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東 丁筱
摘要:小學冬奧教育在普及學生冬奧知識、更好迎接2022年北京冬奧會的到來等方面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在借鑒國內外奧林匹克教育活動基礎上,采用文獻資料法、問卷調查法、專家訪談法、集體訪談法等方法,通過具體的實踐和探索,初步形成了“233”冬奧教育實踐模式。
關鍵詞:冬奧教育;奧林匹克教育實踐模式;冰雪課程
中圖分類號:G633.9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2410 (2020) 02-0055-03
北京作為世界上第一個“雙奧”城市,具備夏季奧運會教育活動的一些推廣經驗,這對于高效地組織冬奧時期的奧林匹克教育有一定的啟示。但是夏季奧林匹克教育活動主要側重于普及奧運會的基本知識,讓廣大學生了解奧運會是什么。而冬季奧林匹克教育在此基礎上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將習近平主席提出的“三億人上冰雪”與冬奧教育結合,如何平衡真冰真雪與冬奧知識普及,以上即選擇此課題進行研究的目的。
一、研究目標
明確冬季奧林匹克教育模式跟夏季奧林匹克教育的區(qū)別,形成獨具特色的奧林匹克教育模式;了解不同年級學生的需求,有針對性地舉辦相關的活動,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參與熱情;在推廣冰雪運動的基礎上,幫助學生學習奧林匹克精神,了解奧林匹克文化。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奧林匹克主義
奧林匹克主義是現代奧林匹克運動的奠基人顧拜旦提出的哲學思想?!秺W林匹克憲章》中提到現代奧林匹克主義把提高人的體質、才智和意志素質結合到一起,把體育運動與文化教育融合起來,創(chuàng)造一種使人們在奮斗中尋求樂趣的生活方式。
(二)奧林匹克教育
奧林匹克教育于20世紀70年代開始出現在學術領域,但在當時沒有引起關注。自2002年冬奧會開始,每個申辦奧運會的國家都要求提供一個奧林匹克推廣的計劃,該計劃也被稱為奧林匹克教育。奧運2022議程與最新版本的《奧林匹克憲章》中也提到推廣奧林匹克主義是國際奧委會、國家奧委會與各國際單項體育聯合會的職責。
三、 “233”冬奧教育實踐模式的探索與研究
復興現代奧運之初,奧林匹克運動之父——顧拜旦將奧林匹克運動的核心價值定義為教育。它所要建立的生活方式是以奮斗中所體驗到的樂趣、優(yōu)秀榜樣的教育價值和對一般倫理基本原則的推崇為基礎的。這是一種新的教育形式。北京市石景山區(qū)電廠路小學抓住北京2022冬奧會的契機,從201 5年開始推動冬奧教育的開展,進行了冬奧教育的系統(tǒng)規(guī)劃,初步形成了“233”冬奧教育實踐模式。
(一)冬奧教育“233”實踐模式
1.“兩條”推進思路
(1)與立德樹人、培育核心素養(yǎng)相結合,發(fā)揮育人功能。
(2)建構冰雪課程,系統(tǒng)化設計、實施,拓寬育人渠道。
2.“三項”根本任務
(1)學習冬奧知識。
(2)掌握冰雪運動技能。
(3)傳播冬奧精神。
3.“三種”實施途徑
(1)主題教育推進。
(2)課程整合實施。
(3)文化體驗參與。
(二)冬奧教育實踐模式的基本思路
學校構建冬奧教育實踐模式的基本思路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將冬奧教育與立德樹人、培育核心素養(yǎng)相結合,發(fā)揮育人功能;二是建構冰雪課程,系統(tǒng)化設計、實施,拓寬育人渠道。
1.認識到位,意識領先
奧林匹克教育內涵豐富,具有人文精神等內容的傳播價值。除了有助于普及冬奧知識、開展冬奧活動外,還是弘揚奧林匹克主義和奧林匹克精神的最佳載體,對于學校開辦的諸多學科都有很好的助推作用。
