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泰興市襟江小學教育集團濟川校區(qū) 蔣 源
在課程改革的大潮中,導學案在各地開展得如火如荼。但隨著時間的推進,“導學案”教學卻讓很多的老師摸不清課堂方向,課堂收效甚微。在這樣的情況下,關(guān)于導學案“實效性”的探索和實踐尤為重要。如何讓小學語文導學案“實”起來,這是擺在我們面前急需解決的問題。結(jié)合自身的教學實踐,我就小學語文導學案談談自己在教學中的幾點有益嘗試。
課前自主預習,是“導學案”教學模式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傳統(tǒng)的導學案預習,讀課文、畫生字、標自然段、概括文章大意,枯燥無味,費時費力。長此以往,學生作業(yè)量增大,苦不堪言。如何提高預習實效?我們將零散的知識系統(tǒng)化,條理化,教師針對不同學段,不同班級,以“預習卡”的形式呈現(xiàn)出本學段應掌握的學習技能。以部編版二年級古詩教學為例,我們可以這樣設(shè)計“預習卡”。《古詩二首》學生預學案設(shè)計(時間建議:10 ~15 分鐘)。
縱觀整個設(shè)計,呈現(xiàn)出幾大亮點:1.簡明直接、一目了然;2.目標明確;3.學會質(zhì)疑、培養(yǎng)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預習卡的“反饋”,能準確把握孩子在課文學習中的難點,自主學習開始“生根發(fā)芽”。
“思維導圖”是英國托尼·巴贊博士提出的一種全新思維方法,被稱為七大思維工具之一。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無論是單元導圖還是單篇課文,教師應善用“思維導圖”,切實提高學生課內(nèi)外閱讀的實效。
在教學《秦兵馬俑》時,我試著放手,讓孩子憑借自己對課文的理解,自己構(gòu)思,自己設(shè)計繪制思維導圖。他們利用課余的時間搜集了兵馬俑的歷史、圖片,再結(jié)合課文內(nèi)容,繪制成一張張“充滿智慧”的思維導圖。課上,我運用思維導圖,引導孩子歸納概括,梳理知識,孩子們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氛圍中學習了這一課。這樣的教學事半功倍,讓孩子從“學會”變?yōu)椤皶W”,使其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
預學目標 1.準確認讀本課12 個生字。2.能夠認清“樓、依、盡、黃、層、照、爐、煙、掛、川”這10 個生字的字形。3.能流利地朗讀兩首古詩,了解古詩的大致內(nèi)容。預學內(nèi)容 熟讀課文 1.自由朗讀古詩,遇到不認識的字先拼讀上面的字音,再多讀幾遍。2.大聲朗讀古詩,讀完想一想:能看到哪些畫面?預習字詞 1.讀讀古詩,圈出生字,給下列加點字注音。依( )山盡( ) 欲( )窮 一層( )樓( ) 香爐( )紫煙( ) 前川( ) 瀑( )布( ) 遙( )看2.仔細數(shù)一數(shù),再按要求填空。(1)“樓”共______筆,第十一筆是______,部首是______。(2)“爐”共______筆,第六筆是______,部首是______。(3)“照”共______筆,第五筆是______,部首是______。內(nèi)容感知 想一想,說一說:你分別從兩首詩中看到了怎樣的畫面?資料搜集 什么叫“九天”?請你和家人一同查查資料,再請家人給你講一講。閱讀質(zhì)疑 通過預習,你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就在書中做好記號,上課的時候問一問老師。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語文教學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和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chǔ)。課文學完了,我們可以設(shè)計與課文有關(guān)的小練習,讓孩子在這些有趣的“小練習”中潛移默化地成長,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綜合素養(yǎng)。
語文課本中,不少文章留有“空白”,我們可以抓住文章的空白點,設(shè)計“說一說、畫一畫、演一演、寫一寫”的語言實踐活動,對學生進行思維的訓練。例如學完《植物媽媽有辦法》一課,可以這樣設(shè)計作業(yè):植物媽媽還會以什么樣的方式傳播種子呢?請你畫一畫,再仿照課文寫一寫。這樣的小練習,投其所好,孩子在繪畫中學習,在繪畫中寫作,圖文一體,充分調(diào)動了學生做作業(yè)的積極性。
教師應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鼓勵合作學習。童話類、歷史類的課文,如《狐假虎威》《臥薪嘗膽》,可讓孩子分組合作,自己動手制作相關(guān)的服裝、頭飾,將課文演變成一臺精彩的“課本劇”。孩子在“讀—做—演”中,不僅鍛煉了自己,也在同伴相互合作中產(chǎn)生積極的影響,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和集體精神。
在小學語文的教學改革中,導學案在“減負增效”的背景下,以導促學,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化語文學習。我們作為教師,應認識到導學案所具有的重要價值功能,勇于探究,真正讓導學案教學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