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題回放】
鏡頭,攝入人事物景,定格瞬間永恒。鏡頭,展現自然風光,記錄人生旅程,鐫刻時代印記,呈現社會百態(tài)……
請根據以上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自選,詩歌除外。
【命題透視】
這是2020屆江蘇各大市最近的高考模擬考試作文題,南通習慣上稱之為2.5模,即在二模與三模之間的一次模擬考試。
認真分析本屆高考備考的南通方陣的作文模擬題,我們會發(fā)現:一是在材料作文題型上,始終如一的是話題型材料作文,或者說是有一個中心詞的材料作文題。2.5模的話題或中心詞非常明確,即“鏡頭”。 二是材料的內容與時代話題的關聯很緊。一模的“共贏”是直接引入時代主旋律,且緊跟2019年江蘇高考作文題;二模的“記憶”和本次的“鏡頭”,準確說是暗合時代脈搏。特別引人注目的是,“記憶”與“鏡頭”雖然字面上是兩個關鍵詞,但從寫作意義上看,交叉與重迭之處相當大。 題型上如此堅守,主題上如此強化,這在惜時如金的高三模擬考試中也是難得的風景。
【審題提示】
審題的關鍵處在于準確閱讀材料,并把握寫作的用力點。 2.5模的作文題圍繞“鏡頭”這個中心詞展開。我們要明確各句的重點,搞清句與句之間的關系。第一句,本質上是說鏡頭的基本作用與功能,可以將人事物景等攝入其中,讓瞬間的發(fā)生定格為永恒的畫面,讓在時空中流動、生動、美妙的一切能夠固化、靜態(tài)地記錄、留存、收藏下來。這個鏡頭更多的是針對物質存在的照相機、攝影機等光學鏡頭而言的。 第二句,主要是從第一句中的“攝入人事物景”這一對象的具體展開,也是對“鏡頭”的作用與意義的由小到大的列舉。但這里的鏡頭不只是光學鏡頭,而是就拍攝下來的畫面、片斷等具體內容,即攝入留存下來的“鏡頭畫面”而言。
從材料的閱讀可知,鏡頭無論大小,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所呈現的鏡頭是否令人感動、難忘和有價值??梢园l(fā)揮的是光學鏡頭的專業(yè)化、科學化、技術化方面內容的滲透,增加內容的新鮮感,寫作的角度也會有新意;具有鏡頭屬性而并非是鏡頭的對象的巧妙選擇,也是一種智慧;對所寫鏡頭的生動描繪與準確再現以及對鏡頭內容、涵義、意義的深刻挖掘,恰恰是這篇文章必須用力的地方。
【寫作陷阱】
1.羅列鏡頭,掉書袋。受“鏡頭,攝入人事物景”的影響,用所見所讀的畫面鏡頭堆砌成文,而疏忽了“定格瞬間永恒”的意義揭示與價值挖掘。
2.只見樹木,不見森林。只會抓住材料第二句話中的任意一個分句,如“展現自然風光”或“記錄人生旅途”等去寫文章,丟掉了核心話題“鏡頭”,冷落了材料的更多提示。
3.材料對“鏡頭”只有提示和列舉,并未進行概念的界定和真正內涵的陳述,這對命題人來說,或許是有意留給考生發(fā)揮的地方。
4.材料只在功能意義上提示,而重在說理的文章,往往滿足于功能意義這一淺表層面的滑行,缺少多維、發(fā)展、聯系地看“鏡頭”、析“鏡頭”的深刻、獨到、新穎的呈現。
【佳作點評】
作家的“鏡頭”
孫欣
賈平凹有言:“最好的風景是站在街頭看人?!?不禁莞爾。其實于作家而言,鏡頭便是那一雙雙洞察世事的明澈雙眸,以紙為膠片,筆落為快門,眾生萬象皆在鏡頭下定格,時代的風云便在一代又一代作家的鏡頭下鐫刻為無法抹去的永恒。 賈平凹的鏡頭很犀利,他寫《人病》,嬉笑怒罵中,世事凡塵、人情練達無不落入筆端。他的鏡頭總能射向不堪入目的角落,污穢和交易總會曝光在眾目睽睽之下?!睹恕返某舐c不堪,一片《落葉》的生死與痛苦,都會在他的鏡頭下訴說,歷史的畫卷因此而黑白分明或者詭譎陸離。
他曾和汪曾祺一起去吃“老友面”,可他倆的鏡頭似乎不在一個聚焦點上。汪曾祺的鏡頭喜歡明媚、溫潤和風輕云淡。 汪曾祺總愛將鏡頭射向大青山下的那十三朵山丹丹,玉淵潭的槐花,大別山的紫穗槐……仿佛將一切自我情感盡數收斂,卻又在畫面的光影閃爍間,將故人的一點一絲蹤跡悄悄納入其中,不動聲色。他的鏡頭下似乎總是平淡的風景,是民俗風情,是柴米油鹽,是各種小吃,可恰是在這平淡的攝入中,將眾生的兒女情長與作者個人的散淡明澈,圓融成他獨具風味的世間萬象。
畢飛宇似乎很喜歡汪曾祺,他的鏡頭直接觀照著弱勢群體。他憑一部《推拿》“紅遍”大江南北,可他的初衷,僅僅是源于一個固執(zhí)的悲憫情懷:全國有500萬盲人,相當于一個小國家的人口,為什么沒有人傾聽他們的聲音?不去關注他們的喜怒哀樂和悲歡離合?于是,他默默背起相機,走遍社會的每一個角落,只為歌頌每一點真情與溫暖,揭開每一縷無奈與辛酸。