奧林匹克教育的價值在于將生動活潑的奧林匹克形式和內容納入學校教育,使其更具活力。奧林匹克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體,將體育、美育和德育集為一體的教育體系,能夠拓寬青少年眼界,是對青少年身心智的綜合鍛煉。
2.價值引領,成長平臺
奧林匹克主義是將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種品質均衡地結合起來,并使之得到提高的一種人生哲學。它將體育運動、文化和教育融為一體。
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設和體質健康水平是近年來教育的熱點問題,奧林匹克教育就像“助推劑”,可以引導學校、教師、學生、家長重視學生的養(yǎng)成教育,培養(yǎng)學生從小樹立終身鍛煉的習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學生將是北京2022冬季奧運會和奧林匹克教育的最大受益者和參與者。
(三)冬奧教育實踐模式的探索研究
北京市石景山區(qū)電廠路小學構建冬奧教育實踐模式的探索與研究是從兩個方面綜合開展的,即“三項根本任務和三種實施途徑”相結合。課程建設是實施途徑中的重中之重,集中解決三項根本任務。
1.主題教育推進:全面“互·動”,階梯式開講
冬奧會可以視為一種文化載體和文化的表現形式。作為學校,可以把這一“動”的文化,落位于學校的“動”、家庭的“動”、社區(qū)的“動”、社會的“動”。
學校以“冬奧有我”為主題,充分利用社會、學校和家長資源,舉辦學生講堂、家長講堂、教師講堂、校長講堂、專家講堂,幫助全校師生和家長了解學習冬奧知識。
以教師講堂為例,在每周教師集會時間,青年教師在前期學習和研究的基礎上,利用幻燈片與全體教師分享冬奧會相關知識,目前已經完成表1中的內容。
在專家講堂上,學校邀請中國奧林匹克教育實踐專家周晨光老師、巴塞羅那殘奧會冠軍劉玉坤老師、北京市冬奧宣講團的六位老師、首都體育學院奧林匹克教育團隊陳曉桐團長等奧林匹克教育專家到校開展《奧運知識我傳承》《冬奧會的冰雪奇緣》《我的奧運故事》等系列冬奧知識講座。武大靖、楊揚等冬奧會冠軍也與學生進行零距離接觸。張建東副市長還親自為師生及家長深度講解了冬奧會籌辦的進程。此外學校還利用廣播站每天播放一集《冬奧加速度》奧運知識宣傳音頻。
在學生講堂上,每周一下午學校電視臺《校園文化大家談》欄目也有多樣的展現形式。欄目每次由一個班級承擔,學生通過搜集到的相關資料,結合豐富多彩的圖片、視頻等為大家進行講解,包括冬奧知識、觀賽禮儀、環(huán)保意識等。在這樣多彩的活動中,有理由期待到了2022年北京冬奧會舉辦之時,電廠路小學的學生都會是“小小冬奧通”。
在這樣的氛圍下被熏陶的學生就像蓄電池一樣,十分積極主動地把冬奧知識傳遞給家長、同伴甚至社區(qū)。除多次進行社區(qū)宣傳外,學校的冰球隊、冰壺隊的學生多次走進社區(qū),教授社區(qū)居民冰雪運動技能。在孩子們的帶動下,廣寧高井路社區(qū)的冬奧教育活動蓬勃開展,北京冬奧組委秘書長韓子榮曾帶領北京冬奧組委重要處室負責人到社區(qū)和電廠路小學,通過實地調研和座談,首次提出了“冬奧社區(qū)”的建設構想。為助力冬奧會,展示冬奧教育進社區(qū)成果,促進和諧家庭建設,電廠路小學舉辦了“共創(chuàng)文明區(qū)助力冬奧會”冬奧社區(qū)家庭運動會,100個學生的家庭參與了此次活動。
此外,學校還通過家長講堂講授郵票知識,開展學生、家長共同創(chuàng)意冬奧郵票活動,編輯《冬奧有我知識讀本》,國際奧委會“維凱拉斯獎”獲得者、國際奧林匹克歷史委員會委員裴東光教授專門為讀本寫序。
2.課程整合實施:深度推進,全面、個性化發(fā)展
(1)課程規(guī)劃
助力學生成長,是學校為學生發(fā)展設計課程的初衷。學校對冬奧課程建設進行了長遠規(guī)劃。第一階段(2015 - 2017),多元化嘗試,學校教師、家長、學生全員參與,創(chuàng)造學冬奧的氛圍,實踐先行,嘗試多種教育方式。第二階段( 20182020),系統(tǒng)化建構,學校依據學生年齡特點,分年級構建課程,課程走向系統(tǒng)化、精細化。第三階段(2021—),精品化發(fā)展,在實踐過程中,選擇適合學生、利于學生發(fā)展的優(yōu)質資源,追求課程的精品化發(fā)展。
