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文姬
〔摘要〕建立心理危機預警機制,構建平安校園,是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當學生出現(xiàn)情緒失控甚至自我傷害時,很多教師不知如何處理,不具備處理校園危機事件的實操技能。教師的恐懼害怕、手足無措、漠視對待、逃避推諉,會使事態(tài)更嚴重。因此,對教職員工進行應對危機事件操作技能培訓,迫在眉睫。
〔關鍵詞〕情緒失控;危機事件;實操技能
〔中圖分類號〕G4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2684(2020)15-0057-03
一、案例概況
小杰,男,初一學生,13歲。性格內向不多話,自尊心強。數(shù)學課上,老師開展答題競賽,積極參與答題并且答對的小組將獲得相應的加分,最后根據(jù)總分評出優(yōu)勝小組。小杰十分想為小組加分,同時,還可以展現(xiàn)自己的數(shù)學能力,獲得同學們和老師的肯定。因此,他積極參與答題競賽。但是,出乎意料的情況發(fā)生了,小杰解題過程中出現(xiàn)了錯誤,答案不正確,不僅沒有為自己和小組爭得榮譽,還被扣分了。
小杰內心感到十分挫敗、沮喪和難堪,無精打采地走回自己的座位。小組的其他成員并沒有體會到小杰的心情,忍不住將各自的失望情緒發(fā)泄出來,大家紛紛指責小杰,說小杰自不量力,連累大家……組員們的責罵、嘲諷,讓小杰在挫敗和沮喪之余,更增添了愧疚和委屈,同時還產生出極其憤怒的情緒。小杰平時不善言辭,不懂得如何向同學們表達清楚自己的歉意和委屈,只能默默承受著大家對自己的攻擊,難受的情緒不斷累積。為了發(fā)泄內心的委屈與憤懣,也為了懲罰自己的失誤,小杰開始用手不斷狠狠地掐自己的大腿、雙臂,用尺子的粗糙邊框反復割自己的手腕,用三角板的尖角用力戳自己,表情憤怒而痛苦,雙眼泛紅,淚流滿面。
二、事件解析
小杰屬于性格內斂的學生,內心自我認可度不高,非常需要別人的認可,所以希望通過為小組加分的方式獲取同組成員的歡迎和喜愛,可惜事與愿違,小杰內心充滿了挫敗、失落和羞愧。但是,他不懂如何去表達內心的痛苦,為了人際關系的和諧,習慣性地壓抑自己的情緒和感受。
如果將情緒與河流進行比較,那么許多人會通過建造一個高大的堤壩來阻擋負面情緒[1]。這可能會阻塞水流一段時間,但水會越來越多地積累,最終沖破大壩,造成洪水泛濫。畢竟,情感必須被表達,壓抑會導致情感以另一種方式爆發(fā)。
事實上,我們在生活中出現(xiàn)的許多負面情緒不僅僅是在此刻產生的,而且伴隨著一些過去未曾處理過的情緒。例如,一些女孩從小父母不和,長大后容易在親密關系中沒有安全感,經常向伴侶發(fā)脾氣,總是充滿憤怒。憤怒背后是她內心的恐懼,來自童年的陰影。另一個例子是一些男人在外面經常對他們的上司、同事和顧客感到憤怒,他們很容易回家生妻子和孩子的氣,通過生氣來掩飾自己的恐懼和軟弱?!澳菚r”的原始情緒沒有得到有效對待,經過長時間的淤積,它們變成了感傷的情緒,并在另一個時間爆發(fā)。
在本案例中,小杰最終使用傷害自己的方式,宣泄其內心長期積壓和突發(fā)事件所帶來的負面情緒。
據(jù)事后了解,小杰發(fā)生狀況時,數(shù)學老師并沒有立即關注他,而是繼續(xù)上課;小杰身邊的同學雖然發(fā)現(xiàn)了,但也只是感覺害怕并躲避,沒有安撫小杰,更沒有制止小杰的自虐行為,直至小杰控制不住,失聲痛哭,雙手更加用力地掐、捏自己的時候,數(shù)學老師才示意同桌安慰他,并派遣班長前往辦公室喚班主任來處理。自始至終,數(shù)學老師都沒有親自安撫小杰的情緒,更沒有親自阻止小杰的自我傷害行為。任由小杰在全班同學的眾目睽睽之下痛哭流涕、自我傷害長達十多分鐘,直至班長千辛萬苦找來班主任將他帶離。
