精神,加強北京市中小學生對奧林匹克運動價值理念的認同,面向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由北京市教委主辦、 “北京2022”北京市中小學生奧林匹克教育工作辦公室秘書處承辦的“北京市中小學生奧林匹克藝術品征集活動”2019年在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落地實施。征集與策展共歷時3個月,覆蓋全市16個區(qū)和燕化地區(qū),經(jīng)過校、區(qū)遴選,最終博物館共收到中小學生藝術征集作品5406件,6大類別作品涵蓋繪畫,書法,篆刻,雕塑、陶瓷及立體手工藝,織印染繡、民間傳統(tǒng)工藝和攝影。這些出自小學一年級至初中三年級學生之手的作品,其原創(chuàng)性與藝術性突出,不僅表達了學生對奧林匹克知識和冰雪運動的理解與認識,而且充分展示了北京市中小學生豐富多彩、健康向上的藝術素養(yǎng)和文化創(chuàng)新能力。
通過對全部作品完成分類整理以及專家評委的合議評審,按照作品創(chuàng)作者的年齡、思想性、藝術性和原創(chuàng)性等評價指標,從中甄選出了600件優(yōu)秀作品參加了展覽。
十一年前,一曲《北京歡迎你》唱遍了大江南北,讓中國人從此與百年奧運結下了不解情緣,那個夏天讓多少中國人熱淚盈眶,那一夜的舉國歡慶讓多少中國人徹夜不眠??赡且荒?,并不在這一代孩子們的記憶里。如今,百年奧運,重逢北京?!白穳舯?,冬奧有我”北京市中小學生奧林匹克藝術作品展于2019年10月22日布展完畢,在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面向全市中小學生免費開放。
10月28日我們迎來了羅伯特·巴尼先生(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教授,任國際奧林匹克研究中心主任,北美體育史協(xié)會主席,是奧林匹克勛章和顧拜旦終身成就獎獲得者)和里查德,貝卡教授(任澳大利亞奧林匹克研究和體育研究中心主任),兩位教授對奧林匹克教育博物館及首都體育學院在青少年奧林匹克教育所做出的成績給予高度評價,羅伯特,巴尼教授在留言簿上寫道:“應該讓全世界的人都來到這里,這個地方太驚艷了。”
隨后迎來了來自北京各區(qū)的冬奧小記者們、中小學生們、留學生們,還有參加“迎冬奧·魅力北京”冬令營的海外華裔青少年們。
2019年12月19日,在奧林匹克公園奧林匹克塔內(nèi)舉辦了“追夢冰雪,冬奧有我”展覽啟動及獲獎作品頒獎儀式。北京市教委邀請了各區(qū)教委、部分中小學校以及奧林匹克教育專家、媒體等共同為展覽活動揭幕和頒獎,教育新聞也對此項活動進行了報道。
喚醒一襲圣火,照我滿懷冰雪。悠悠奧運情,從20世紀初的初識奧運,到2008年的無與倫比,奧林匹克五環(huán)深深烙印在北京這座城市的文化標簽上,也烙印在每一個中國人的心里。如今,我們再次迎來另一場冰雪奧運盛宴,這將成為新時代中國奧運歷程上又一個讓世界矚目的里程碑。傳承奧林匹克教育精神,將素質教育和奧林匹克教育融合發(fā)展已成為必然,更是體育教育和奧林匹克教育工作的使命與擔當?。ㄊ锥俭w育學院 1001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