(2)課程目標
冰雪課程建設工作目標:探索并開發(fā)具有電廠路小學特色的冰雪課程;通過冰雪課程建設,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可選擇的學習內容,提供多樣,開放的學習方式,發(fā)展學生個性,培養(yǎng)學生主動學習、終身學習能力;培養(yǎng)研究型教師,教師能夠圍繞冬奧主題,根據本學科特點設計、實施課程,初步具備開發(fā)、建設課程的能力;加強校園環(huán)境建設,營造冬奧文化氛圍。
冰雪課程目標: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了解我國申奧歷史及成績,為祖國而自豪;提高東道主意識,有為冬奧會做努力、做貢獻的意愿;通過小組合作的研究性學習,對冬奧會的歷史、比賽項目等基本知識有所了解;增強體質,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冰雪運動,掌握安全常識和基本技能,積極傳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領健康生活新時尚。
(3)課程設置
冬奧課程建設立足學校實際、立足傳統(tǒng),依托地域資源,開設“年級課程”“假期課程”“親子課程”“社區(qū)課程”“冬奧勵志課程”“老北京冰雪課程”“冬奧戲劇課程”“冬奧環(huán)保課程”“冰雪安全課程”“冬奧禮儀課程”“明星進校園課程”“小小志愿者課程”等綜合的、立體的課程,初步呈現出以經驗和生活為中心的課程形態(tài),體現學?!叭姘l(fā)展個性成長”的課程育人理念。
(4)整合課程
學校將冬奧課程與綜合實踐、傳統(tǒng)文化、語文、科學、美術、體育等學科相整合,根據年級目標,充分利用各種資源,多科聯動、多域互動,開展各種交互性的課程。戲劇課“當冬奧遇上北京的春節(jié)”,讓中國的文化、家鄉(xiāng)的文化與世界的冰雪文化交融,展現了冬奧會與中國春節(jié)的情緣,激發(fā)了學生為家鄉(xiāng)自豪、為祖國自豪、為冬奧助力的熱情;清代《冰嬉圖》的賞析課,傳承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遞文化自信;科學課“冬奧會比賽中的冰壺項目”,帶領學生探究摩擦力對于冰雪運動的影響;綜合實踐課“走進新首鋼”,關注家鄉(xiāng)的變化,展示高科技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美術課“我的冬奧吉祥物”,發(fā)揮學生想象力,激發(fā)學生參與冬奧的熱情……
學校還將體育課與滑冰、滑雪、冰球相整合,并通過“1+3”模式幫助學生掌握冰雪運動技能。 “1”代表全體學生每學年參加一次上冰訓練,“3”代表旱地冰球隊、冰壺隊和滑雪隊3個社團的個性化訓練,在普及的基礎上,依據學生個性發(fā)展專業(yè)技能。
在系統(tǒng)建構、深入實施的基礎上,學校舉辦了以“互·動教育助奧運豐富課程展特長”為主題的201 8年冰雪課程建設研討會。校園內的冰雪藝術長廊展示了豆畫、郵票、剪紙、泥塑、衍紙畫、線繩畫等學生作品,學校一至五年級學生在操場上展示了旱地冰球、旱地冰壺、桌上冰壺等冰雪運動,六位教師進行了課堂教學展示活動,學校做了題為《依托家鄉(xiāng)資源,構建冰雪課程的探索與實踐》的主題匯報。在這樣的教育活動中,學生從關注身邊的冬奧、關注家鄉(xiāng)的變化開始,深切體會到“中國夢”的美好,培養(yǎng)了實現“中國夢”的豪情。
3.文化體驗參與:開闊視野,激發(fā)壯志豪情
兩年來,學校充分挖掘、利用各種資源,克服各種困難,多次組織學生現場觀看各項冰雪競賽,包括走進首都體育館觀看世界女子冰球比賽、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走進五棵松體育館觀看NHL中國賽,走進華奧冰場觀看中國冰球錦標賽?,F場觀賽開闊了學生視野,也學習到更多冬奧知識和觀賽禮儀。