教師和學生面對突發(fā)的情緒失控行為,本能地產生了恐懼、害怕、回避的心理,行為上表現(xiàn)為束手無策。小杰對老師和同學們的表現(xiàn),理解為被忽視、被漠視、被圍觀、被嘲諷……更加深了其內心的羞愧感,強烈的自我形象維護心理之下,行為上演變成更加失控的自我傷害。
班主任將小杰帶到辦公室后,和其他教師一起給小杰講道理,期望平復其情緒和行為,完全無效,無計可施之下求助于心理教師,將小杰帶到了心理咨詢室。
三、心理教師的處理
出現(xiàn)在心理教師面前的小杰依然在流淚,雙眼通紅,情緒依然痛苦和憤怒,雙臂和大腿處已經被自己掐捏得紅腫一大片。面對情緒失控的小杰,心理教師立即拉過一張椅子,用成年人的力量“強迫”小杰坐在椅子上,將其雙手用力地固定在身體的兩側,蹲在小杰面前直視其雙眼,不斷重復:“好了,平靜下來,放松,放松,老師一定盡力幫你,老師一定能幫助你,相信老師?,F(xiàn)在,跟著老師的節(jié)奏,深呼吸,放松,放松……”在心理教師的幫助下,小杰終于放松自己的身體,很疲憊地坐在椅子上,眼淚慢慢地減少,呼吸開始恢復緩和,雙手不再用力掐捏自己,也不再緊握拳頭,而是自然地放在肚子上。整個安撫過程持續(xù)五分鐘左右。
芬克博士在《消除神經緊張》一書中提到全身心的放松法:找四個枕頭,分別放在頸下、雙臂和雙腿下,全身放輕松地躺下,讓你的身體自然而然,不費力,全然地放松,并對自己的胳膊說,放輕松,放輕松,再放松一點點……為何要對著手臂說話?可以不出聲嗎?芬克博士解釋,這樣做是因為有聲音的指令能增強肌肉放松的程度[2]。就像外科醫(yī)生做解剖手術,在每一個簡潔的指令下完成一個標準動作。用聲音控制肌肉,這是我們兒童時代就會的技能。
為什么躺著要比坐著、站著都要放松呢?這可以用物理學知識來解釋。壓力和受力面積有關,站著面積最小,壓強最大;躺著面積最大,壓強自然就最小了。人的姿勢舒服與否,取決于身體著地的面積,面積越大,感覺就越舒服[3]。例如,一只腳站立不如兩只腳站立舒服,因為兩只腳著地的面積大于一只腳著地的面積;坐著比站著舒服,因為屁股著地的面積大于腳著地的面積;躺著比坐著舒服,因為全身著地的面積大于屁股著地的面積。因此,要想讓情緒和身體肌肉都極度緊繃的小杰迅速放松下來,一定要改變其身體姿勢,讓其坐下甚至躺下,從而達到放松的目的。
四、如何應對學生的情緒失控
從以上案例可以看出,即使教師們都接受過教育學和心理學的培訓,但在真實的教學場景中并不具備感知學生自我傷害危險性的能力及處理校園危機事件的實操技能。如果學生出現(xiàn)情緒失控,身為未成年人保護者的教師卻恐懼害怕、手足無措、漠視對待、逃避推諉,以至延誤最佳的安撫、挽救時機,這會給校園和學生的安全帶來巨大隱患[4]。因此,對在校教職員工進行感知學生自我傷害危險性的能力和應對危機事件操作技能的培訓,刻不容緩。
筆者結合眾多實際案例,總結了當學生情緒失控時的應激操作措施,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一旦發(fā)現(xiàn)學生情緒失控,立即奪下學生手中的物品,或者將可能被學生用來傷害自己的物品移走。
第二,男教師利用身體優(yōu)勢和力量,從學生背后環(huán)抱住學生,或者緊抓學生上臂部分,將雙手固定在學生的身體兩側,避免學生傷害自己。女教師遇到此類事件時,可以立即指揮班級中高大有力的男生或者女生對情緒失控的學生進行身體控制。
第三,上課的教師立即部署班干部維持班級紀律,自己將情緒失控學生迅速、強行帶離事發(fā)現(xiàn)場,降低環(huán)境因素(公眾場合,眾目睽睽之下)給當事學生帶來情緒上的進一步刺激。
