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堯
關鍵詞:政黨;現代化;雙效促進;現實意義
放眼世界各國,任何一個國家的現代化建設都離不開政黨的有力領導。為了更好的實現國家的現代化,政黨也需要在現代化進程中提升自己的能力,只有政黨自身實現現代化,才能在經濟、政治、文化等領域中發(fā)揮旗幟作用。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國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尤其是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已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面對國際形勢嚴峻的挑戰(zhàn)、國內矛盾重重的考驗,要想繼續(xù)平穩(wěn)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勝利,更需要中國共產黨發(fā)揮領導核心作用?!按蜩F還需自身硬”,要推進國家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就必須提高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現代化,從而提高黨的執(zhí)政能力和水平,確保國家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方向。明晰政黨現代化的內涵,才能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實現自身現代化的現實意義。
1、政黨、現代化的含義
要明確政黨現代化的內涵,就必須厘清政黨和現代化本身所具有的含義,才能揭示二者之間的關系。政黨在階級基礎上產生,是階級斗爭發(fā)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由各階級的政治中堅分子為了奪取或鞏固國家政治權力而組成的政治組織[1]。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英、美等國先后產生了政黨,后來逐漸演變成為現代意義上的政黨。工業(yè)革命以后,無產階級政黨也應運而生,俄國、朝鮮等國家紛紛成立共產黨。中國早期并沒有政黨一說,多稱黨、同黨,意為派別或集團。1894年,孫中山在美國檀香山創(chuàng)立了第一個資產階級政黨——興中會。1921年,一批具有共產主義思想的先進知識分子,在共產國際的幫助下成立了中國共產黨。
現代化是一個包羅宏富、多層次、多階段的歷史過程。兩次工業(yè)革命促進了生產力的迅速發(fā)展,也推動政治、文化、思想等各個領域產生劇烈的變革,歐美發(fā)達國家由此開始了現代化建設。20世紀中后期,知識經濟高速發(fā)展,工業(yè)社會向知識社會轉變,各國的現代化建設迅猛發(fā)展。當歐美發(fā)達國家開始向現代化進軍之時,中國正處于水深火熱之中,現代化的發(fā)展明顯落后。新中國成立后,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中國由“四位一體”到“五位一體”,大步邁上了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建設道路。
(二)政黨與現代化的關系
1、政黨誕生于現代化的進程之中
資產階級政黨隨著生產力的發(fā)展而逐步產生,而無產階級政黨的產生,則是是現代化進程中階級矛盾、沖突不斷深化的結果。生產力不斷發(fā)展,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就越深化。隨著社會矛盾的突出,無產階級逐步由資產階級的追隨者成為資產階級的對立者。為了反抗資本主義的壓迫,實現政治訴求,工人階級成立了代表自己階級利益的無產階級政黨,進行階級斗爭。因此,現代化給政黨的產生不僅提供了基本的經濟條件,即生產力水平的迅速發(fā)展,也提供了必要的政治前提,即社會分化及各階級之間的矛盾沖突。
2、政黨領導國家的現代化
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現代化進程隨著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而發(fā)展,而發(fā)展中國家要實現現代化,就需要政黨的領導。生產力的發(fā)展,促進了國家內部政治、經濟、社會的不斷變革,這些變革,正是現代化發(fā)展的特征。因而西方發(fā)達國家的現代化是隨生產力的發(fā)展而開始的自然化的進程。屬于“內源性現代化”。而發(fā)展中國家的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現代化的發(fā)展是在西方發(fā)達國家的外部刺激下產生的,在被動的情況下才走上現代化的道路,屬于“外源性現代化”。發(fā)展中國家的政黨,在完成民族的獨立自主后,直接領導了國家的現代化建設。
3、政黨和現代化二者“雙效促進”
從之前政黨和現代化的產生中不難看出,政黨現代化建設和國家現代化建設是相互依存的[3]。政黨的發(fā)展,需要現代化提供經濟基礎和政治前提;現代化的向前推進,離不開政黨的領導?,F代化越是發(fā)展,對政黨的要求就越高,政黨就必須提高自己的能力以適應現代化發(fā)展的需求,否則,就要被時代淘汰。同樣地,政黨的執(zhí)政能力越強,就越能引導現代化朝著高效、良性的趨勢發(fā)展下去。因此,政黨和現代化之間存在著雙效促進的作用。
