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蕓
摘?要:初中開設道德與法制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情感道德觀念,使學生能夠以更積極的態(tài)度投入學習和生活,從而最大化地實現(xiàn)人生價值。對此,教師應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手段,創(chuàng)新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達到提升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20)07-127-1
所謂生活化教學,就是將教學活動置于現(xiàn)實的生活背景之中,從而激發(fā)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強烈愿望,同時將教學的目的要求轉化為學生生活主體的內在需要,讓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更好地生活,從而獲得有活力的知識,并使情操得到真正的陶冶。生活化教學理念將現(xiàn)實生活導入課堂,有助于道德與法治課程的全面開展和逐步提升。鑒于此,筆者對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了實踐探索。
一、“生活化”教學的重要性
道德與法治教學,除了要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之外,更為重要的就是應用,因而,生活化教學模式的應用,對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具有極其重要的價值。一方面,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極大地促進學生學習道德與法治的興趣,特別是由于這一學科如果單純從知識的角度向學生灌輸,會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而將其進行生活化處理,則能夠使學生很容易與自身的實際進行有效的結合,進而進一步提高學習興趣,最終使學生了解更多的道德與法治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另一方面,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意識和實踐能力,特別是通過將相關知識與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能夠使學生達到“知行合一”的目的,比如通過將法治知識與生活進行有效的結合,可以使學生進一步強化法治意識和法治思維,進而使學生在生活過程中能夠弘揚道德、遵守法律,成長為一名合格的公民。
二、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
1.立足生活導入,激發(fā)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學生才能主動積極投身于課堂學習之中。為此,廣大一線初中教師必須加強課堂教學與生活化理念的結合,在課堂導入時,可以引入一些生活化問題或事件調動學生求知欲望,吸引學生注意力,以取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
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和朋友在一起”教學中,為培養(yǎng)學生尊重他人、珍惜友誼情感,讓學生認識到結交朋友的好處與樂趣,從而使學生主動積極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教師可將課前搜集的關于小學生幼兒及小學時期的照片通過多媒體方式呈現(xiàn)在大家面前,如學生個人單張照片或學生與多位朋友之間的照片等。由于這些照片的背后有多個故事,學生就能跟隨教師的指引思考問題、分析問題并積極回答問題。因此,這種生活導入,不僅集中了學生課堂學習注意力,還讓學生覺得課堂學習十分有趣,進而為接下來的課堂教學奠定了堅實基礎。
2.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充實教學內容。
情境教學是順應素質教學觀念發(fā)展而誕生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將生活教學與情境教學相融合,既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了解所學知識,還能拉近學生與道德與法治課程的距離。對此,除了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要加強生活化教學的應用,課堂教學主體內容也要加強生活化的應用,即通過創(chuàng)設有趣的生活化情境充實課堂教學內容,讓學生學習更有效。
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生活需要法律”教學中,為讓學生知道我們的生活需要法律保障,人的一生與法律有著非常緊密的聯(lián)系,讓學生懂得遵法守法的重要意義,我便在講完基礎知識后,讓學生以小組的方式編排一個生活情景劇,這種情景劇表演的內容可以是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一些事情,也可以是電視、電影里播放的一些事情。如有的小組就是以某個電視情節(jié)“孩子不贍養(yǎng)老人”為主編排的情景劇,這樣不僅營造了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還充實了課堂教學內容,最重要的是加深了學生對贍養(yǎng)老人相關法律與人情冷暖等方面的認識,實現(xiàn)一舉多贏的教學效果。
3.引入社會熱點事件,調動學生主動學習。
在教學中引用社會熱點事件,不僅能夠幫助學生養(yǎng)成關注社會的習慣,更能夠讓他們體會到道德與法治課程是與生活相關的有用學科,提升他們對這門課程的重視。不僅如此,對社會熱點事件的分析還能夠讓學生將學習到的知識應用到實踐中,提升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能夠教育學生以此為鑒,做一個遵紀守法的好公民,學會用法律保護和約束自己。例如,在學習《走進法治天地》這一單元時,我們可以引入一個青少年犯罪的例子,比如最近網(wǎng)絡上沸沸揚揚的“小學生弒母”事件,以此來引導學生分析這個案例中小學生的行為觸犯了哪些道德規(guī)范和法律,從而使學生學會應用這些法律知識。
4.布置生活作業(yè),鞏固所學內容。
課后作業(yè)既是課堂教學的最終階段,也是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重要途徑。但傳統(tǒng)的單一型家庭課后作業(yè)已不能滿足現(xiàn)代化教學需求,這就要求廣大一線教師應積極立足生活化教學理念,多創(chuàng)設一些生活化課后作業(yè),以激發(fā)學生能夠主動積極地完成作業(yè),加深對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
例如,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讓家更美好”教學中,為幫助學生樹立共建共享家庭美德意識,提高學生家庭美德能力,加深學生課堂所學知識的理解,我便讓學生布置了與以往不同形式的家庭作業(yè),即為家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可以是家務也可以是洗衣服等。如有的學生就利用周末時間將爸爸媽媽的衣服洗了,有的學生通過上網(wǎng)學習菜譜給家人做了一道菜。這樣的課后作業(yè),不僅不會讓學生感到枯燥,反而還會給學生帶來一種滿足感與成就感,繼而促使學生更好地學習與健康和諧的發(fā)展。
總之,將生活化教學引入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是新課改所倡導的,充分體現(xiàn)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先進教育理念。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我們應不斷總結教材與生活的聯(lián)系點,不斷積累提煉素材,努力讓課堂成為生活化的課堂,成為學生探索和學習的樂土。
[參考文獻]
[1]廖麗敏.淺談生活化教學法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J].中學課程資源,2019(08).
[2]李桃.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生活化教學的探索與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06).
(作者單位:溧陽市光華初級中學,江蘇 溧陽213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