注意:不要讓某個學生去辦公室把班主任喚來后,再來處理學生的情緒和行為,那樣會延誤時間,讓當事學生長時間暴露在同學們面前,增加羞恥感。
情緒失控學生被帶離事發(fā)現(xiàn)場和人群后,應盡快將其帶到辦公室或者心理咨詢室,讓學生坐在凳子上甚至地上,不要讓學生站著,這樣更有利于學生身體放松下來。教師依然用力量控制學生的身體和行為,避免學生傷害自己或者脫離自己的控制,沖動之下撞擊桌子或者墻壁,甚至拿辦公桌上的利器傷害自己。
第四,學生坐下后,教師也要蹲下來,平視或仰視學生的眼睛,對學生說:“放松,冷靜,無論什么事情,老師一定能幫你解決?!闭f這句話時語氣要非常堅定,不斷重復,直到感覺學生身體慢慢放松,情緒逐漸平復后,再慢慢放手。
第五,當確定學生情緒不再激動、行為不再過激后,班主任或者心理教師可以請協(xié)助的教師或者學生離開(或者將當事學生帶到一個獨立的空間里),為學生提供一個安靜、安全的環(huán)境,以便學生能無負擔地宣泄情緒,進行自我調整。
第六,學生即使情緒不再激動,但內心的痛苦依然存在,難受、委屈、憤怒、生氣、失望等感覺會讓學生繼續(xù)哭泣。教師此時需要做的是坐在學生身邊,輕拍學生的肩膀或觸摸學生的背部,適時地遞上一張紙巾或者一杯熱水。不要說任何一個字,給學生時間宣泄情緒、自我調整。教師只要耐心地陪伴即可。
第七,即使學生情緒平復了,調整內心感受還需要時間。教師不要急于追問事件的緣由始末,不要逼問學生此刻的感受。只需要向學生確認情緒完全平靜,能冷靜地聽老師說話時,再向學生說出以下話語:“老師知道,剛才一定發(fā)生了一些事情(或者細節(jié))讓你很難受。所以,你才會沒辦法控制住情緒。雖然你現(xiàn)在冷靜了,但我相信你還需要時間來平復。所以,我們不要談論剛才發(fā)生的事情,不去回憶。當你完全平靜時我們再談?!比缓螅處熆梢宰尞斒聦W生去洗手間洗洗臉,等精神恢復些后回宿舍休息,或者跟隨家長回家。
第八,教師還需要落實好以下善后工作。
(1)在班級中淡化已發(fā)生的事件,向學生們傳遞一個信息:每個人都有難受的時候,不要對此大驚小怪,不議論不評價不嘲諷他人,請尊重自己、尊重他人。
(2)安排冷靜沉穩(wěn)的學生默默關注當事學生接下來的情緒表現(xiàn),并及時匯報給老師,即對該學生實施“暗中保護”。不張揚,不直接派班干部貼身跟隨,避免給當事學生增加難堪和心理壓力。
(3)如果學生跟隨家長回家,教師要與家長溝通,叮囑家長不要追問孩子事情的經過,不要追問孩子的感受,照顧好孩子的身體,與孩子談論一些有趣味性的話題,轉移孩子的注意力;等孩子返校后,由班主任或者專業(yè)心理教師和孩子溝通交流后,家長再私下向教師了解情況并商議幫扶方案。
參考文獻
[1]湘哥黑茶.情緒壓抑的五大危害,每種都能毀了你的人生[EB/OL].https://www.sohu.com/a/198127013_774730.
[2]晨露里的微光.放松!放松!放松:讀芬克《消除神經緊張》(8)[EB/OL].https://www.jianshu.com/p/6e60f64d8888.
[3]晨露里的微光.神經緊張的起因和治療(1):讀芬克《消除神經緊張》[EB/OL].https://www.jianshu.com/p/e4d6eef7ea92.
[4]行攝本由心.面對情緒失控的學生怎么辦?[EB/OL].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124a8550101qtk5.html.
(作者單位:廣東省東莞市東華初級中學,東莞,523126)
編輯/于 洪 終校/劉永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