政黨自誕生以來,就一直處于不斷發(fā)展、自我完善的過程中。這種自我完善、自我變革,我們可以稱之為政黨現代化。因此,政黨現代化就是政黨適應客觀環(huán)境及其變化的需要,適應社會現代化的發(fā)展進程,使其自身結構、功能、機制和活動方式不斷科學化、制度化、規(guī)范化的過程[4]。政黨現代化是一個動態(tài)發(fā)展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政黨需要不斷調整、提升自己,以適應現代化的要求。政黨的組織形式、運行機制、執(zhí)政水平等各方面可能在一定時期內適合現代化的發(fā)展需求,但當國家現代化發(fā)展到一個更高的水平,政黨就需要調整自身的結構、功能、方式等方面,推動國家現代化建設。政黨現代化建設是一個涉及到政黨建設方方面面的整體完善過程。它包括政黨制度、組織結構、功能、機制等方面的現代化,更包括黨員自身的現代化。由于各個國家社會環(huán)境和現代化實踐不同,政黨現代化的模式也各有不同。因此,在政黨現代化的過程中,我們不能以發(fā)達國家的政黨現代化標準去要求發(fā)展中國家的政黨現代化,應該依據本國現代化建設的情況,實現政黨現代化。
(一)中國共產黨現代化的內涵
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內涵,具有兩個特征。一是具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二是具有一般政黨現代化的含義。在這兩個層面上,中國共產黨現代化內涵,就是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過程中,中國共產黨為了適應改革和建設的需要,加強和完善黨的建設,使之不斷科學化、制度化、民規(guī)范化的過程。它包括黨的領導方式、組織機制、執(zhí)政方式等多方面的現代化,是一個龐大的、系統的過程,同時也是一個具有時代特性的過程。
(二)中國共產黨實現自身現代化的現實意義
進入新時代以來,中國開啟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要想在紛繁復雜的國際國內背景中保持良好勢頭,就必須堅持和完善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實現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新時代的要求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實踐,都使得中國共產黨實現現代化具有現實意義。
1、是中國共產黨保持自身先進性的必然要求
先進性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特征之一。要保持先進性,就需要中國共產黨依據客觀現實的變化,不斷促進自身的現代化。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政黨想要當政,則必須要改革,如果只停留在舊的執(zhí)政方式和組織機制上,則無法進步,必然被時代所淘汰”。因此,要保持黨的先進性,才能把握住時代的脈搏,不被時代淘汰。實現黨的現代化,有利于保持黨的先進性。實現黨的現代化,就是適應新的時代要求,適應新的實踐條件的變化,實現黨的思想理論、組織機制、執(zhí)政方式等多方面不斷規(guī)范化、民主化、科學化、制度化。在實現中國共產黨現代化過程中,黨摒棄舊的肌體、不斷完善自身,才會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因此,實現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是永葆黨的先進性的必然要求。
2、是提升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有利之舉
“長風破浪會有時”,在歷史的長河中,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取得了世界矚目的成就。成功易、守功難,如何堅守已經取得的成績,繼續(xù)帶領人民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成為中國共產黨面臨的亟需解決的問題。實現中國共產黨自身的現代化,是提高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的有利之舉。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能力的提高,要在黨現代化的過程中實現。在中國共產黨現代化的過程中,黨的執(zhí)政方式也隨著理論的深入不斷提高,從“以黨代政”到“依法執(zhí)政”,再到“科學、民主、依法執(zhí)政”,黨在自身實現現代化的過程中,不斷深化對執(zhí)政方式的認識,以科學的理論和態(tài)度把握執(zhí)政規(guī)律,從而了提高執(zhí)政能力和水平。
3、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保障
政黨現代化和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是雙效促進的。中國共產黨現代化建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保障,是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掌舵者和引路人。中國共產黨實現現代化,為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提供了正確的方向保證和道路指引,在向現代化進軍的途中,中國共產黨如果固步自封、墨守陳規(guī),那么中國的現代化建設也將停滯不前甚至倒退。因此,中國共產黨的現代化就像“強心劑”,為國家現代化建設注入強大的力量。只有中國共產黨實現現代化,才能以更先進的方式領導國家的現代化建設,才能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yè)的長足發(fā)展。
參考文獻:
[1] 郭巖.農村基層黨組織政治領導力提升的邏輯進路[J].中共杭州市委黨校學報,2019(04):32-40.
[2] 羅榮渠.現代化新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3] 唐亞林.從黨建國體制到黨治國體制再到黨興國體制:中國共產黨治國理政新型體制的建構[J].行政論壇,2017,24(05):5-15.
[4] 艾年武. 政黨現代化的若干問題研究[D].西北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