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杭州市留下小學 徐偉菲
文言文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承載體。誦讀是小古文教學永恒不變的主旋律,更是語文核心素養(yǎng)“思維的發(fā)展與提升”“文化的理解和傳承”形成的主要實踐途徑。
目前一線教師對于小古文的教學沒有形成系統(tǒng)的教學模式,特別是在文言文第一要義的“誦讀”方面欠缺行之有效的方法,問題如下:
1.舉步維艱,讀得少。語言學習需日積月累。統(tǒng)編版教材盡管增加了小古文的比例,但總體上學生所讀的素材太單薄,讀的方法太少,若教師只滿足這一兩篇的教學,孩子們的思維就在零碎的學習中止步。
2.收效甚微,讀得碎。我們現(xiàn)在常常在古文教學中讓學生“選擇你喜歡背誦的段落”,這種碎片化的記誦缺少整體意境,往往記得不深。
3.談“古”色變,讀得死。教師在教學中重背誦,輕誦讀,一味地讓學生死記硬背,不夠有趣有味,更少了入情入境的品讀,難免會在學生心中留下“文言猛于虎”的陰影。
4.望“洋”興嘆,讀得淺。小古文言簡義豐,教師的教學不能一味追求速度,對小古文的誦讀停留得比較表面,沒有讓學生多元誦讀、抓關鍵品讀,深入小古文字詞句篇的內里,只能望“洋”興嘆。
如上所述,小古文學習中的讀與誦未能實現(xiàn)我們期望的效果,長此以往,學生在古文學習中勢必越來越畏懼,從而在語文素養(yǎng)上形成缺失。
小古文教學的第一要務便是讀。教學中教師應遵循小古文的表達方式,以讀代講,以讀促思,運用思維建模,結合教學目標,有序、有效地落實從讀到誦的結構化學習過程,會使學生學起來事半功倍,句句在心。
1.范讀引路,激發(fā)興趣。教師用抑揚頓挫的聲調、用妥帖恰當?shù)囊髡b方式將文質兼美的小古文展現(xiàn)在學生眼前,讓學生感受到小古文的獨特韻味,留下美好的初印象,為學生點亮小古文興趣之燈。
2.校讀探路,掃除障礙。小古文字音難讀準是共識。如統(tǒng)編版教材三下《守株待兔》中“釋其耒而守株”的“耒”,通過字理“校讀”,理解其意。又如“而身為宋國笑”,“為”字是個多音字,聲調易讀錯。教師應引導孩子聯(lián)系前后詞句,“為”在此處應讀“wéi”,不讀“wèi”。
3.猜讀鋪路,文意彰顯?!安隆笔莾和瞄L且喜愛的學習方式,將“猜”融入到小古文的學習中,將會激活學生的學習體驗,豐富小古文的學法。小學生好奇心極強,教學時設置懸念,不時地就某個情節(jié)誘發(fā)學生的猜想,充分吊起學生的胃口,再出示語句理解猜讀,此法在三年級小古文教學中尤為合適。
1.借助圖畫與故事,讀得親近。教材中的每篇小古文都根據(jù)情境配上相應的插圖,以幫助學生排除閱讀障礙,理解小古文的大致內容,課堂中教師可設置看圖想故事、看圖猜故事的環(huán)節(jié),激起閱讀期待與興趣。
2.巧用平仄與斷句,讀出節(jié)奏
(1)平仄搭橋。小古文言語鏗鏘洗煉,富有樂感。對于短小精悍的小古文,教者可以讓學生先用“—”“|”表示“平”“仄”,遵循音韻規(guī)律趣讀。如《守株待兔》吟誦指導:
“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 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p>
這樣抑揚頓挫,展現(xiàn)節(jié)奏之美。學生興致勃勃地嘗試,在誦讀中親近小古文。
(2)斷句牽線。正確把握句子的停頓是學生讀通、讀懂、讀出節(jié)奏的關鍵?!白x準句讀”“讀準停連”,這對剛接觸小古文的三年級學生較難,教師要示范引領,讓學生跟讀模仿。
群兒/戲于庭,一兒/登甕,足跌/沒/水中,
眾/皆棄去,光/持石/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
一般來說,能把小古文讀到字音準確、停頓得當,往往表明學生已經能正確理解小古文了,也更能讀出小古文的味道來。
3.品讀關鍵字與句,讀出韻味。小古文的詞、句、段高度凝練,內涵豐富,皆可納入讀味范疇。以《司馬光》為例,教材短小精悍,尤其文本中通過抓人物動作凸顯人物性格,特別是刻畫司馬光動詞“持、擊”,一個冷靜機智的神童形象躍然紙上。教師通過此篇引領學生品詞品句,習得閱讀方法,讀出韻味來。
誦讀是小古文教學的命脈。在小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強化誦讀教學,加強誦讀指導,讓課堂充滿瑯瑯的誦讀聲,日積月累,為他們打下傳統(tǒng)文化的底色。
1.多元誦讀,依趣而行。小古文的誦讀形式豐富多彩,我們要讓孩子調動所有的感官介入古文的字里行間去反復體驗、感悟,采用“歌訣樂讀法”。根據(jù)意思、情感的停延,配合聳肩、跺腳、拍打等動作,學生讀得特別暢神。還可細分為別有趣味的“挑擔擔”讀、踏浪式讀、“彈灰塵”讀等。文字不能一一闡述,想必教師現(xiàn)場演示,孩子定然歡喜,自然隨之吟誦而樂。
2.排演劇本,學以致用。學生在閱讀與理解古文的基礎上,以排演的方式展現(xiàn)古文內容,并參與到角色體驗與互動中,深化對課文的理解。表演中,“司馬光”手拿古書,一身古裝,儼然一個小書生。“擊甕,破之,水迸,兒得活”,將驚訝、動腦、堅定,用會說話的眼睛表現(xiàn),演繹得生動形象,如此,學生自然而然地將小古文的內容熟記在心中,甚至適當改編,讓小古文煥發(fā)新彩。
溫儒敏教授提出要讓孩子從小“海量閱讀”,建議采取“1+X”的辦法來拓展閱讀。以思維建模的拓展閱讀方式可作為“1+X”閱讀的有力扶手,支撐孩子讀得更多、更深、更靈活,充分提升學生的閱讀素養(yǎng)。
1.同一本書找方法。運用思維建模法學習完《司馬光》《守株待兔》后,還可選擇《史記》和《韓非子》其他膾炙人口的故事進行縱向閱讀。學生可嘗試將思維建模變形,學習不同小古文,增強自我學習的能力。也會讓一些學習節(jié)奏稍慢的孩子在反復實踐方法中找回自信,增加學習興趣。
2.同一主題找聯(lián)系。教師可從精讀一篇小古文為起點,把握同主題閱讀的契機,如學了《司馬光》,可再安排《孔融讓梨》《黃香溫席》《匡衡偷光》等。甚至,學生讀得深了,還可將思維模型具化。
3.同一文體找特點。在選編的小古文中,寓言占了相當一部分,《矛與盾》《刻舟求劍》等皆為寓言。因此,依據(jù)三年級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適當拓展,讓學生深入感受中華美德的內涵。
習近平主席說:“古詩文經典已經融入中華民族的血脈,語文課應該學古詩文經典,把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不斷傳承下去!”期望以“讀”為徑,“四步一體”構建思維模型的小古教學新范式能撥開教學迷霧,使小古文在兒童心里生根落地,愈加鮮活。唯愿為中國的孩子,打開一扇優(yōu)雅漢語之窗,打下一生受用的中國文化底子。