作家們的鏡頭好像都是不同的,他們有的勇敢暴露殘酷與骯臟,有的體恤弱小、關注眾生。可是,他們的鏡頭又都是相同的,他們都愿意將鏡頭射向生活的根部與社會的底層,讓越來越多的世間百態(tài)和平凡人生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恰如普魯斯在《點燈人》中所言:“作家是不獨立于世的?!彼麄兝蜷L或短的鏡頭,行走在神州大地的每一片土壤上,抱著記錄時代、鐫刻生命的使命前行,不孤獨,也從不彷徨。
最好的風景是在街頭看人,街頭最是人間煙火處。最長的鏡頭是將眾生萬象一一錄入筆端,用良知與人性書寫一個時代的興衰與榮辱?;蛟S,這就是作家的使命,這就是作家的敏銳。
不,這是作家的鏡頭。
【點評】
這是一篇別開生面的寫作。這里的“鏡頭”既不是光學鏡頭,也不是照相機、錄像機所拍攝的畫面鏡頭,而是具有“鏡頭”功能的作家的眼睛所錄下的世態(tài)人情和人間萬象。文章的組織與布局也很精巧,銜接與過渡也不露痕跡,最后的議論和升華也能借助引用,舉重若輕。如果能在內涵和意蘊上稍稍豐富一些,或在主旨上向縱深處略有推進,則會成為翹楚之作。
【佳作點評】
鏡頭
南通某考生
透過鏡頭,我似乎仍能感受到士兵們昂揚的斗志,必勝的決心。我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息。
這是唯一一位親歷衛(wèi)國戰(zhàn)爭的女記者胡濟邦的鏡頭。她以柔弱之軀參加衛(wèi)國戰(zhàn)爭,哪里有戰(zhàn)火她就奔赴哪里,她將鏡頭對準了英勇抗戰(zhàn)的士兵們,留下了戰(zhàn)斗英雄們穿梭于槍林彈雨中的一個個瞬間。同時透過她的鏡頭,我們也能感受到戰(zhàn)爭的血腥與殘酷。
胡濟邦的鏡頭不僅僅是她必備的工具,更是她的“武器”。鏡頭記錄下真實的歷史,將瞬間變成永恒,英勇的戰(zhàn)士因此而流芳并鼓舞了無數人的信心、意志;敵人殘酷的暴行因為鏡頭而留在了民族永久的記憶中,使人們勿忘歷史,不斷前行。所以于我們后來人而言,鏡頭又是一個通道,連接了現在與過去,傳承了精神,同時也警醒著我們。倘若沒有鏡頭的記錄,我們無法知曉歷史的變遷,我們將會變得狹隘、滿眼當下事。
柴靜的一句話令我深受觸動,“作為記者應敬畏自己手中的鏡頭,它記錄下新聞現場。有時自然之聲勝過千言萬語?!钡拇_是這樣,鏡頭不會說謊,它所呈現的是最真實、最自然的事實,它具有力量。
3·15調查記者為了調查事情真相,只身隱藏身份進入犯罪團伙內部。在她們的鏡頭下,犯罪分子制假販假的過程無處遁形。一經發(fā)布,他們便落入法網。小小的鏡頭對準了陰霾,起著關鍵的作用。也許常處陽光下的我們并不知曉這些黑暗,但鏡頭用它逼人的光為我們拂去了陰霾。
打假記者手中的鏡頭是陽光,揭露黑暗并驅逐黑暗,它同時給我們帶來了思考。
鏡頭各種各樣可大可小,用途不一。有些人用鏡頭掩蓋真相,美化粉飾。生活的小確幸固然值得欣喜記錄,而當時代的一?;衣渲廖覀兊募珙^上時,我們不應該沉默,更不應粉飾太平。拿起手中的鏡頭對準那些真正值得并且必須記錄下的事,定格瞬間,讓后來者不至于一直處于蒙昧之中。
關上鏡頭,沉思良久。
【點評】
這是一篇重在言理的考場作文。文章緊扣話題“鏡頭”,闡述了鏡頭記錄真相、定格永恒、彰顯力量、驅逐黑暗等功能與意義,與作文命題中的材料內涵一致。并于結尾部分,表達了作者的基本主張:我們手中的鏡頭不能粉飾太平,掩蓋真相。遺憾的是語言的氣勢與理性的力量尚有不足,缺少自己獨到而新穎的見識與思想,否則,文章的品質將會提升一個檔次。
【備考演練】
明代何良俊《四友齋叢說》中講到“白袍點墨,終不可湔”, 意思是說一襲白袍,一旦沾染了墨,便永遠也洗不掉了。“白袍”如此,為人處事做學問,何嘗不會遇到相似情形呢? (選自鹽城市2020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作文題)
要求:①根據以上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②除詩歌、劇本外,文體自選。
蔡明:全國中語會學術委員會專家委員,江蘇省特級教師,江蘇省名教師,蘇派作文教學研究中心主任,“莫愁家庭教育”名師名家工作室領銜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