此外,學校還組織學生參加了冬博會、奧博會、奧林匹克紀念日、全民健身日展示、冬奧宣傳片拍攝、奧運十年宣傳片拍攝、 “我心中的冬奧吉祥物設計”等豐富多彩的文化活動,讓學生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體會到“更快、更高、更強”和“相互理解、友誼長久、團結一致、公平競爭”的奧運精神。
四、研究結果與討論
(一)小學冬奧教育的目標
在研討基礎上,將小學冬奧教育的目標確定為:
1.滲透愛國主義、集體主義教育,了解我國申奧歷史及成績,為祖國而自豪;提高東道主意識,有為冬奧會做努力、做貢獻的意愿。
2.通過小組合作的研究性學習,對冬奧會的歷史、比賽項目等基本知識有所了解。
3.增強體質,從自身做起,積極參與冰雪運動,掌握安全常識和基本技能,積極傳播健康的生活方式,引領健康生活新時尚。
(二)小學冬奧教育的理念:自主·探索·體驗·力行
經過實踐探索與反思,學校確立了“自主·探索·體驗·力行”的小學冬奧教育理念,冬奧教育重在探索、實踐與體驗。首先,師生自主探索冬奧知識。為了揭開冬奧的神秘面紗,學校以“冬奧有我”為主題,舉辦教師和學生講堂。教師和學生自主探究冬奧知識,搜集素材,每周由一位青年教師圖文并茂地向大家講解冬奧知識,每周一學校電視臺播放《校園文化大家談》欄目,由學生自主運用搜集到的文字資料與圖片、視頻為大家講解冬奧知識與禮儀等。
其次,共同體驗冬奧文化與藝術。兩年來,學校多次組織學生現場觀看各項冰雪競賽,參加“冬博會”、奧林匹克紀念日、冬奧宣傳片拍攝、 “我心中的冬奧吉祥物設計”等文化活動,讓學生對冬奧會有了更多直觀感受與體驗。學校開設“老北京冰雪課程”“冬奧戲劇課程”“冰雪安全課程”“小小志愿者課程”等冬奧課程。此外,還將冬奧與語文、美術等學科整合開發(fā)課程,如戲劇課“當冬奧遇上北京的春節(jié)”、賞析課“清代冰嬉圖”等。
再其次,力行冬奧精神與運動。學校將滑冰、滑雪、冰球課等奧運項目納入體育課和校本課程,有些課時在校內仿真場地開展,有些課時到專門的滑冰、滑雪場地去進行。除上課外,學校還積極組織學生參加市區(qū)的各種滑冰、滑雪比賽,讓學生在學習、訓練、比賽中鍛煉冬奧冰雪運動技能,體會團結、拼搏、奮斗的冬奧精神。
(三)小學冬奧教育實施的途徑與策略
學校在冬奧教育的實踐中,初步形成了“233”實施模式。在“冬奧教育與立德樹人、培育核心素養(yǎng)相結合,發(fā)揮育人功能”與“建構冰雪課程,系統(tǒng)化設計、實施,拓寬育人渠道”兩條基本思路的基礎上,為實現學習冬奧知識、掌握冰雪運動技能、傳播冬奧精神的根本任務,開展了一系列活動和研討會,積極推進主題教育、加快實施課程整合、推動參與文化體驗,使學校師生對冬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也更加愿意將所學傳遞給身邊更多的人。
五、研究反思
經過兩年多的實踐研究,電廠路小學提出了“自主·探索,體驗,力行”的冬奧教育理念,在實踐中打造了一套冬奧教育的體系。冬奧教育適應了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規(guī)律,呼應了時代和社會要求、國家發(fā)展形勢的需求,同時也發(fā)揮了教育的社會功能與個人功能,激發(fā)了學校師生對冬奧會的興趣與探究欲望,促使師生充分了解了冬奧會的緣起、歷史、人物、比賽項目等知識。在賽事觀看、參觀游覽、吉祥物設計等活動中,師生們體驗了冬奧精神和文化。在滑冰、滑雪和冰球技能訓練中,學生們實踐體驗了冬奧會的體育運動和拼搏精神,基本實現了小學冬奧教育的價值與目標。
在取得一些成果的同時,也意識到小學冬奧教育任重而道遠。對于如何協調學生全體發(fā)展與個人興趣、愛好、特長培養(yǎng)的關系需要加以研究。部分學生對于冬奧會一些體育項目表現出了特別的熱愛、興趣和才能,如何對這些學生進行專門訓練以促進其特長培養(yǎng),尚需要進行進一步的探索、研究與行動。(北京市石景山區(qū)電廠路小學 10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